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管理一區以構建和諧為目標,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建設“家”文化活動的始終,將“家”文化打造成“溫暖之家、平安之家、勤儉之家、清潔之家、素養之家”為內容的企業家文化建設體系,多次榮獲自治區“模范職工小家”、集團公司“先進基層單位”、集團公司“五大會戰”先鋒隊等38項省部級以上榮譽,在中石化集團公司“五項勞動競賽”中連續五次獲得金牌采油隊。
一、“家文化”概況
采油管理一區成立于2001年4月,下設生產安全運行中心、綜合管理室,現有員工39人,黨員15人,平均年齡38歲,管理著塔河油田六區、七區、十區東、十二區1小區共380口油井、25座站庫,年產原油最高達133萬噸,建立16年累計生產原油1716萬噸。
一區經過建設16年來,經過生產、建設和發展的錘煉,凝結了“敢為人先,創新不止”的塔河精神,以及采油二廠“精雕細琢每一事,創新超越每一天”的文化,提出成為西北油田效益、產量第一的管理區,創造出一流的業績指標、培養一流的員工隊伍,結合這個目標,一區不斷探索特色“家文化”感染人、用“家文化”凝聚人、用“家文化”塑造人,用“家文化”激勵人。“家文化”把員工聚合起來,從而產生了一種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
一區開展“家文化”建設的目的就是為了員工建設一個安全工作、安心相處、安定的生產、生活環境,從而體現自身價值。開展“家文化”建設,增強員工愛“家”意識,讓員工像愛“家”一樣關心企業、愛護企業,讓員工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凝聚力;企業也像“家”一樣,給予員工溫暖,使員工油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實現企業的發展與員工個人發展的和諧統一。
二、“家文化”建設的具體實踐
突出文化建設,爭創文化一流,戈壁建“溫暖之家”。采油二廠生產區域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氣候惡劣,環境艱苦,素有“生命禁區”之稱。采油管理一區擔負著該廠年產100萬噸的生產任務,是西北油田,乃至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年產量最大的管理區。
一區把文化建設放在建家工作的重要位置,采取多種形式,提高職工的業務素質、技術水平。積極搭建員工學習專業技術、崗位技能的課堂和訓練班,開展廣泛持久的學習實踐活動,動員和組織廣大職工開展各種形式的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學趕先進,爭創一流,為效益開發做貢獻。一區把提高員工整體素質作為長期的戰略性任務來抓,為員工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創造條件,不斷提高他們的技術素質和業務水平,切實增強他們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同時,一區通過意見薄、“連心橋”“心靈老鴨湯”“情緒晴雨表”等傾聽員工心聲,為員工排憂解難,員工們親如兄弟姐妹,一區成了員工溫暖的家。員工動手挖土種植葡萄樹、西紅柿、紅薯等瓜果蔬菜,裝扮美麗家園,每當收獲時節,就會陶醉在瓜果溢香的濃郁氛圍中,“品瓜會”、燒烤成為員工們快樂場所。
突出安全生產,爭創安全一流,鑄造“平安之家”。安全生產是油田企業永恒的工作主題。一區將漫畫、警句、安全理念等在站庫安全文化墻上展示,開展“一份安全家書”“安全小貼士”等活動使“我要安全”意識入腦、入心。員工查隱患、排故障,進行事故預案演練、落實安全環保責任,做到對每一流程熟練掌握和每一臺設備進行精心呵護,針對摻稀井難管理的特點,不厭其煩地加密巡檢,定期開展預案演練,提高了職工的安全素質,實現連續16年安全生產無事故。
突出效益,爭創效益一流,“摳”出“勤儉之家”。“摳”是一區成本管理的一大特點,一度電、一滴水、一塊大布、一個閘門,在員工的眼里都是金貴的。
員工們發揚“阿摳”精神,將大布撕成十小塊,并反復清洗使用,通過征集金點子、報表月定量、用水定指標、每月召開成本分析會、建“零件寶庫”等方法“節約每一分錢”,創新出“絲桿護套防塵法”“一指開關法”“打針保養法”等,每年節約用水100余方、節約用電5000度、節省藥劑近10噸、節約稀油一萬噸,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爭創服務一流,扮靚“清潔之家”。奉獻清潔能源是一區一直堅持的工作理念。站庫員工實行準軍事化管理,提出了“像愛護自己家一樣愛護班站,像愛護自己身體一樣愛護設備”的工作承諾。由于四季風沙,為保持設備整潔和健康運行,員工在巡檢中都攜帶工具和大布隨時維護和清潔,并創新出“擬人化”的設備“健康管理法”,每臺設備都有對應的“身份證”和“領養人”,編制“設備操作歌”,對設備傾注“愛心”,確保了裝置區干凈明亮,設備管線一塵不染,三標建設井井有條。
爭創素質一流,練就“素養之家”。一區積極發揮自治區勞模工作室——“吳登亮創新工作室”帶動作用,通過“導師帶徒”活動,帶動隊伍快速發展,為企業培育更多人才。堅持“每日一題、每周一課、每旬一考、每月一練、每季一賽”,制作了“光榮榜”和“笑臉墻”,努力打造技能型采油精兵,在廠組織的歷次月度理論和實際操作考核中,一區的總體成績屢次名列前茅。
三、“家文化”建設效果
近年來,一區不斷推行“家文化”建設,詮釋新形勢、新任務、新時期“家文化”建設的內涵,用心服務,用心經營,真情打造一個溫馨的港灣,營造出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一區在拓延“家”文化的同時,以班組為起點,連點成線,以點帶面,有效推進班組“家”文化建設。以“家”文化為引領,積極構建“6-1”信息化、“6-2”家文化、“12-4”標準化形象窗口,形成最凝聚的文化,打造最優異的團隊。“6-2”家文化是學習型“家庭”、低碳型“家庭”、廉潔型“家庭”、節約型“家庭”、平安型“家庭”集合為一體,教育引導廣大女工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節約持家、和諧興家。多年來,“雪蓮號”計轉站先后榮獲“全國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崗”、新疆“五一女員工示范崗”、西北油田分公司“班組文化示范站”等榮譽稱號,成為油田的一扇“窗口”。
一區在建設家文化的過程中,把開展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作為家文化建設的行之有效的載體,通過舉辦“安康杯”安全生產知識競賽,開展各類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為員工搭建發展平臺,提供發展機會,開發智力資源,挖掘員工潛能,滿足員工求知、求美、求樂的精神文化需求,從而增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和集體責任感,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團隊精神,為效益開發、安全生產做出更大的貢獻。
為豐富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一區積極倡導“快樂生活、快樂工作”的氛圍,開展以節假日活動為主、以業余活動為輔,以競技參與為主、以普遍參與為輔,以鍛煉身體為主、以提高水平為輔的文娛活動,在原有的乒乓球、臺球、拔河、羽毛球、撲克等比賽基礎上,積極創新活動項目。
一區對“大漠紅”“職工之家”進行硬件設施建設,購置了音響設備、各種棋牌,成立了太極拳、健美操、跳繩、瑜伽、籃球、乒乓球等九個興趣小組,外聘教員對參加興趣小組的職工進行技能傳授,利用現有器材和設施激發職工健身欲望。球類活動采取了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辦法,經常性與外單位進行友誼賽。多樣的文體活動,不僅陶冶了情操,開拓了視野,而且使職工的身體素質、思想道德素質都有了明顯的提高,營造了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企業文化氛圍。
四、“家文化”的啟示及今后設想
一區下一步要拋開“小家”意識,樹立“大家庭”的概念,用文化為管理區打造一個安全工作、安心相處、安定的生產、生活環境,增強員工愛“家”意識,讓員工像愛“家”一樣關心企業、愛護企業,讓員工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凝聚力;企業也像“家”一樣,給予員工溫暖,使員工油安全感和歸屬感,努力提升員工的幸福指數和奉獻精神,激發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企業的發展與員工個人發展的和諧統一,助推原油生產整體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一是“家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要想保持生命力需要持之以恒地付之努力,一區將把黨建、生產、安全、節能等工作融進“家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家文化”的引領作用,將“標準化、信息化”融入站庫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發揮員工的昂揚斗志,為干部員工營造和諧的精神家園,為效益開發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是堅持黨員群眾聯動機制,發揮好黨員干部表率作用和員工主體參與兩種作用。
要員工以一區為“家”,一區必須得像個“家”,要員工愛區如“家”,一區要有作為,必須值得愛;因此,黨員干部要有“家長”的意識,這里說的家長,不只指“家長制”“一言堂”,而是指黨員干部把員工當成自己的“家庭成員”一樣呵護、關心,在生產和工作中體現層次管理,在生活中體現親情和友情,使員工與黨員干部有親如一家的感受。要積極為員工辦好事、辦實事,關注員工心聲。同時,員工要用心照料這個“家”。要把一區建設成為一個真心的“家”,需要每一個“家庭成員”像對待自己的家一樣,用心照料、用心呵護。
三是 “家文化”建設要做好兩個融合。“家文化”建設至關重要,但文化能否真正的落地生根,能否傳承永遠更是需要我們深思的問題,要想讓文化真正的扎根、傳承,還需做到兩個“融合”:
堅持“家文化”特性與一區的特色相融合。家文化建設要針對工作實際,把核心理念滲透到不同崗位、不同站庫中去,滲透到生產經營管理中去,要適應企業生存發展的內在規律,在凝聚職工隊伍、推動生產經營中發揮作用。堅持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融合。家文化建設要傳承塔河油田的文化精髓,引導員工把個人的進步與大家庭的發展結合起來,把個人的幸福與大家庭的和諧結合起來。同時,家文化要緊跟時代精神,倡導民主、倡導創新、倡導和諧,努力把家文化建設成為傳統文化精髓與現代先進文化元素的集合體,使一區能在“家文化”里充滿和諧,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集體。
在2018年按照下一步工作思路,采油管理一區將從提升油田效益、產量目標入手,用特色“家文化”感染人、凝聚人、激勵人、塑造人,為創造出一流的業績指標、培養一流的員工隊伍奮發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