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新時代上海合作組織的新作為

核心提示: 在上海合作組織17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不僅在合作的理念、思路、目標上引領多邊合作,而且總是能夠拿出具體的方案、舉措,作出實實在在的投入和貢獻。未來的上合組織,不僅能夠為地區各國樹立起牢固的安全屏障,架起經濟、文化交往的橋梁,而且能夠開辟一條區域合作的新路徑,促進成員國的包容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摘要】在上海合作組織17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不僅在合作的理念、思路、目標上引領多邊合作,而且總是能夠拿出具體的方案、舉措,作出實實在在的投入和貢獻。未來的上合組織,不僅能夠為地區各國樹立起牢固的安全屏障,架起經濟、文化交往的橋梁,而且能夠開辟一條區域合作的新路徑,促進成員國的包容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上海合作組織 多邊合作 青島峰會 【中圖分類號】D8 【文獻標識碼】A

018年6月,上海合作組織元首理事會第18次會議將在中國青島舉行,這是完成首度擴員以后該組織舉行的首次峰會。印度、巴基斯坦的加入,使上合組織正式進入“上海八國”的新模式,合作的地域大大擴展,成員國的經濟、資源總量顯著增加,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同樣也是潛力巨大的區域組織。這也使青島峰會成為上合組織17年快速發展過程中的又一個重要見證,具有承前啟后的里程碑作用,能夠決定未來較長時期該組織框架內多邊合作的新路徑、新方向。

上海合作組織建設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上海合作組織是在冷戰后新的國際環境中誕生和發展起來的區域合作機制,盡管也有其他一些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基本特征,但其個性特征也一直十分鮮明,而且,上合組織也在不斷地積極探索新型國家關系和新型區域合作模式。其特色包括:一是倡導樹立新的合作理念,超越傳統的國際政治思維;二是積極開展全方位的多邊合作,在安全、經濟、人文、政治等各領域合作并重;三是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強調結伴而不結盟的新型合作方式;四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決策方式,領導人會晤及其政治決斷引領該組織的發展方向;五是尊重聯合國權威和公認的國際法準則,是多極化進程以及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推動者和維護者。

成立伊始,上海合作組織就把“上海五國”時期形成的“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作為多邊合作長期堅持的基本宗旨和靈魂。上合組織倡導新型安全觀,主張相互安全、以合作促安全,關注綜合性的安全挑戰,強調通過對話解決地區國家間的矛盾爭端;堅持新型合作觀,充分體現平等、互利的原則,弱小國家能夠優先受益;奉行協商一致、開放透明、不針對第三方等原則,不反對成員國參與其他多邊進程。在開展不同領域多邊合作的過程中,能夠以誠相待、量力而行,不是中、俄等大國說了算,而是能夠照顧所有成員國的利益關切。因此,在復雜的國際和地區環境中,上合組織展現了少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早在上海合作組織的前身“上海五國”時期,中國、俄羅斯和中亞國家就在地區層面開展合作。一方面,著手消除中蘇冷戰時期對抗形成的“后遺癥”,實現軍事互信和邊界裁軍;另一方面,針對地區形勢的變化和成員國共同面臨的挑戰,啟動邊防、執法、反恐等方面的合作。正因為有這樣的合作基礎,上合組織得以從安全領域順利起步,把打擊威脅地區穩定的極端主義、恐怖主義、分裂主義“三股勢力”和毒品走私等跨國犯罪活動作為合作的重點,增強成員國的軍事互信和情報交流,開展密切的聯合執法活動;在經濟領域,上合組織強調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考慮到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差距過大,采取循序漸進、多邊和雙邊相結合的方式,確定一系列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在人文合作方面,啟動了多領域、多部門的部長級會晤機制,同時鼓勵民間團體和地方政府開展交流,重視衛生、科技、青年、媒體、旅游等領域的交流。

在對外關系領域,上海合作組織已經成為聯合國大會的觀察員,與不少國際組織簽署合作文件,吸納多個地區外國家成為對話伙伴,不斷提升自身的號召力。上合組織一方面愿意與所有希望參與上合組織并且承認相關原則的國家和國際組織進行合作;另一方面主張由地區國家解決本地區的問題,反對外部干涉,同時不尋求建立對抗性的軍事政治同盟,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從2004年接納蒙古為第一個觀察員國開始,先后接納6個觀察員國和6個對話伙伴國,與東盟、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歐亞經濟聯盟等開展合作,舉行過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積極參與地區內外沖突熱點的解決,對重大的國際和地區問題闡明自己的立場,發出自己的聲音,維護地區各國乃至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為地區穩定與發展作出自己的重要貢獻。

新形勢下上海合作組織應強化自身建設,應對內外挑戰

第一,以更完善的組織內部建設,應對可能面臨的多元化挑戰。2015年正式開啟擴員進程以后,上海合作組織逐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機遇和挑戰并存。到2017年的阿斯塔納峰會,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成為首批加入上合組織的國家,使多邊合作的空間大大拓展,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經濟和安全議題明顯增多,但也帶來不少困難和問題。由于上合組織內部成員間存在個別長期難以調和的矛盾,包括印度與中國的邊界問題,巴基斯坦與印度、俄羅斯、中亞國家的復雜關系問題等,擴員后的上合組織內部矛盾仍然存在,安全與經濟合作難以避免將遇到一些障礙。

在這樣的情況下,上海合作組織需要更加重視內部的建設,理順各種關系,保證成員國的團結。首先是現有多邊機制的調整和變化,新成員的加入勢必帶來新的問題,需要進行必要的改革,避免造成工作流程的阻滯和不暢;其次是合作重點的調整和變化,在不改變原有優先領域的同時,要兼顧新老成員的利益訴求,在務實合作的推進過程中會有所體現;再次是對外交往的調整和變化,隨著新成員的加入,上合組織的國際影響力得到顯著提升,更多國家希望與之開展合作甚至尋求加入;最后是活動方式的調整和變化,從中國、俄羅斯兩個大國在多邊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到印度、巴基斯坦這樣的地區大國成為正式成員,再到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自主意識的增強,上合組織同樣會進入一個更加“多元”的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強調承認和尊重成員國之間的差異,以此為前提和基礎,尋找更多合作共識就顯得更為重要。

第二,以增強多邊機制的決策效率和行動能力,應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同樣考驗上合組織未來發展的,還有不斷變化的國際關系格局和地區安全形勢。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新政”對中國、俄羅斯來說,越來越具有攻擊性,甚至不惜發動一場非典型、非常規的“戰爭”,來遏制中、俄等新興國家的順利發展。從拉著歐洲盟友全面“圍堵”俄羅斯,展開“外交戰”“體育戰”,到不計后果挑起中美貿易摩擦,攪動了全球的安寧,破壞了正常的國際秩序。美國的政策也會延伸到歐亞地區,影響上合組織的發展。與此同時,地區反恐出現新課題,西亞“伊斯蘭國”在聯合圍剿之下走向窮途末路,卻帶來一系列緊迫的安全挑戰,如危險的極端分子會“流向”何處,敘利亞的內戰是否會再次升級,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話題。阿富汗問題、伊朗“核危機”至今都沒有找到從根本上解決的答案,新的動蕩隨時可能發生。這些給上合組織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近年來,國際經濟和安全形勢的風云變幻,對上海合作組織加強內部團結和自身的凝聚力帶來很多挑戰。而應對這些困難的最好辦法,就是進一步增強多邊機制的決策效率和行動能力。首先是需要進一步明確自己的定位,在保障地區安全、促進各國共同發展方面發揮積極的、建設性的作用,提升上合組織所倡導合作準則的號召力、影響力;其次是需要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各個領域多邊合作的方向,逐步落實《上海合作組織憲章》《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確定的宗旨和目標;再次是確定目前的優先領域和具體任務,建立必要的保障和工作機制,爭取不斷取得各方面合作的務實成果;最后是注重內外結合,既要重點關注和解決地區內部的問題,防止成員國之間的矛盾被放大,又要在更加廣闊的國際舞臺上體現自己的示范和獨特作用,反對少數西方大國要鞏固自身霸權的單邊主義行為。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上合組織的未來發展

上海合作組織作為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從一開始就打下了鮮明的“中國烙印”。伴隨著上合組織17年的發展,中國不僅在合作的理念、思路、目標上引領多邊合作,而且總是能夠拿出具體的方案、舉措,作出實實在在的投入和貢獻。無論是向其他成員國提供220多億美元的優惠貸款,還是出資承辦各種各樣的培訓和交流活動,亦或提出建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啟動自貿區的專家論證、成立上合組織環保中心等建議,都對上合組織保持現有的活力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成員國經濟實力和資源狀況的巨大差異,加上參與國際貿易和跨國分工的程度不一,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多邊經濟合作相對滯后,重大項目難以實施。擴員后,印度、巴基斯坦作為新成員,需要逐步熟悉上合組織的程序和規范,需要與其他成員國妥善處理歷史問題和彼此的矛盾糾紛。在這種情況下,上海合作組織需要拿出更多的智慧,來謀劃今后的發展,尋找最合理的合作路徑。

2018年是中國共產黨成功舉行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后的開局之年,還是“一帶一路”重要倡議提出的五周年,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念和思路更為清晰,更希望為地區乃至全球的發展和穩定作出自己的貢獻。中國領導人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系,同樣為上海合作組織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而上合組織則可以成為不同文化、不同制度國家攜手共建命運共同體的典范。對于上合組織的發展,中國作出的最大貢獻是提出了許多對推動多邊合作具有重要意義的新倡議、新舉措,包括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成立上合組織睦鄰友好合作委員會和上合組織環保中心等,其目的就是促進成員國“人民的友誼世代相傳”,擴大民間交往,為區域合作奠定更為堅實的民意基礎和良好的人文環境。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前提就是承認世界的多樣性、復雜性,不強求一致,不要求各國只接受一種發展模式。同時,也認為各國相互的依存度不斷提升,面臨的共同挑戰越來越多,比如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生態危機、信息安全等問題都是跨國存在的,對各國的穩定都構成現實的威脅。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各國追求的目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希望各國的倡議、戰略能夠在一個更大的平臺上實現兼容、共存,反對惡性競爭、零和博弈。在歐亞大陸腹地,有不少多邊機制,有一系列多國參與的跨國合作計劃,很多是交叉重疊的,如果不能實現相互的協調、對接,只能造成重復投入、疑慮增多、矛盾升級,最后影響地區國家的共同發展。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從成立伊始就明確這其中的道理,較早踐行了上述合作理念,積極構建地區各國的命運共同體,在國際多邊合作領域作出良好的示范。

上海合作組織還可以與“一帶一路”建設實現互動發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這是中國貢獻給世界各國的公共外交產品,充分借鑒古代“絲綢之路”的成功經驗與核心內涵,給不同地區的跨國合作開辟了一個全新的前景。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都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不僅擁有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結成的千年友好情誼,也建立了當代世界格局中互利合作、守望相助的伙伴關系。從習近平主席面向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的重要倡議開始,短短數年時間已經產生了全球性的影響,為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成為“一帶一路”框架下相關國家實現戰略對接的重要平臺。正如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的講話中強調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中國不打地緣博弈小算盤,不搞封閉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駕于人的強買強賣”。這些都與上海合作組織的合作宗旨相契合。未來的上合組織,不僅能夠為地區各國樹立起牢固的安全屏障,架起經濟、文化交往的橋梁,而且能夠開辟一條區域合作的新路徑,促進成員國的包容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參考文獻】

①孫壯志:《印巴加入后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合作的新契機》,《歐亞經濟》,2017年第5期。

責編/谷漩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谷漩]
標簽: 上海   新時代   新作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