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兩面人”一般聰明能干,善解人意,智商情商雙高。一旦涉足公共權力,最終損害黨和人民事業。必須扎緊籬笆,牢固構筑思想教育、選拔任用、監督監管、民主法治建設四道防火墻,將“兩面人”隔絕在公權之外。
【關鍵詞】“兩面人” 忠誠老實 防火墻 公共權力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黨內存在的“兩面人”問題,在十九大報告中又特別強調,全黨要“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堅決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不斷深入,盡管一些“兩面人”已經浮出水面,但是可以斷定,還有各種類型的“兩面人”隱藏在黨內,是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政治隱患。
“兩面人”進入公共權力的風險巨大
“兩面人”一般使用雙重價值評價標準:外顯價值體系和內隱價值體系。外顯價值體系用來被主流社會接納,“兩面人”的外在信仰、價值觀與上層建筑、主流社會意志保持一致;內隱價值體系則表達“兩面人”真實思想價值和物性需求。公共權力被“兩面人”當作工具和武器,用來直接攫取社會資源,或者用來對抗現有社會秩序間接獲取社會財富。
在當今公職人員當中,潛在的、半發育的“兩面人”或暗或明地存在。他們一般聰明能干,善解人意,智商情商雙高,權力欲望極大。善于尋求政治庇護和結交圈子同盟,進而形成利益共同體,社會危害大。一是“兩面人”會降低協同工作的幸福感受。“兩面人”現有的組織關系隨著權力大小和“為我所用”的關聯度或近或遠或親或疏,有先揚后抑人走茶涼的特征。二是“兩面人”德不配位才不擔當,會貽誤單位和地方發展時機。有的“兩面人”通過非正常渠道進入公權隊伍,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不達標。三是“兩面人”陽奉陰違,違法亂紀卻身居高位,會動搖人民群眾政治信仰基礎,降低國家政府的公信力。四是“兩面人”一旦結成利益同盟,就會對現有社會政治、經濟秩序造成沖擊,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甚至威脅國家安全。
投機分子嘴甜會夸廣結善緣蒙蔽群眾,給人一種“聰明”“討喜”“討巧”的感覺,會得到不明真相的群眾支持;領導需要決策支持者、工作合作者、魅力欣賞者,對親緣成員有心理回饋和情感呼應。“兩面人”和投機分子平時的情感投資產生的差序格局效應,累積非同一般的“親緣”關系,使得他們容易獲得領導的喜歡賞識和器重,通過推舉選拔進入到公共權力隊伍;“兩面人”控制社會的愿望強烈,想要快速進入高級權力系統;加之“兩面人”活動具有特殊范圍,具有隱蔽性、欺騙性等特征,甄別和辨識的難度大,監管上會出現漏洞。以上種種因素導致“兩面人”進入公共權力的風險巨大。
扎緊籬笆,牢固構筑思想教育、選拔任用“防火墻”
構筑思想防火墻。持續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在公職人員常任永業的背景下,把投機分子或“兩面人”全部或剔除和拋棄等情緒化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必須通過理想信念教育,增強行動定力。一些地方的理想信念教育一直處于說教強制灌輸的方式,缺少心靈對話和互動交流,處于形而上坐而論道的“高大上”象牙塔內,說和做、認知和認同嚴重背離,“兩面人”可能就在這種價值沖突中蛻變生成。理想信念教育要觸動心靈,“接地氣”。把現實中普通的人民作為教育的主體,尊重人的個體差異,把鮮活的當下現實生活作為教育的背景和內容,縮短“理想信念”與“真實感受”之間的距離。要關注人的發展和人的利益。馬克思說:“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和他們的利益相關。”任何宏大高遠的理想信念離開了“利益”,就成了一句空話。“德者得也”是古人理想信念堅守的終極目標。讓堅守理想信念的人有所得,并形成社會感召力,吸引人在追逐個人利益的同時,彰顯精神道德層面的教化意義。理想信念也具有超前性和未來性,是指導、引領未來社會生活前進方向的。個人、階級、國家的理想信仰并不完全重合,通過理想信念教育干預、主流意識滲透、利益導向等一系列行為精致打磨提升,凈化思想,提升格局和政治站位,梯度性將理想信念從世俗層面向國家層面轉化,將個體的自我訴求、他人利益與社會進步有機地統一在一起。
構筑選拔任用防火墻。“兩面人”能被使用,很多時候鉆了干部選拔任用的空子。干部選拔任用是最核心環節。一是規范動議提名。動議提名作為干部選拔工作的最初環節,是選拔干部的第一關口,進入視野,進入名單,這也是投機分子和“兩面人”最想突破的核心關口。把政治方向作為初始動議核心要素,忠誠老實干部提名時是否吃啞巴虧,明確選撥標準和任用要求,根據崗位需求科學制定人選范圍,明確動議的主要理由和依據,增加公開性和透明性。二是采取個人推薦、他人推薦、領導實名舉薦相結合。三是必須貫徹組織意圖。這是黨執政的方向和基礎。通過這幾種推薦方式,把那些自我有要求、群眾評價高、領導看得上的干部進入初始大名單。四是程序步驟要公開公正。動議、民主推薦、考察、討論決定、公示任用各個環節要公開透明,消除選拔任用干部的“神秘感”。堅持以“德”為先,加大政治品質和道德操守的比重。對干部群眾評價截然相反或爭議較大候選干部要特別留意原因,考察是否有投機和“兩面”傾向,及時把“雙面”苗頭掐掉。
扎緊籬笆,牢固構筑監督監管、民主法治“防火墻”
構筑監督監管防火墻。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理性的監督而非惡意揣測,是政治文明的體現。權力由人民授予,必然要接受人民監督。監督就是監察、督促、糾正的一系列行為。群眾監督:人民群眾個體的自發的動態的監督方式,呈現出點對點的特點,監督內容紛繁復雜,具有偶然性、隨機性。財產監督:監督對象的固定財產、金融財產、工資收入、投資收入和消費是否匹配。現實案例表明,有的干部平時不顯山露水,一查財產身家過億,一直在從事和其職位相關的經營性活動,上級部門毫無所知。網絡監督:在自媒體時代,網絡以其開放性、隱匿性、虛擬性特點成為監督的重要平臺,一些“兩面人”在網民深度挖掘下,“高大”形象轟然倒塌,露出本來面目。特定關系人監督:監督對象擴大到其配偶、子女及近親屬。監管是監督的延伸。加強橫向多點監管。黨委政府、紀委監委、組織部門、司法機關對黨員干部公職人員有傳統意義上的監管責任,一些行業部門例如銀行、房管、信訪、審計等不同掌握公職人員的不同種類的信息,應加強關聯信息互通共享。加強縱向立體監管。監管公職人員在本地和異地、在任和離任工作、生活、交友狀況,是否歪曲或者隱瞞事實,考察對黨和組織的忠誠度。實現無盲區科學監管,嚴查并清除已經混入公權隊伍的“兩面人”,降低社會危害程度。以此形成震懾力,重新調整糾正自身行為。
構筑民主法治防火墻。所有的共同體是由贊成決定的,和諧穩定社會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與認同。社會治理效果,民主體現人民的意愿,其本質核心是平衡各方利益。法治整合制度規范實踐,民主與法制的適配度越高,社會治理效果越明顯,“兩面人”投機活動空間越小,人民群眾同“兩面人”的斗爭意識越強。構筑民主法治防火墻,一是要暢通民意渠道,有利于真實信息而非預設信息傳遞,凝聚共識,防止多元訴求以隱蔽極端方式表達。二是探索多元主體共同治理的社會模式,充分發揮人民智慧,體現公民權利。三是加強政治誠信建設,把政治誠信納入到法治制度建設之中,堅持對公職人員政治誠信的科學考核。四是堅持“良法善治”,民主立法,前置社會矛盾和訴求。依法辦事,嚴防個人越位跑偏,構建一個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徹底清除“兩面人”滋生的土壤。
(作者為中共安康市委黨校講師)
【參考文獻】
①金偉、陶砥:《警惕和防治“兩面人”現象》,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3年6月30日。
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責編/張蕾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