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鎮化發展為基層黨建工作的組織體系、工作機制等方面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嬗變,同時也對基層黨建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為了跟上城鎮化腳步,基層黨組織需要創新基層黨建責任體系、強化城鄉結合部黨組織的整合功能、創新黨建工作的體制機制、創新城鄉結合部黨組織設置,從而確保黨建工作順利進行。
【關鍵詞】城鄉結合部 基層黨建 城鎮化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城鎮化是一個復雜而又艱巨的歷史過程,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城鎮化中的基層黨建是一種新型黨建業態,是介于城市基層黨建與農村基層黨建之間的基層黨建新領域,如城鄉結合部黨建、過渡性社區黨建等。目前,快速發展的城鎮化使基層黨建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組織體系覆蓋越來越寬泛、黨內活動方式越來越靈活、黨組織功能越來越寬泛,同時也對基層黨建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由此,如何跟上城鎮化腳步,創新工作方式,成了目前基層黨建工作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給基層黨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建立完善的黨建工作制度。城鎮化進程中,良好的制度體系有利于基層黨組織實現對各項工作的領導,能夠激發黨員干部參與結合部建設和黨建工作的積極性。制度具有根本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目前,受區域發展的動態性、多樣性的影響,基層黨建工作制度存在一些問題,工作模式和方法都處于探索階段。這就要求各級黨組織重視這些區域中的基層黨建體制機制建設,認真總結、研究各地正在進行的黨建制度安排,根據城鎮化進程中城鄉結合部黨建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體系和程序規范。
不斷提升組織服務功能。為了處理好黨組織與社會、人民群眾的關系,基層黨組織要擴大黨組織社會工作的覆蓋面。當前,在城鎮化進程中,基層黨組織功能轉換還存在著一些難題。因此,為了跟上城鎮化不斷發展的腳步,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職能要由管理向服務轉變,領導方式要由指令向引導轉變,更多地承擔起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責任,不斷擴大黨組織工作的覆蓋面,才能實現農村黨組織向城市社區黨組織的跨越。
全面擴大黨的組織覆蓋。目前,快速發展的城鎮化使黨組織結構體系面臨著一些問題,區域空間結構和社會結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是城鎮化進程中,這些區域的人口流動性較大,大量“兩新組織”的出現和大量的“隱性黨員”游離于組織之外,導致現有黨組織體系中出現一些空當和空白點,黨員找不到組織、組織找不到黨員,使其無法對區域內各種組織實現全覆蓋。二是社會組織方式和就業方式的變化,導致黨組織很難覆蓋或輻射每一個黨員,黨員分布在社會分工的各個角落中。在此環境下,基層黨組織要擴大黨組織覆蓋面,按照有利于黨組織對全社會進行覆蓋的原則,打破以單位建制的傳統模式,科學設置能夠有效管理黨員、有力推動工作的基層組織體系,從而適應快速發展的城鎮化,建立與社會變遷、黨員流動相適應的組織架構。
基層黨建跟上城鎮化腳步需創新基層黨建責任體系、創新城鄉結合部黨組織設置
創新基層黨建工作的觀念理念,按照“抓黨建工作就是最大的政績”,樹立黨的領導與黨的建設相統一的“大黨建”意識。按照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結合城市邊緣區經濟社會發展關聯度高、融合性強的特點,從思想觀念上增強黨建工作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推進區域內鄉村、社區、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協調發展,破除人們對城鄉結合部“臟亂差”的片面性認識。創新黨委書記抓黨建的工作機制,按照“書記抓、抓書記”的責任邏輯,創新黨委書記議事規則和專項考核制度,強化區、鄉鎮黨委書記的崗位職責,落實好上級黨組織對城市邊緣區村級黨建工作的領導或指導責任,提升其抓村級黨建工作能力。在城鎮化進程中,還需注重加強基層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增強基層黨建工作崗位的魅力,結合邊緣區工作任務重、社會矛盾多的特點,完善基層黨務干部的激勵保障機制,保證黨委工作者能安心工作、建功立業,提高黨務工作者的政治和經濟待遇。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基層黨組織建設“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在城鎮化進程中,首先要根據拆遷安置的進度及狀態,可以劃分為三個不同程度和類型的區域進行黨組織設置:一為尚未拆遷安置區。要根據拆遷安置進度創新黨組織設置,延續原有的建制村黨組織設置,適當調整黨組織的活動方式、運行機制;二為正在拆遷安置區。根據拆遷安置走向,在保留原有建制村黨組織設置模式上,著力探索村村、村企、村居黨組織聯合、聯建、聯動的新型黨組織設置模式;三為拆遷安置完成區。要探索和拓展社區區域化黨建,按照城市社區黨組織的標準和模式進行設置。其次要結合黨員隊伍職業特點、年齡結構、生活模式等,著力探索構建區域化黨建新格局,根據有利于管理、參加活動、發揮作用的原則設置黨組織,參照城市社區區域化黨建的樣態,建立城鄉優勢互補的混合式黨組織。最后應圍繞著黨組織全覆蓋做文章,要在具有建立黨組織條件的新建樓宇、居民小區、工業園區等區域中建立黨組織,提前介入“合村并居”、片區改造、項目建設中。并且可以先行派駐黨建工作指導員,進入到暫時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區域中,探索聯建新模式。
基層黨建跟上城鎮化腳步需創新黨建工作的體制機制、強化城鄉結合部黨組織的整合功能
城鎮化進程中的基層黨建工作要創新體制機制,才能跟上城鎮化發展的腳步。一要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將區域化黨建模式進行宏觀制度安排,以其他基層黨組織為節點構建網絡體系,通過信息化黨建的公共云平臺,針對黨建工作過渡性和動態性、黨建模式無法統一的實際,更好地設計頂層制度,將區域內黨組織和黨員個人“一網打盡”,使黨組織、黨員和群眾都參與到組織管理和公共服務中。二要尊重農民在城鎮化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健全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民主制度,主動適應農民主體和維權意識的變化,實現以黨內民主引領和帶動基層人民民主,建立健全重大事項各方協商制度和農村、城市社區民主議事制度等,由主動服務轉向互動服務,充分尊重群眾的意愿,更好地為群眾服務。三要針對黨員居住分散與流動性增強的狀況等,建立黨員教育管理制度,完善黨員流入和流出登記制度;通過組建流動黨員過組織生活的“黨員之家”,建立黨員活動中心、分片設置聯絡站制度,實行黨員流動管理機制,促進黨組織與流出地黨組織相銜接。
城鎮化區域是城鄉的社會問題、矛盾的匯聚地,橫跨鄉村與城市。如果想要跟上城鎮化發展的腳步,需要強化黨組織的整合功能。首先,要為群眾失地后長期的利益獲取進行謀劃,保證群眾在土地開發、拆遷補充等過程中的利益不受損;通過一定的途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注意維護群眾個體、家庭的利益,確保區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通過一定途徑解決集體積累;注意維護區域中原住民的利益,形成防治本地人口與外來人口利益沖突的控制及化解機制,合理保護外來人口、新住民的應得利益、合法權益、合理訴求,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去審視和定位鄉村利益、城市利益等。其次,在文化整合中,基層黨組織要重視文化整合,根據城鎮化發展的新要求,在保證對原有鄉村文化批評繼承的基礎上,來重構文化體系,使群眾真正成為城鄉結合部新型文化創造和建構的主體,積極引導群眾在文化共識形成中在場、有意識、實打實參與。最后,直面紛繁復雜的矛盾和糾紛,根據城鄉結合部居民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培育孵化社會組織,從助老、扶弱、維安等方面,整合黨組織領導下的社會新平臺,確保黨建工作的順利進行。
(作者為中共衡水市委黨校講師)
【參考文獻】
①張書林:《新時代基層黨建創新:困境與路向》,《理論探討》,2018年第1期。
責編/肖晗題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