(國務院研究室主任 黃守宏)
剛剛閉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一中、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系統總結了過去五年政府工作,深入闡述了2018年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政策取向,對新一屆政府工作提出建議。《報告》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貫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我們必須準確把握、深入領會,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人民自豪、世界驚羨的偉大成就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我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國內外諸多矛盾交織疊加,各種風險挑戰接踵而至,很多情況是改革開放以來沒有碰到過的。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十二五”規劃勝利完成,“十三五”規劃順利實施,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具有決定意義的基礎。
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對此,《報告》進行了簡要的回顧和總結。一是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在2012年到2017年的五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累計實際增幅超過40%;財政收入從11.7萬億元增加到17.3萬億元,增長近48%。放眼全球,中國經濟卓爾不群、獨領風騷,占世界經濟比重從11.4%提高到15%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二是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過去五年,消費貢獻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務業比重從45.3%上升到51.6%,高技術制造業保持兩位數增長,糧食生產能力達到1.2萬億斤,城鎮化率從52.6%提高到58.5%。這些都表明我國經濟增長已實現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轉向依靠三次產業共同帶動。這是我們多年想實現而沒有實現的重大結構性變革。三是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科技進步貢獻率顯著提高,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新四大發明”引領世界潮流,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快速成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大幅躍升,發展新動能快速崛起。四是改革開放邁出重大步伐。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著,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結構優化、規模穩居世界前列。五是人民生活持續改善。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3.1%。城鎮新增就業連續五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失業率保持在較低水平。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增加近六成,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農村居民收入增速超過城鎮、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速超過全國,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居民消費價格年均上漲1.9%,處在國際上公認的物價漲幅2%左右的理想水平,這既對經濟增長有正向作用,也不使居民負擔過重。織就全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改造棚戶區住房2600多萬套、農村危房1700多萬戶,上億人喜遷新居。六是生態環境狀況逐步好轉。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森林面積增加1.63億畝,沙化土地面積年均縮減近2000平方公里。我國過去五年“史詩般的進步”,贏得了國內外的廣泛贊譽。最近《厲害了,我的國》這部紀錄片很火,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我國發展成就倍感振奮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