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中國要實現核心技術的“彎道超車”,需要對標世界核心技術開啟新一輪技術趕超戰略,增加基礎學科的研發投入;組建核心技術攻關團隊,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樹立核心技術自力更生觀念;完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核心技術扶持基金制度等。
【關鍵詞】核心技術 “彎道超車” 知識產權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所謂核心技術“彎道超車”,從一般意義上說就是技術趕超的過程。技術趕超并不容易,需要具備足夠的條件。因此,歷史上所發生的核心技術“彎道超車”,常常是技術弱國的一種成功的技術競爭戰略行動。在核心技術被壟斷的前提下,核心技術落后者精心地打造和利用了有利的內外部條件,成功地抓住了趕超機會,取得技術重大突破而成為先進技術擁有者。遠的不說,中國周邊的日本、韓國以及以色列等國家就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不斷趕超了歐美壟斷技術,為中國樹立了核心技術“彎道超車”的榜樣。
由于時過境遷,中國已不可能重復從前的趕超故事。比如,以計劃經濟時代的“兩彈一星”方式再來一次舉國趕超。即使沿用改革開放時代的“技術換市場”模式,也只能引來二三流技術,而無法實現一流技術“彎道超車”。技術進步是遞進的,一環扣一環的,來不得半點虛假,現在中國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利用現在已經擁有的技術進步條件,并補充、強化和完善其他一些條件,來獲得核心技術。
制定技術趕超戰略,增加基礎學科的研發投入
對標世界核心技術開啟新一輪技術趕超戰略。回顧中國改革開放時代以來的技術突破,20世紀80年代的“863”工程以及其他一些技術創新工程是中國在較短的時間內跨入世界先進技術行列的起點。以20世紀80年代的國民經濟基礎和技術條件而論,中國在航空、航天、新材料、計算機、高鐵等領域幾乎是空白。但正是這種對標世界頂尖技術的戰略工程,引導了全國上下科研資源向這些領域集中和進軍。盡管實施“863”戰略工程與實施“兩彈一星”戰略工程的內外部環境與今天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戰略意圖和精神則是可取的。實際上,“缺芯”問題只是此次受到制裁才得以曝光,還有許多領域中國依然缺失核心技術,有些領域核心技術的缺失可能至今尚未意識到。制定新一輪的技術趕超戰略,就是要對中國各個領域核心技術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摸底排查,確認戰略優先地位和順序,進入趕超倒計時。
增加基礎學科的研發投入。當今基礎學科發展的特點是:基礎學科新發現越來越成為顛覆性技術出現的理論依據;從基礎學科原理發現到應用學科的技術發明,其周期越來越短;基礎學科繁榮發展引來頂級優秀人才的大量集聚。基礎學科是核心技術趕超的基礎,也只有原理趕超才能實現技術趕超。美國科學繁榮與技術進步的相輔相成就是最好的證明。或許人們可以舉證日韓、以色列等技術趕超歐美與基礎學科發展之間并沒有必然聯系,但是中國是大國,與日本、韓國、以色列等的國情不同。這些國家可以幾乎無障礙地從歐美國家獲得基礎學科成果和人才,中國則處處受制于人,中國只能且必需建立起完整的基礎學科體系。相較于應用學科,基礎學科也更有利于開展國際合作,更有可能跨越制度鴻溝,繞過技術封鎖。加大對基礎學科的投入不單單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全社會尤其是大企業的責任,因此,要對社會加大基礎學科投入給予鼓勵和優惠,如對企業支持基礎學科的資金投入實行免稅政策。
組建核心技術攻關團隊,健全知識產權保護
核心技術攻關團隊是實現核心技術“彎道超車”的關鍵,中外實踐均證明這個條件的重要性。首先,要通過競爭上崗方式挑選攻關團隊首席專家,而不搞行政指派任命,使首席專家負責制落到實處。其次,要在一個核心技術方向設立兩個以上的攻關團隊。每個攻關團隊從科學家、工程師到實驗員、技術工人一應俱全,實行全技術鏈人員配置。不搞行政任命“拉郎配”,要像樂團指揮選配樂手,球隊教練挑選球員那樣打造攻關團隊。再次,要對攻關團隊實行特別政策,在資金、人員、薪酬、物資、設備等使用上與通行的制度有重大區別。復次,要加大績效考核問責力度,防止機會主義行為。最后,要打破技術攻關人員的單位所有制藩籬。核心技術攻關團隊跨所有制、跨企事業單位制、跨軍民屬性建立。一切以核心技術攻關為問題導向,鼓勵聯合各方人力資源和技術資源組成投標和競標團隊。
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中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以來的重大制度建設,但是知識產權制度實行的時間還比較短,從理論到實踐都需要進一步完善。特別是現行的制度是否對于核心技術攻關有效,尚待實踐檢驗。在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實踐中,對集體行為性質的知識產權實行職務發明權保護。職務發明權的設置有利于保護公共知識產權,但是如果對其中貢獻者的知識權利和貢獻待遇處理不好,也會影響核心技術攻關的整體效率。此外,在對待技術人員入股問題上,可以給予核心技術發明人員更多的股權激勵。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一方面需要繼續激發技術攻關人員的榮譽感和責任心,另一方面也要給予技術攻關人員更優厚的物質待遇,而這種優厚的物質待遇借助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可以形成長效機制。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是雙向的,既對我國知識技術保護也對外國知識技術保護,而且要充分借鑒外國知識技術保護經驗。
當今的中國已不是技術弱國,雖然一些核心技術尚未掌握,但是以目前的發展速度和水平,假以時日,那些核心技術遲早會掌握。要確立技術自信,克服一些悲觀和短視觀念,樹立自力更生意識,完善相關體制機制,如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健全科技成果評價體系、核心技術扶持基金制度等。實現核心技術突破,要有“十年磨一劍”的恒心,一步一個腳印。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自主創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新華網,2018年4月21日。
責編/溫祖俊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