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愛國主義是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之基,是凝聚民族向心力之本。我們應堅定正確的愛國主義思想,愛“祖國”,也要愛“國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關鍵詞】祖國 愛國主義 認知誤區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愛國主義是維護國家與社會長治久安的精神支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愛國主義作為國民忠黨愛國的情感思想核心,始終引領著我國人民為中華民族振興、為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目標不懈奮斗。中國五千年文化傳承發展需以愛國主義為精神紐帶,新時代經濟文化發展更需發掘愛國主義精神內涵價值。民族凝聚力是國家克服發展阻力,推動社會進步的精神動力,來源于人民維護國家尊嚴與利益的愛國情感,能夠促進民族向心力的形成與發展。以民族責任感與社會責任感為核心的愛國主義于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產生、發展、完善,已具備促進國家發展進步的引導能力,成為國民與國家民族榮辱與共的精神支柱。
新時代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應從影響深度、覆蓋寬度兩方面入手,提高其精神內涵,鞏固愛國主義為國民精神支柱的重要地位。愛國主義具備特殊的道德屬性,主要以家庭倫理精神形式表現,是人民長期處于相同社會環境所產生的共同道德信念,是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產生的先決精神。國家精神面貌是判斷其能否在經濟文化全球競爭環境占據主導地位的重要因素,是國家經濟文化競爭力的特殊表現形式。愛國主義精神倡導的正義信念是維護社會 穩定與促進公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它是多元化的,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主體精神內涵是不一致的,隨著時代變遷,愛國主義精神內涵不斷發生變化,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應具備時代性特點,以引領民族復興為主要精神內涵,著重提高國家競爭力,加快社會主義建設進程。
愛國主義精神作為倫理精神的重要分枝,更具廣泛性、民族性特點,是維護國家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一個組織或個人實現理想抱負需要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個人利益獲得的前提是保證國家利益不被侵害,國家作為維持社會穩定的堅強后盾,是個人以及組織開展社會活動的基本條件。因此,國民應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樹立國家利益至上的意識,確保國家利益的完整性。時代快速發展的同時,社會利益矛盾不斷凸顯,如何有效解決社會問題,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成為黨與政府的工作重點。緩解社會利益沖突需提高對愛國主義精神作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視力度,引導公民樹立民族榮譽意識,增加國民對黨與國家的忠誠度,為社會發展作出犧牲,發揮愛國主義精神積極作用。
國民的精神世界復雜多樣,不同精神、思想交織其中,樹立正確的精神支柱引導其開展社會活動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文化全球化時代下,社會充斥多元化思想,由于公民吸收外來思想缺乏選擇性,導致愛國主義思想社會地位受到沖擊,社會不同思想碰撞引發新的社會矛盾,可能會潛移默化地對國家經濟社會的順利發展產生消極影響。愛國主義作為公民的共通思想,應發揮其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引領公民為國家利益團結一心,抵御外來不良思想入侵,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緊密相連,為國家與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保障。
不能曲解世界主義、貶低愛國主義
世界主義是一種社會理想,認為全人類都屬于同一精神共同體,弱化國家和民族的區分。世界主義觀點是經濟文化全球化的時代產物,然而部分世界公民盲目解讀“世界主義”思想,貶低愛國主義世界地位,無法發現愛國主義與世界主義都是以實現人類解放、平等的目標為本質的,嚴重阻礙愛國主義與世界主義融合發展進程。
世界主義觀點的提出,反映人類思想境界的提升,是自我觀念轉化為世界觀念的思想升華,是人類對生活環境的再考慮、再認識,也是世界文明進步發展的里程碑。但這并不代表世界主義思想是主流思想與唯一思想,任何國家的非世界主義思想都將被摒棄。背棄愛國主義,盲目信奉甚至曲解世界主義思想內容,恰恰與世界主義核心價值相違背,必將被世界主流思想所遺棄,成為世界主義健康發展的阻礙。
馬克思主義思想引導構建的共產主義理想社會與世界主義設想的平等世界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為消除種族偏見,實現人人平等的目標努力奮斗。實現兩者同一思想目標的過程是漫長的,需要世界人民犧牲流血,在黑暗中摸索前進,直到找到正確的道路。在檢驗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正確與否的實踐過程中,人們發現無產階級摒棄成見,堅定同一目標并不懈努力是解放全人類、營造人人平等環境的唯一出路。因此,我們應宣揚社會主義平等思想,將馬克思主義與世界主義融合,消除種族歧視,構建世界社會主義。
不能提倡狹隘民族主義而否定愛國主義
宗教、文化、經濟、政治作為民族主義四種要素,決定民族主義必須站在民族利益角度分析、處理國家與社會事務。狹隘民族主義由民族主義演化而來,但其不同于民族主義通過理性行為維護民族利益,而是采用襲擊、暗殺等手段確保自身權益不被侵害,成為社會不穩定的一大因素,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狹隘民族主義不再屬于愛國主義的范疇。愛國主義強調維權行為的合法性,提倡使用法律武器維護民族利益與自身權益,不是借助暴力手段危害其它民族利益。當本民族利益與其它民族利益發生沖突時,應理性處理民族矛盾,借助交流、合作、幫助等形式緩解緊張關系,在求同存異,不損害其它民族利益的基礎上,維護本民族利益與尊嚴,促進國家進步發展。而狹隘民族主義強調民族利益至上,排斥外來民族先進思想,阻礙民族思想交流完善,缺乏對其它民族利益的尊重,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毒瘤”。新時代,部分國家政府無法看清狹隘民族主義的消極后果,否定愛國主義,采用非法手段維護民族利益,不利于世界各國民族相互尊重、和平發展。為此,我們應始終堅定愛國主義信念,合法維護民族權益,遠離狹隘民族主義思想毒害,為世界和平發展注入正能量。
不能分裂“祖國”與“國家”
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明確愛國既是愛“祖國”,也是愛“國家”。從社會結構層面分析,祖國與國家并沒有必然聯系,祖國突出物質屬性,國家強調精神屬性。祖國是國民社會活動開展的基本保障,蘊含地理環境、傳承文化、經濟財富等,國民對其充滿敬畏,因而愛“祖國”。國家是引領中華民族復興的政治機構,代表最高政治權力。然而卻存在一種情況:當外來思想不斷滲透入侵、社會不公平問題激化矛盾、貪污腐敗行為得不到遏制時,政府機構很容易失去公信力,因而導致很多民眾缺乏對“國家”的愛。愛“祖國”、而不愛“國家”的觀點是非常錯誤的。祖國與國家雖不屬同一社會結構,但兩者是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國家是祖國繁榮昌盛的重要保障,國家機構出現貪污腐敗分子是個別現象,而且我國全面從嚴治黨也在不斷取得新的勝利,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社會所取得輝煌成就,已經說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我們應堅持新時代正確的愛國主義思想,愛“祖國”,也要愛“國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作者為淮海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淮海工學院2017年度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點課題資助項目“新時期增強大學生對紅色文化教育認同感研究”(項目編號:DS201710)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馬得勇:《國家認同、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國外近期實證研究綜述》,《世界民族》,2012年第3期。
責編/谷漩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