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類要想跨入生態文明社會,必須實現科技的生態化轉向,然而當前我國現代科技發展仍存在價值觀偏離、公眾參與不足、科技和生態認識錯位等問題。實現科技發展生態化,需要堅持社會進步、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和諧統一,發揮企業、政府和群眾的協同作用,推進工業、農業生產生態化。
【關鍵詞】科技發展 生態化 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F124.3 【文獻標識碼】A
現代科技發展存在的問題
現代科技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但在發展中形成了無限追求控制力和生產力的科技觀,在給人類帶來福祉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其所產生的負面效應隨著社會的發展愈加明顯。人類要想跨入生態文明社會,必須實現科技的生態化轉向,探索人與自然協同進化的路徑。但是,當前我國現代科技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存在價值觀偏離問題。科技發展主體缺乏生態理性,表現出將經濟利益放在首位,忽視環境、不重視生態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意識。在科技發展實踐中,無法更好地將生態學思維融入科技發展的構思、開發、成果轉化等過程中;在科技發展活動中,無法自覺遵循自然定律,無法將生態價值觀作為推進科技發展的重要衡量標準。
其次,存在公眾參與不足問題。一方面,在現代科技發展進程中,公眾參與科技和公眾理解科技兩者存在斷鏈現象,公眾站在邊緣地帶,看不清楚科技的“全部面貌”,只看到科學技術發揮的積極作用,對于科學技術的局限性和消極作用則霧里看花。另一方面,現代科技發展忽視公眾參與的重要性,使公眾的本體意識缺失,對自身價值存有疑慮,難以自覺地監督科技發展。
最后,存在科技和生態認識錯位問題。人類生存面臨著無限需求與自然資源有限性、個體能力有限性間的矛盾。在自然生存方式下,人類生存的這兩個矛盾未得到解決。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類生存方式從自然生存慢慢過渡到科技生存。科技使得人類社會發展取得巨大的進步,人類在享受科學技術和科技產物帶來的便利和福祉下,漸漸忽視了生態破壞問題以及潛在的生態危機,一味追求經濟發展效率,忽視了經濟發展質量;盲目啃噬自然資源,認為科技產物能代替自然資源。
堅持社會進步、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和諧統一
生態價值觀提倡科技生態化發展,提倡經濟發展的提質增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要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非是一個絕對對立的矛盾命題,關鍵在于如何協調,科技發展生態化是協調兩者發展的有效手段。事實上,科技是一把雙刃劍,能為人類所用,也能傷及人類。倘若只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科技給人類生存和自然可持續發展帶來的負面效應,最終必將影響人類和自然界的生存、發展。從科技到科技發展再到科技發展生態化,這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客觀進程,科技發展生態化將生態學思想、哲學的辯證自然觀運用于科技發展的全程,以人和自然、經濟和生態的協調發展作為發展的根本目標。
科技發展生態化并非單純意義上的經濟發展,而是社會、生態和經濟共同組成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三維復合系統,這決定了科技發展生態化的價值取向和評價尺度是三維的。一是生產力標準,即經濟評價尺度,包括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率;二是生態標準,即環境和生態評價尺度,重點在于保障生態合理性、持續性和多樣性;三是社會標準,即協調尺度,突出社會經濟與生態自然的協調發展。社會、生態和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是人類的生態理念以及對生態系統的干預程度,取決于將三者融合為一體的中介環節——科技發展系統。所以,要實現科技發展生態化,最重要的就是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借助先進的科技來實現社會、生態和經濟的和諧統一。
發揮企業、政府和大眾的協同作用
科技與生態相伴相生??萍钾撦d生態價值,是生態化的軟件變革;科技負載生態理性,是生態化的硬件變革。在由“硬科技”向“軟科技”的轉變過程中,生態理性發揮著重要作用。
首先,強化企業作為科技發展主體的生態觀。在思想層面,要求企業樹立全新的生態觀,在技術創新進程中遵循生態理性和生態規律,形成系統平衡的思維,實現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促進社會經濟、生態自然和人類生存發展的良性循環以及協調發展,提高企業對環境承載力的認識。在技術層面,要求企業建立起“資源—產品—工藝”生態子系統,以無害化技術為工具,開發對人體和自然環境有益的綠色產品,實現對生產活動全程的“生態化”控制。在管理層面,要求企業制定生態技術戰略,形成以生態技術組織體系、產品開發過程管理體系、生態技術激勵機制為內容的生態技術機制,以可持續發展理念推進科技發展生態化。
其次,發揮政府對于科技發展生態化的引領作用。一是創設有利于科技發展生態化的氛圍。通過宣傳、教育、宏觀政策引導等方式,培育企業、大眾等的生態理性意識和科技發展生態化素養。二是制定獎懲激勵機制,鼓勵企業進行生態化技術創新,并為企業制定技術標準和規程,使企業的科技發展目標符合生態化要求。三是政策向科技發展生態化傾斜,對開展公共技術研究的專家給予財政扶持,對落實科技發展生態化的企業給予政策和稅收優惠,鼓勵科技發展生態化研究和產業化發展。
最后,健全公眾參與科技發展生態化的決策體系??萍及l展需以人為本,科技發展生態化的建設更需要公眾的參與,需建立政府、科技和公眾之間的和諧關系。一是為公眾參與科技發展生態化監督制定制度,使之制度化,包括為公眾參與確立目標、原則、規范以及組織程序,并給予立法保障。二是構建科學家、研究者與公眾交流、學習的平臺及運行機制,包括公眾參與的能力培訓機制、獎懲機制等,使公眾在參與科技發展生態化決策的過程中自我升華,擁有實實在在的參與權、決策權。
大力推進工業、農業生產生態化
要實現科技發展生態化,就應明確科技發展活動要受制于社會理性、生態理性和一般人性,即科技要服務于包括自然環境條件在內的普通大眾的基本生活條件。所以,現在社會最需要的不僅是更新穎、更尖端的時空科技,還有能夠解決現實性生態環境難題的綠色生活技術。
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礎上,推進科技進步,發展生態工業。一是鼓勵和扶持太陽能光伏、風電、生物質能等綠色技術及相應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借助科技手段對這些產業鏈加以提升和生態化改造,從而提高這些產業及對應企業的競爭力。二是將整改政策投向重污染行業,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節能環保技術,對重污染行業的生產工具、排污設施等進行改善,以提高重污染行業的資源使用率,降低重污染行業的污染指標,使清潔生產理念和技術進入重污染行業。
此外,要利用科技創新發展生態農業。在農業生產基地和農村大力推行生態種植理念、技術,提倡廢棄物再利用和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推廣經濟適用型生態處理技術。
(作者分別為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
【參考文獻】
①趙昌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突破口 不簡單以GDP增長率論英雄——對習近平總書記“經濟考核思想”的學習和理解》,《人民論壇》,2013年第34期。
②張建輝:《科技生態化的轉換路徑》,《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5期。
③陳啟杰:《投資主體多元化 科技創新生態化 體制機制長效化》,《人民政協報》,2015年11月18日。
責編/孫渴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