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中國政府緣何擁有民眾的高信任度

【摘要】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使命型政黨,成立以來始終堅守著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民眾對政府的認可和信任首先來自民眾能夠從政府的施政中得到更多實惠,實現了民眾想表達的意愿,也來自于歷史上政府的承諾得以兌現、現實中政府的承諾預期可以兌現。

【關鍵詞】國家實力  國家發展  公信力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2018年度“愛德曼全球信任度調查報告”的發布再次引爆輿論,中國普通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達到84%,領先美國51個百分點,繼續蟬聯全球第一。這一調查結論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進入新時代的中國民眾的政治取向和思想面貌。我們不妨追問,中國政府緣何擁有如此之高的民眾信任度?尋其根源,應該在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領導中國人民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使得黨和政府的權威得到加強、形象得到改善、公信力得到提升。

國家實力的持續增強惠及民生

民眾對政府的認可和信任首先來自民眾能夠從政府的施政中得到更多實惠。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地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政府合乎時代潮流、順應人民意愿,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在實踐中開創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取得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政府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使中國在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的基礎上,民生得到進一步保障和改善,人民得到更多實惠。可以認為,當代中國每個人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參與者、受惠者,經歷著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意氣風發走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生活在新時代的每個中國人,都倍加珍惜黨和政府歷經艱辛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并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重大進展、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展現出對于黨和政府的高度信任。

國家反腐的顯著成效贏得民心

腐敗作為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古今中外許多社會都有。新中國成立后,為了防止腐敗現象發生,黨和政府作出了很大努力。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黨和政府一直都在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盡管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逐步建立健全,反腐敗斗爭也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但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從黨的十八大以后查處的案件來看,一些腐敗分子胃口之大、數額之巨、時間之長、情節之惡劣,令人觸目驚心!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了“塌方式腐敗”!這已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反腐敗決心、能力的評價,影響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影響了人心向背。

基于此,習近平同志甫一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就提出:“一些黨員干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力氣解決……打鐵還需自身硬。”隨即,從出臺中央八項規定到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老虎’‘蒼蠅’一起打”到“國際追逃工作要好好抓一抓”,從“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到“用好巡視這把反腐‘利劍’”,反腐敗斗爭由治標開始,用治標贏來的時間和民心逐步邁向標本兼治。五年下來,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反腐敗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

對此,人民群眾給予高度評價。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順民心、合民意,民眾支持反腐敗,反腐敗增強了民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國家權益的有效維護順應民意

和平是中華民族最深層的文化基因,新中國成立之初即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確立為處理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面對國際局勢的風云突變,鄧小平同志提出“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于守拙、決不當頭、有所作為”的對外關系指導方針。這一方針給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打造了難得的和平國際環境和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國際上有些人開始視發展起來的中國為一種威脅,加緊以各種手段和方式推進西化、分化中國的戰略圖謀。尤其是2010年美國“重返亞太”以來,中國周邊一些與中國有著歷史和現實紛爭的國家以及港臺地區的分裂勢力覺得有機可乘,于是不斷給中國制造麻煩,從多個方面挑戰中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面對如此復雜局面,黨的十八大以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我們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針對臺灣局勢變化,大陸方面在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提供強大推動力的同時,堅決反對“臺獨”勢力,誓言“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針對日本“國有化”釣魚島,中國對釣魚島及附屬島嶼開展常態化監視監測,使中日對釣魚島的實際控制能力發生逆轉;針對菲律賓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同時積極推進南海島礁建設,2016年已有民航客機成功降落南沙新機場;針對“逆全球化”思潮在西方蔓延,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針對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中國誓言將繼續做好應對氣候變化的各項工作,堅定不移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程。

所有這些,都是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最近幾年做成的大事、好事。這些大事、好事,以對中國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強力維護,既順應了進入新時代的中國人民更加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也增強了民眾對政府的認可和信任。

國家發展的美好前景合乎民愿

民眾對政府的信任,不僅來自于現實中政府的施政帶給了民眾可感知的實惠、實現了民眾想表達的意愿,也來自于歷史上政府的承諾得以兌現、現實中政府的承諾預期可以兌現。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使命型政黨,成立以來始終堅守著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建黨初期確立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目標,至新中國成立時實現了。新中國成立后確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目標,在幾十年的艱辛探索中大部分也實現了。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前兩步目標即解決人民溫飽問題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已經提前實現,第三步目標又被分解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正在漸次實現中。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黨的十九大提出要著力解決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此,從現在到2020年,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要分兩個階段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已經確立,藍圖已經繪就。這里的目標和藍圖都不是抽象的概念、身外的景致,而是人民群眾置身其中、共建共享、正在變為現實和將要變為現實的美好前景。這樣的前景屬于國家、屬于民族,但歸根結底屬于新時代的每個中國人。

(作者為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②《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

③張蘊嶺:《中美政府公信力為何有這么大差距》,《環球時報》,2018年1月25日。

責編/溫祖俊    美編/于珊

[責任編輯:張蕾]
標簽: 中國政府   信任度   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