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大學生需摒棄哪些不良心態

核心提示: 受西方社會思潮和客觀環境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加之自我主觀因素的制約,當代大學生群體或多或少存在理性缺失、人際冷漠、社會危機感、“體制內”迷戀、功利主義、學習倦怠等消極社會心態。為培育大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需從多方面努力,例如: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加強網絡輿情監管,注重人文關懷等。

【摘要】受西方社會思潮和客觀環境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加之自我主觀因素的制約,當代大學生群體或多或少存在理性缺失、人際冷漠、社會危機感、“體制內”迷戀、功利主義、學習倦怠等消極社會心態。為培育大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需從多方面努力,例如: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加強網絡輿情監管,注重人文關懷等。

【關鍵詞】大學生  社會心態  培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培育大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不僅有助于促進大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增強大學生自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綜合素質,還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大學生或多或少存在消極社會心態

當代大學生是可愛、可信、可為的一代,他們總體上呈現出勤學上進、開放自信、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但在日常教育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一部分大學生受社會、家庭、自我等因素的多重影響,存在或多或少的消極社會心態,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類。

“孤獨社會”的理性缺失與冷漠心態。與感性相對,理性是指人們面臨問題時能辯證分析、冷靜對待和客觀處理。當代大學生在處理問題時,往往過于沖動、偏激。近年來,高校學生因日常生活小事件引發的宿舍沖突事件屢屢發生,是大學生理性缺失的重要體現。冷漠即冷淡,不關心。大學生冷漠心態主要表現在:不愿意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不善于助人也不愿意接受幫助;不關心國家大事,消極應對黨團組織生活等。

“風險社會”的社會危機感及對體制內工作的盲目迷戀。當代社會,風險已擴展至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表現為對未來不確定性的一種危機狀態。大學生危機感表現為:學習壓力大,對學歷含金量的認同感不足;缺乏就業信心,對職業發展無限憂慮;戀愛成功率低,對婚戀前途過度擔憂。對體制內工作的盲目迷戀,“官本位”“學而優則仕”等思想在當代大學生心中仍然廣泛存在,公務員、事業單位成為眾多大學生去向中的理想選擇。

“浮躁社會”的功利主義心態與學習倦怠心理。“中國人太浮躁了”“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或多或少折射出國人的社會心態。而近年來,浮躁心態已蔓延至大學校園,表現為功利主義心態和學習倦怠心理。功利主義思想體現在:渴望成功,卻不能靜下心來夯實自我;渴望愛情,卻不能在戀愛中真誠對待。學習倦怠則表現為:厭倦學習、身體疲倦和學習動力不夠等情緒性特征;曠課、遲到、上課玩手機等消極行為特征;質疑知識學習的實用性、完成學業時體現的能力不足以及對專業學習前景的擔憂等。

大學生產生不良社會心態的多重誘因

受西方社會思潮的影響。當前,有三種西方社會思潮特別值得我們警惕,即新自由主義思潮、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互聯網環境下,西方不良社會思潮侵蝕大學生心靈,使其形成不良社會心態。在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下,部分大學生急功近利,過于追求自我利益,忽視甚至損害他人利益。面對網絡空間西方媒體的一些言論,部分大學生缺乏分辨能力,往往盲從,甚至產生一些非理性行為,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正視的嚴峻現實問題。

受客觀存在的社會環境影響。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80萬億元,世界排名第二。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國也面臨一些社會問題,比如:養老、醫療、就業、貧富懸殊等,這些現實問題的解決推進緩慢,易讓大學生產生負面的社會心態。同時,受嚴峻就業形勢的影響,近年來大學校園里“讀書無用論”“畢業即失業”等思想不時出現,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不小的挑戰。

大學生主觀因素的制約。大學生的年齡集中在18-22歲,這一階段的青年心理還不夠成熟,社會經驗不足,這些特性決定了他們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時可能出現思想困惑、認知偏離及行為偏激。“00后”大學生的成長與我國互聯網發展同步,深受互聯網影響,其價值觀多元、多樣、多變,在互聯網上所接觸知識的廣度遠非課堂書籍所能比擬,這給大學生社會心態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學生良好社會心態的培育策略

社會心態培育的基本保障:構建完善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構建高校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需注意三個方面:一是把握重點,對情緒異常學生、殘疾人學生、貧困生等特殊群體,應予以重點關注。二是注意結合,將心理服務體系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相比專業心理咨詢師,班級輔導員等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對癥下藥,削減學生接受心理咨詢的困難。三是構建思想大數據庫,為心理健康服務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如電子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設計了校園大數據分析決策平臺,“學生畫像”可以為學校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與精準化的教育管理與引導提供重要依據。

社會心態培育的導航器: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心態的導航器,必須增強自身的理論創新力、包容力、滲透力、辨別力、教育力和利益疏導力,達成全民的價值共識,才能實施對多元社會心態的有效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具有創新力,取決于理論能否正視大學生所密切關注的現實問題,給予科學合理的解釋。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文明教育,可以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合力”。從疏導大學生所關注的宿舍問題、食堂問題、網絡問題等現實利益著手,可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社會問題,形成健康社會心態。

社會心態培育的動態管控:加強網絡空間的輿情監管。網絡是真實社會心態的“晴雨表”。在當代社會,大學生的活動方式被無限投射在網絡空間,他們的情緒、情感、認知、價值觀念等也在網絡空間中加以展現。加強網絡空間的輿情監管,掌握大學生社會心態現狀,預防不良社會心態在網絡中的快速蔓延,高校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一是管黨治黨,積極落實黨管意識形態原則,領導干部網絡意識形態責任制要常抓不懈,強化領導干部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輿論引導,網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做精做優,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讓黨的主張始終成為網絡空間最強音,確保陣地可管可控;三是多管齊下,網絡生態建設做細做實,技防與人防相結合,24小時無縫監控,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網絡評論員及校園意見領袖,以他們的影響力營造風清氣朗的網絡環境。

社會心態培育的現實要求:注重人文關懷。高校人文關懷應注重三方面“結合”。一是物質關懷與精神關懷相結合:除獎、貸、助、勤等物質關懷外,鼓勵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歷練品質、鍛煉能力;二是重點關懷與一般關懷相結合:除對貧困生、殘疾學生、學困生等特殊群體的關懷外,一般群體也不可忽視,注重人文關懷的多層次和全覆蓋;三是課堂人文關懷與課外人文關懷相結合:課堂教學中教師肯定的眼神、及時的表揚以及親切的微笑,這些適時的課堂人文關懷會讓學生在無形中受到鼓勵。在課堂之外,教師與學生的一次學術討論、一場體育競賽、一段偶遇交流,也許可以影響一個學生未來無限量的成才成長。

(作者分別為內江師范學院黨委宣傳部講師;內江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注:本文系內江師范學院2015年校級科研項目“微媒體時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項目編號:15SZ01)的研究成果;內江師范學院學科建設特色培育項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方式研究”(項目編號:T160028)團隊項目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王俊秀:《社會心態的結構和指標體系》,《社會科學戰線》,2013年第2期。

②陳紅、張福紅:《西方社會思潮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第2期。

責編/劉芋藝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孫渴]
標簽: 心態   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