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中美貿易摩擦有持續擴大的可能,為此中方應有長遠戰略考慮和整體布局,以便萬一要打也可打一場代價較小、長遠受益的商業戰。
把貿易摩擦引入我方有利領域。由于中美貨物貿易的不平衡,我方在這一領域處于相對不利地位。從極端情況來講,如果美國對所有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中國對所有美國輸華產品加征關稅,仍然是中方受損大,美方受損小。因此,中方不能被美方牽著鼻子走,而應當把貿易摩擦領域擴展到美方的劣勢薄弱環節——貨幣金融領域。
因為美國是典型的“寅吃卯糧”的債務經濟國家,缺錢及發債融資是美國的“命門”,而中國則是“寅吃丑糧”的儲蓄經濟國家,“不差錢”是中國的底氣,而且中國還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目前持有1.1萬億美元美國國債。因此,在美國債券市場對美國進行反擊,中方占有相對優勢,中國可以把拋售美債與美方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掛起鉤來。比如,美國對中國1000億美元輸美產品加征關稅,中國就拋售1000億甚至1500億美元國債予以反擊。美國則沒有中國國債可以拋售來制衡中國。把戰場引入對方國家而不損害自己的實體經濟,可以減少中方的損失,同時,對美國升級貿易摩擦的打算形成有力制約,促其盡早收手。把貿易摩擦轉換至商業金融領域,可以增加中國應對的回旋余地,減少損失,提高勝算。出售美債的收入可以用于對國內受損經濟實體的補償、增加“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以及購買黃金、歐債等。
建立應對特朗普政府單邊主義的全球統一戰線。特朗普政府上臺后推行單邊主義政策,到處樹敵,對全球化進程和WTO主導的多邊貿易體制形成一種破壞力,引起各國政府、商界的不滿。把特朗普政府所謂的“美國優先”與中國領導人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比一下,霄壤立見。我們要有擔當,主動挺起自由貿易大旗、引領互利合作的世界發展潮流,爭取多數國家對我國反制美國“逆全球化”行為的支持。這次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如果中國作為第一大貿易國屈服于特朗普政府的壓力,會給美國對付其他貿易伙伴提供一個先例,助長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因此,中國強硬應對特朗普政府的單邊主義,既是保護中國的利益,也是在保護全球多邊貿易體制、保護自由貿易的國際貿易環境,應當得到其他國家的支持和認同。俗話說,“天塌下來有高個兒頂著”。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出口大國就是這個“高個子”。中國人用自己的肩膀扛住特朗普政府的壓力,也是在替其他國家緩解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次中美貿易摩擦從側面可能進一步提高中國的國際聲譽和影響力,而美國則會搬石頭砸腳,變成“孤家寡人”。
不戰而屈人之兵。如果我們把貿易戰由貨物貿易領域擴展至金融領域,波及美國的債市、股市、匯市,對美國經濟的打擊會是根本性的,也使剛剛走出金融危機不久的美國政府產生更多顧慮,難以把這場貿易沖突堅持下去。特朗普政府執政的根基并不穩固,一方面,有民主黨方面的多種抵制和反對;另一方面,也有來自共和黨內的質疑和不滿。如果他莽撞激化貿易摩擦,讓剛出現轉機的美國經濟復蘇夭折,其國內矛盾爭斗及結局是可想而知的。我們一旦把底牌亮出來,特朗普政府就會知道勝算很小,趨利避害是商人的本能,特朗普政府應當懂得適時收手。
首先,得道多助,中國代表著多邊貿易互利體制和自由貿易公平原則一方,來應對美國狹隘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能夠得到多數國家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此次中美貿易摩擦不同,我們可以把商戰引入美方劣勢、中方強勢的領域,讓美方付出更大代價。
再次,特朗普奉行的“美國優先”政策在全球招致廣泛的非議和反對,但多數國家是敢怒而不敢言,都樂于見到中國給美國一個教訓。如果此次中美貿易摩擦以美方收手告終,將大大提高中國在國際經貿領域的話語權和世界經濟當中的地位和影響。這次中美貿易摩擦的結果,筆者相信會進一步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向世界證明中國已經“強起來”了,使中國獲得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應有的尊重和重視。對中國來講,此次中美貿易摩擦可以由危機轉化成一個提升國際地位的機遇,讓中國與美國兩個大國進入真正平等對話的新時期。
(作者為上海財經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博導)
責編/趙光菊 谷漩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