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進、切實可行的總體部署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履職之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特別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方面取得扎實進展,引導和穩定預期,加強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根據需要和可能,《報告》提出了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進出口穩中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宏觀杠桿率保持基本穩定,各類風險有序有效防控。
上述預期目標與去年相比,總體沒有變化,有的作了適當調整,體現了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報告》對增長速度、就業目標作了簡要說明。經濟增速是綜合性、基礎性指標,也是確定其他指標的參照基點。今年國內生產總值預期增長6.5%左右,與去年預期目標持平,但低于去年6.9%的實際增長速度,這是符合要求、符合實際、符合各方預期的。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今后三年經濟年均增長6.3%左右,就可以實現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國內外主要機構對我國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測也集中在6.5%左右。這一預期目標,與現階段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大體一致,有利于引導市場預期,也為后兩年留有余地,體現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導向。根據這幾年的就業彈性,6.5%左右的經濟增速能夠實現新增就業目標。今年首次把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納入預期目標,主要是考慮這一指標涵蓋農民工等城鎮非戶籍人口,能夠更全面準確反映就業狀況,更好體現共享發展要求。城鎮調查失業率與登記失業率并行使用,主要是為了平穩過渡,今后將使用城鎮調查失業率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