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治理要聞> 正文

環境規制促進產業轉型:浙江上虞的經驗與啟示

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地處杭州灣南岸,2013年11月獲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上虞區經濟的增長極。2016年,開發區工業總產值超千億,占上虞區的比重約50%。精細化工產業是開發區最重要的支柱產業。2016年,化工行業產值占開發區總產值的60%。其中,染(顏)料及其中間體企業產值占開發區總產值的30%。開發區重視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有22.5萬噸/天處理能力的污水處理廠一座,建有3萬噸/年危廢焚燒項目、9萬噸/年危廢填埋項目、5.5萬噸/年一般固廢填埋項目、兩家集中供熱電廠(含一家垃圾焚燒電廠)。

環境規制促進產業轉型的主要措施和效果

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把生態環境保護列入園區管理的重中之重,強化環境規制,倒逼企業落實整改工作,激發企業環保意識,促進化工企業轉型。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嚴格環境規制,促進產業轉型的措施主要有三個方面:

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減量轉換,加大環境治理設施投入

2004年前企業基本上廢氣直排,2004年啟動廢氣整治工作,2007年實施化工行業專項整治,2008-2012年連續四年開展環境質量提升年活動,2009-2011年開展重污染高能耗行業專項整治,2015-2017年開展科學治氣專項行動。前期的工作側重于企業的末端治理,包括廢氣的焚燒爐、污水站等末端治理設施的建設,近年來工作重心向源頭減量轉換。美諾華公司2016年投入資金1500萬元,購買進口裝備,建設RTO(蓄熱式熱力焚化爐),加強廢氣末端治理,提升廢氣處理效率;2017年整體投資2500萬元,將老污水站推倒重建,新建污水站可處理新老廠區產生的污水,設計日處理量1000噸;在生產車間設置預處理系統,采用降膜吸收、酸吸收、堿吸收等形式,加強污染物排放的源頭控制。新和成公司按照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清潔生產方針,環境管理重點從末端治理向生產工藝和研發設計階段轉移,2016年環保支出6800多萬元,2017年逾期利潤3億元,其中環保支出超1.5個億,先后完成了污水站重新加蓋、焚燒爐二期、污水站二期擴容等項目建設。

從落后產能淘汰向強化整治提升轉換,漸進式加大環境規制強度

通過2006-2008年第一輪“811”化工行業整治、2009-2011年第二輪“811”化工行業整治、2012年鉛酸蓄電池行業整治、2013-2014年化工印染造紙等四大行業整治等措施,切實推進落后產能淘汰和低小散企業整治,壓縮重污染企業的生存空間。

近年來,環境管理重點轉向強化整治提升。2015-2017年開展科學治氣專項行動,2017年啟動“蔚藍園區”行動,工作重心從廢氣治理向異味整治轉換。實行嚴格的雨水、污水分流,對化工企業廠區雨水收集系統進行監測監管,降低了主要河道COD(化學需氧量)濃度。2014-2017年,119家化工企業累計投入資金1350萬元,建設企業清下水(雨水收集)智能系統,在清下水排放口配套建設智能監控設施,無雨天關閉閥門,在降雨量較大時快速打開閥門,自動同步啟動采樣裝置,監控清下水口外排水質,監控企業在夜間及其他特殊時段利用清下水偷排、漏排污水行為。2014年,開發區管委會啟動了化工企業標準化建設工程,通過新建項目高標準建設、優勢企業高品質重建以及工藝裝備落后項目的倒逼改造,全面推進化工企業標準化建設。中賢化工公司收購了低效退出的企業芳華化工,全廠推倒重建,生產車間重新設計、重新建設,一期建設已收尾,總投入達2.1億元。目前開發區已有23個項目(車間)實施推到重建或新建,6個項目已投產,成為開發區新的增長點和競爭力。

強化環境規制與引導產業轉型相結合

開發區管委會在強化環境規制、倒逼產業轉型的同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按照集聚提升一批、兼并重組一批、關停淘汰一批的原則,引導化工產業轉型升級。2017年7月,開發區有34家化工企業停產整頓,11月26家企業低效退出化工行業轉型其他非化行業,13家企業完成兼并重組,80余家企業開展了新一輪安全、環保、消防等綜合整改提升。據估計,本次整改將以推倒重建為重點,推倒車間至少在50間以上。

引導產業轉型升級的具體措施可歸納為五條:拉長,做高,調優,循環,融合:一是拉長,鼓勵原有的制藥產業向成品藥、生物醫藥延伸,形成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鼓勵原有的基礎材料產業向新材料方向延伸,形成新材料產業集群;二是做高,在已有行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搭建創新平臺,加速人才、產業、資本、科技等創新要素集聚;三是調優,堅持把醫藥化工、涂料、日用化工等新領域的精細化工業作為園區發展的主導產業,將招商引資轉變為招商選資,對產業關聯度低、環境污染重、安全隱患大、產出貢獻低的項目進行嚴格的入園控制;四是循環,形成以企業為核心的微觀層面、以產業共生體為核心的中觀層面和開發區整體層面三位一體的循環經濟體系;五是融合,開發區的現代服務業區塊為高端技術的產業化提供服務性支撐,形成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的發展格局。

環境規制對于化工企業轉型的促進效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源頭減量和末端治理的環保設施投資促進了企業清潔生產,改進了生產效率和安全管理,節約了生產成本和環境成本。據新和成公司統計,污泥減量化、密閉化、連續化處理項目可產生年效益112.8萬元,焚燒爐提升項目可產生經濟效益335萬元,525車間的間歇工藝程序化操作可產生經濟效益304萬元。國內染料龍頭企業龍盛集團原高濃度母液廢水采用石灰中和,產生大量污泥(危廢),填埋費用高達1800元/噸,2013-2014年通過新上MVR(機械式蒸汽再壓縮技術),將氨水通入強酸性廢水副產硫酸銨,污泥減量82.5%,不僅大大降低污泥填埋處置費用,還產生副產硫酸銨經濟效益。據企業統計,現有生產產量,按原污水處理方式將產生近億元填埋處置費用,按現有處置方式雖增加了MVR設備,蒸汽使用量增加,但總體運行成本節約8210萬元,即節約了公共基礎設施占用容量也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隨著全國范圍內環境規制強度的加大,環境規制強度和環境成本實現了均衡化,由于環境規制強度不同引起的不公平競爭格局得到了緩解和扭轉,產品在市場上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市場行情有所抬升,均給留存企業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2017年1-10月,開發區總產值較去年同期仍保持兩位數增長。

環境規制促進產業轉型的理論支撐

環境經濟學理論的波特假說認為,適當的環境規制可以刺激企業進行更多的創新活動,技術創新將提高企業的生產力,抵消由環境規制帶來的成本上升,提高產品質量,增強企業競爭力,從而有可能使企業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

已有的關于波特假說的實證分析結果,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一是只有環境規制強度跨越特定門檻值時,才能發揮創新補償效應。這是因為,環境規制強度較弱時,企業往往會重視污染治理,追求短期的利潤率,從而降低企業的研發力度。環境規制強度提升后,部分企業退出市場,市場集中度提高,在市場上存留下來的企業往往更重視技術創新。二是注重污染治理投資的環境規制對企業技術創新產生了激勵效應,征收排污費會增加企業生產成本,對企業技術創新產生了擠出效應,不利于促進企業技術創新。三是波特假說在人均GDP較高的東部地區得到了很好的支持,但在較落后的中西部地區得不到支持。這是因為東部地區區位條件好,集聚經濟效應顯著,對企業的吸引力較強,企業經營能力也較強,所以企業有意愿有能力進行更多的創新活動。

上虞經驗的借鑒意義

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檢驗波特假說的一個典型案例。上虞開發區利用環境規制,促進產業轉型的經驗主要有五條:

樹立和踐行“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隨著化工企業入駐數量的不斷增加,也曾經出現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問題日益凸顯的問題,開發區管委會把生態環境保護列入園區管理的重中之重,認識到寧可經濟增長速度慢一點,也要實現環境質量達標,環境質量達標有利于園區可持續發展,堅持抓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抓環保投入加大、抓安全環境整治、抓科技監管,切實踐行了“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嚴格環境執法,鐵腕治污的決心不動搖。在不斷強化環境規制的過程中,曾經出現過部分化工企業由于成本上升、生產環節開始向安徽、江蘇、山東等地轉移的問題,開發區管委會嚴格環境執法、鐵腕治污的決心沒有動搖,一方面堅持落后產能淘汰和低小散企業整治,壓縮重污染企業生存空間,另一方面堅持要求企業采用新技術、購買新設備,加大環保基礎設施建設。

注重環境污染治理投資,而不是簡單的征收排污費。從化工企業的生產過程和生產工藝到廠區的雨污分流和雨水收集系統,從末端治理設施到源頭減量設備工藝改造,均要求企業加大環境污染治理設施投資。2003年至今,園區內企業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累計已近40億元。注重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對企業技術創新產生了激勵效應,與波特假說的理論研究結論具有一致性。

采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環境管控的科技監管。開發區已建成環保科技監管集成平臺,涵蓋82家重點企業的污染源在線監測監控系統,省控以上企業全覆蓋,24小時全過程監測,關注重點污染隱患,實現人工監管向智能化監管轉變。已完成70家重點企業刷卡排污系統建設,一旦排污量超過規定量,企業排放口閥門將自動關閉。實行嚴格的雨水、污水分流,安裝企業重點區域清下水(雨水)排放口智能化監控系統建設119家127套,重點企業外排水質情況都在環保部門24小時實時監控中。

環境規制早起步早主動,漸進式加大環境規制強度。上虞在較早時期開始對化工企業實施環境規制,并逐步加大環境規制強度。目前上虞對化工企業的環境規制已經達到國內最嚴格的水平。化工企業對環境規制的響應啟動較早,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能夠適應嚴格的環境規制。在當前全國范圍內強化環境規制的背景下,上虞的化工企業通過企業自身的努力,消化了環境治理成本,在市場上形成了明顯的競爭優勢。有些化工企業經營者說,我們感謝環保局,如果不是環保局當年的堅持和嚴格要求,現在企業就不容易適應嚴格的環保要求,我們起步早,現在市場上占到便宜了。

【本文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張盈盈 / 趙博藝

責任編輯:張盈盈
標簽: 上虞   浙江   啟示   經驗   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