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網絡強國關鍵在于人才強國

核心提示: 近年來,我國在網絡核心技術領域實現了跨越性發展,在網絡基礎設施、人工智能、自主芯片研發等環節碩果累累,甚至在某些領域完成了對歐美等國的“彎道超車”。但我國在人才儲備培養、核心技術開發、網絡治理體系等層面還存在短板,亟需從人才、創新與互聯網全球治理體系等方面加快制定系列措施,從而推進中國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轉變。

【摘要】近年來,我國在網絡核心技術領域實現了跨越性發展,在網絡基礎設施、人工智能、自主芯片研發等環節碩果累累,甚至在某些領域完成了對歐美等國的“彎道超車”。但我國在人才儲備培養、核心技術開發、網絡治理體系等層面還存在短板,亟需從人才、創新與互聯網全球治理體系等方面加快制定系列措施,從而推進中國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轉變。

【關鍵詞】網絡強國  人工智能  核心技術  人才強國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加快網絡強國與科技強國建設等方面規劃了新戰略,引領和推動了我國網絡信息化事業的蓬勃發展。在“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戰略的協同驅動下,我國在互聯網與信息化核心技術層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方面發展搶眼。信息技術不僅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更為實現網絡強國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網絡核心技術領域發展迅速

當前,隨著IPv6的全球性啟用,標志著世界互聯網發展軌道正式進入新一輪的“拐點”,而中國也迎來了“彎道超車”的難得機會。自從《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提出,我國將利用5到10年的時間構建新一代互聯網自主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鏈,著力建成全球最具規模化、先進性的IPv6商業網絡以來,我國IPv6研發分配工作進入快車道。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2017 IPv6地址資源分配及應用情況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國 IPv6地址分配總數為23430塊(/32),穩居全球第二位。我國計劃到2020年末IPv6活躍用戶數達到5億,在2025年年末中國的IPv6規模達到世界第一。

根服務器是網絡技術發展的關鍵,是網絡世界的“定海神針”。目前,我國擁有根服務器,不僅意味著我國在頂級域名上獲得了寶貴的解釋權,更意味著打破了美國主導的根服務器治理體系,提升了互聯網基礎設施使用的安全系數。

我國在建成全世界最大規模的4G網絡的前提下,未雨綢繆提前布局5G技術。2017年我國第一個基于5G技術的基站在廣州正式開通,進行了5G技術的第二次測試,擬在2018年實現大規模實驗組網。在5G國際標準的制定過程中,中國移動作為牽頭公司提出的SBA架構已經被3GPP組織認可為5G核心網絡的統一標準架構,中國標準登上世界舞臺。光纖的快捷傳輸優勢決定了它必將取代銅纜成為今天和明天的網絡傳輸介質。在“寬帶提速、去銅換光”政策的作用下,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國使用移動寬帶人數高達10億人次,超越日本、韓國成為世界第一。

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發布,黨中央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的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與系統規劃,在智能經濟、智能社會、智能基礎設施等方面作出了詳細部署,為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實現“彎道超車”,進一步打造網絡強國提供了頂層引導與技術支持,我國的人種智能近幾年的增長率已經超過26%。在技術支持層面,我國的信息傳感技術、行業數據挖掘技術、數據服務分析技術、云計算技術與生物識別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場景應用層面,我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涉及到社會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在醫療、教育、交通、信息、物流、駕駛、銀行等各領域應用廣泛且效果顯著;在關鍵技術層面,我國的基礎算法、語言處理與視覺識別技術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網絡強國戰略之路需要跨越幾道坎

以往面對核心技術的需求,我們遵從“自己造不如自己買”的思維,輕視研發端的投入,崇尚快速省事的“拿來主義”,雖然短期能獲得利益,但是長此以往核心技術難以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建設網絡強國的關鍵時刻容易受制于人。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眾多高新技術企業在規模與營業額上實現了從落后到跟跑,甚至完成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質變,但不掌握核心技術,一味依靠購買,會導致國之重器難以立足于自身,發展根基易受動搖。

人才儲備相對缺乏。網絡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離不開人才的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網絡空間的發展與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然而我國發展工業與互聯網核心技術所需要的信息技術人才極度缺乏。在2017年全球新型人工智能項目中,中國雖然占據51%的份額,但全球人工智能儲備方面中國只有5%左右。一方面,由于我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帶來各行業之間競爭激烈,而掌握國家命脈的互聯網信息化產業在人才引進上出現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的現象;另一方面,我國互聯網信息產業還沒有一個完善的體系來搭建人才培養、人才交流平臺,學校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難以打通壁壘,影響人才專業化的培養與流通。

網絡治理沒有跟上。我國網絡空間的管理體制過去一直存在著多頭管理問題,同一塊網絡區域,其管理部門涉及到安全部門、宣傳部門、工信部門等近十多個部門。部門眾多看似全面照顧到了網絡治理的方方面面,然而這種看似“齊抓共管”的方式存在著隱性弊端,多源頭管理、職能交叉紊亂導致網絡治理效率低、時效性差。因此,如何盡快形成“統籌協調、各方參與、綜合治理的中國特色治網之道”,從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為網絡核心技術的研發掃清后顧之憂,為網絡強國建立堅實的制度基礎,是當前網信工作發展的重要命題。

實現網絡強國戰略亟需多策并舉

優秀人才是網絡強國戰略的支撐點。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建立一套完整的政策,以政策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引進人才。同時還要建立一系列的刺激獎勵機制,打破僵化的體制框架,讓高科技人才在各個領域流動起來。要重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以人工智能領域的培養計劃“人工智能+X”為例,該計劃重視人工智能與計算機、心理學、生物學等學科教育的交叉融合,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同時打通了各學科之間的壁壘,挖掘了其他專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潛力。要打破高校與企業之間人才培養的邊界,開展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從而提升人才科研實干能力。

創新是實現網絡強國戰略的內在引擎。我國要想完成從“網絡大國”到“網絡強國”的蛻變,就要秉持創新精神,將自主創新放到首位。具體而言,首先,要在制度層面建立一套完善的網絡技術創新體系,通過整合集中各種優勢資源,發揮我國在云計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在借鑒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之上實現“中國智造”;其次,在科研創新上要關注當前領域的痛點與空白,科研院所與企業要時刻關注我國在建設網絡強國之路上亟需的數字技術、軟件技術與芯片技術,做到有目標有側重的創新;最后,要積極推進創新成果的轉化,打通“科學理論創新”與“實際應用成果”的壁壘。唯此,才能將創新發展落到實處。

互聯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網絡強國戰略的題中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際網絡空間的治理應該遵循共治原則,應該堅持多邊參與、多方參與。”當今世界已經成為依托互聯網連接起來的整體,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關于“地球村”的預言已經實現,中國通過網絡走向世界,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然而,互聯網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帶給世界便利的同時也伴隨著風險。面對風險與挑戰,任何國家都要意識到網絡空間無法獨善其身,唯有建立一個同心發展、通力合作的互聯網全球治理體系,才能實現國家間的互利互惠,讓更多人享受到互聯網紅利。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崔政韜對本文亦有貢獻)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自主創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新華網,2018年4月21日。

責編/溫祖俊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孫娜]
標簽: 強國   關鍵   人才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