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美國緣何挑戰多邊貿易體制

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受到挑戰,根源在于全球化過程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和利益格局發生了變化。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經濟全球化的新高潮到來,許多發展中國家搭上了全球化的快車,參與國際貿易分工,進入全球生產價值鏈,參與全球的貿易和投資化。這種全球化,帶動了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增長。據統計,1995年發展中國家在有形產品貿易中的比重僅占27%,到2015年,這個比例變成發達國家占51%,發展中國家占49%。

伴隨經濟全球化,跨國公司按照生產和分銷成本最小化原則,將生產和銷售的全過程分散到世界各地,造成了發達國家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的“空心化”。相應地,發達國家在制造業部門的就業機會大幅度減少。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突然發現,全球化不僅有利于發達國家的資本所有者,還有利于發展中國家整體實力的提升。他們所設計、建立并維護多年的多邊貿易組織成為發展中國家經濟利益的保護傘,發達國家自己卻因為經濟全球化、產業結構的空心化、制造業所占比重過少(除德國、日本)而未能收益。所以,改革國際貿易秩序的呼聲多來自發達國家,他們希望發達國家的投資利益、知識產權保護利益、服務貿易利益通過多邊貿易體制得到有效的保證。

實際上,一個多邊貿易體制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它能夠照顧到所有成員方的利益,否則,該組織及其規則的吸引力就會下降。多邊貿易體制如果缺乏包容性,不能涵蓋新增加的貿易內容和貿易利益,那么,這個制度就會比較脆弱。

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看,任何一個制度的生命周期總是包含三個重要的階段。一是充滿創新活力的創造性階段。在這個階段里,由于這個制度能夠滿足越來越多的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因此組織的發展比較活躍。在第二個階段,由于該組織的吸引力比較大,越來越多的利益相關者表示愿意接受,并不斷完善制度內容。進而,該組織的實力不斷增強,凝聚力也不斷增強。這就是自我強化階段。第三個階段,進入制度衰落,并面臨解體階段。當這一種制度發展到一定程度,它的包容性,或容納新制度因素的空間已經很小,如果支撐該制度運行的主要國家的利益不能繼續獲得保護時,這個制度就進入了衰敗期。比如,正在運行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就呈現出第三階段的特點。那些當初建立這個組織體系的發達國家日趨發現,它們的利益越來越難以在這個制度框架內獲得保障,從而離開這個組織框架、另辟蹊徑的動力出現了。

美國挑起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無視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相關規則,運用國內法處理WTO成員方之間貿易不平衡的糾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公然挑戰多邊貿易體制,向世界宣告其不再以多邊貿易體制規則為尺度,而直接進入兩國之間的貿易對峙。明顯是帶頭發動對WTO規則的不信任,企圖拋棄WTO秩序,使多邊貿易體制碎片化。如果貿易爭端升級,并牽扯越來越多的利益相關方,多邊貿易體制難以得到貫徹,就可能將WTO制度規則推向崩潰的邊緣。

客觀地看,一個制度的彈性決定于制度本身的自我完善機制。這個制度的自我完善機制越強,制度的包容性越大,從而改善或增加新制度規則因素的積極性越高,這個制度的彈性越強。在一些情況下,這種包容性是在外部壓力或制度可能解體的外部壓力下才逐步增強的。同樣,外部壓力也會推動制度的再創新或改革。在我們看來,盡管在目前階段,多邊貿易體制面臨包容性的挑戰,但是,它尚未走到盡頭,還沒有看到可以替代多邊貿易體制的更加先進的制度。相反的,目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探索,新的貿易和投資規則的協商或區域國家的認可,只是多邊貿易體制的調整和探索過程的體現。在此過程中,只要沒有產生新的替代現有制度的不斷創新過程,那就不能說,新的制度已經建立。

現有的制度注定被新的制度所代替。關鍵是,現有制度的利益獲得方必須注意到來自淘汰該制度的壓力。因而,尋找更多新的制度要素,保證更多利益相關者的經濟利益就顯得特別重要。我們相信,多邊貿易體系在碎片化的外在壓力下,會迎來重生的新時代。因為物質產品的貿易和無形產品的貿易仍然是這個世界所需要的,一個規范的貿易秩序在沒有找到它的替代物之前,需要在次佳制度前提下,增添新的活力。

(作者為南開大學WTO中心主任、教授)

責編/周素麗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王妍卓]
標簽: 多邊貿易   美國   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