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讓“空巢青年”不“空心”,關鍵路徑在于糾正“空巢青年”的心理偏差。“空巢青年”不能悲觀厭世,更不能自暴自棄,要增強信心,將艱難處境轉化成前進動力,努力實現自我價值。要讓“空巢青年”不“空心”,就要注重對“空巢青年”的包容與呵護,讓“空巢青年”真正感受到源自社會的關愛。政府應針對“空巢青年”群體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為“空巢青年”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關鍵詞】“空巢青年” 心理偏差 心理調適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當前,在城市獨居的青年人被稱為“空巢青年”。“空巢青年”多數是80后、90后,他們在北上廣等大城市居住,面臨著住所、交通、婚姻等諸多問題,部分人心理壓力大、生活條件較差。即使如此,多數“空巢青年”仍不愿離開一線城市,依然在為夢想不懈奮斗。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城市中的“空巢青年”不斷增多,一線城市的“空巢青年”更是隨處可見。如何解決“空巢青年”的心理問題,讓“空巢青年”不“空心”,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糾正心理偏差,“空巢青年”要進行自我心理調適
要讓“空巢青年”不“空心”,關鍵路徑在于糾正“空巢青年”的心理偏差。首先,“空巢青年”應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自我心理調適。面對較大的生活壓力,“空巢青年”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可以采取適當的方法排解自身壓力,比如參加活動、聚會等。通過參加活動緩解壓力,讓自己內心產生愉悅感,從而更好地應對生活。
其次,“空巢青年”要對“空巢”現狀形成正確心理認知。一些“空巢青年”往往以非理性的視角看待“空巢”現象。“空巢青年”應積極主動改變心理認知,將自己的“空巢”現狀視為成長成熟的標志,將“空巢”過程中的孤單和寂寞轉化成為人生財富。“空巢青年”不能悲觀厭世,更不能自暴自棄,要增強信心,將艱難處境轉化成前進動力,努力實現自我價值。
最后,“空巢青年”要發揮自我能動性。“空巢青年”要積極主動參與社會活動,融入集體活動和社會組織中,比如參加興趣小組、志愿者團隊等。通過參與活動增加與他人交流的機會,在交流過程中排解自己的苦悶。此外,“空巢青年”還應以積極的態度不斷學習豐富自我,要進一步增加知識和技能,不斷提升自我素質和綜合能力,以知識和技能武裝自己,增強在大城市生存的“籌碼”。
優化居住空間,拉近“空巢青年”交往距離
“空巢青年”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居住環境不佳,“空巢青年”一般與周圍鄰居互不相識,在大城市中獨自生活極易產生孤獨感。因而,一些“空巢青年”認為自己得不到重視,是社會的“多余人”。
要優化“空巢青年”居住空間,拉近他們的交往距離。在社區和公寓,要充分保障“租售同權”,確保“空巢青年”租賃房屋能夠享受到與購買房屋同等的待遇。社區的相應配套服務要一應俱全,積極為“空巢青年”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讓其在出租屋內也能感受到歸屬感。
要科學合理設計租賃公寓。大城市中租房的人數較多,企業在設計房屋時應考慮到這部分人的利益,尊崇“小空間、大生活”的設計理念,設計集中式公寓,并配套相應的服務設施,確保房屋價格合理、空間合理、配套合理,方便“空巢青年”租賃房屋。此外,在房屋設計時應考慮到“空巢青年”自身情況,適當增設公共晾曬空間、公共廚房、公共休閑場所等,通過這些人性化設計拉近“空巢青年”之間的交往距離。
要組織社區文化活動。社區及周邊商鋪應結合“空巢青年”特點,組織開展社區交友活動,拉近“空巢青年”之間的距離,給“空巢青年”創造更多交往機會。社區應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主動邀請“空巢青年”參與其中,讓“空巢青年”在大城市中也能感受到源自鄰居的關愛,能夠享受到溫馨、快樂的社區生活,進一步增強“空巢青年”歸屬感。
營造溫暖社會氛圍,加強對“空巢青年”的包容呵護
當前,一些人給“空巢青年”貼上了負面標簽,不僅將“空巢青年”視為邊緣人群,更錯誤地認為“空巢青年”是“問題青年”“自閉青年”。如果一部分人使用“有色眼鏡”看待“空巢青年”,長此以往,會導致“空巢青年”產生遠離社會、排斥社會的心理。
要讓“空巢青年”不“空心”,就要加強對“空巢青年”的包容與呵護,讓“空巢青年”真正感受到源自社會的關愛。一方面,要消除一些人對“空巢青年”的偏見。要營造溫暖社會氛圍,積極傳播正能量,緩解“空巢青年”的心理和生存壓力,讓“空巢青年”真正融入到社會大家庭中。
另一方面,要大力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和諧、友善,就是要求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愛,關愛“空巢青年”就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種具體表現。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單純依賴文字和語言表達,只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落到實處,給予“空巢青年”關愛,才能讓社會公眾切實感受到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力。
工作單位要換位思考,加強對“空巢青年”的人性關懷
對于“空巢青年”而言,他們接觸最頻繁的人就是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單位領導和同事也就成為了“空巢青年”最親密的人。單位要換位思考,加強對“空巢青年”的人性關懷,盡可能理解“空巢青年”的行為和情緒,緩解“空巢青年”的心理壓力。
單位領導應關注“空巢青年”生活。單位領導應對員工是否屬于“空巢青年”進行判斷,確定“空巢青年”員工后給予相應的關懷,要經常與“空巢青年”進行溝通,解決“空巢青年”的困難和疑惑。單位領導在幫助“空巢青年”時應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單位形成良好的互幫互助氛圍。
同事應給予“空巢青年”適當的理解和幫助。在長期孤獨的生活狀態下,“空巢青年”難免產生不良情緒,同事應換位思考,對“空巢青年”要多理解、多包容,多與“空巢青年”進行溝通,與他們成為真正的朋友。同事可以幫助他們承擔一些責任,讓“空巢青年”能夠有條件回家探望親屬。
單位應多組織交友活動。借助周末時間,單位應組織員工開展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盡量減少“空巢青年”的孤獨感。讓“空巢青年”和同事一起,利用文體活動豐富生活,這也有助于單位同事之間的和睦相處。
加大扶持力度,優化“空巢青年”就業創業環境
政府是幫助“空巢青年”最重要的主體,要出臺相應的政策給予“空巢青年”最實際的幫助。當前,政府應針對“空巢青年”群體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為“空巢青年”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首先,要落實保障性住房供應。對于“空巢青年”而言,最大的壓力就源自住房,多數“空巢青年”經濟條件拮據,承擔高昂的租房費用經濟壓力較大。政府應針對“空巢青年”推出保障性住房,減免相應的房租費用,減輕“空巢青年”的生活壓力。
其次,政府應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組織“空巢青年”專場招聘會,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解決“空巢青年”就業難題。此外,也應采取以創業替代就業的方法,積極鼓勵“空巢青年”創業,為“空巢青年”提供創業指導,并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扶持,緩解“空巢青年”在大城市中的就業壓力。
最后,要進一步優化公共服務。政府應根據“空巢青年”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幫扶政策,通過財政撥款、獎勵等方式給予“空巢青年”一定的補助。可以提供專項貸款業務,解“空巢青年”燃眉之急,讓“空巢青年”在城市中安穩發展。
(作者為西安科技大學學工部高級工程師)
【參考文獻】
①何紹輝:《“空巢青年”群體的多維解讀》,《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7年第5期。
②常進鋒:《“空巢青年”緣何“空巢”——一個時空社會學的解讀》,《中國青年研究》,2017年第5期。
③豆小紅:《“空巢青年”社會心理問題與應對》,《中國青年研究》,2018年第2期。
責編/趙橙涔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