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黨的網絡執政能力建設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核心提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使黨的網絡執政能力建設面對新挑戰與新機遇。面對新挑戰,我們應更新網絡執政理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發揮網絡輿論引領作用,掌握網絡話語權;加強網絡平臺建設,優化電子黨務,提高網絡執政效率。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使黨的網絡執政能力建設面對新挑戰與新機遇。面對新挑戰,我們應更新網絡執政理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發揮網絡輿論引領作用,掌握網絡話語權;加強網絡平臺建設,優化電子黨務,提高網絡執政效率。

【關鍵詞】互聯網  執政能力  網絡平臺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新時代黨的網絡執政能力建設面臨的新挑戰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衍生出了一個虛擬的數字世界,開啟了人類社會生活的信息化時代,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中國傳統的政治生態。新時代,互聯網的普及以及其在政治領域的應用,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挑戰。

首先,網絡信息傳播參與者的平民化、草根性以及信息傳播方式的交互性,對黨的領導權威形成挑戰。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尤其是人類進入自媒體時代后,所有網絡參與者的身份與地位是平等的,沒有上下級之分,人人都擁有話語權。以往,信息傳播方式是單向的,而如今,互聯網擁有著海量的信息資源,網民不僅是被動地接受信息,也是信息的制造者與發布者。網絡輿情成為了政治較量的前沿陣地,黨要保持輿論領導權與主導權的難度越來越大,倒逼黨必須主動轉變傳統命令式的領導方式,以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

其次,網絡信息傳播的虛擬性與匿名性對黨的網絡應變能力提出挑戰。虛擬性是網絡最顯著的特點。在網絡空間中,許多網民一般是以虛擬的身份,借助各種論壇、社區等網絡平臺,發布與傳播各種信息,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發表言論和觀點,網絡信息可謂魚龍混雜、真假難辨。同時,各種各樣信息的發送和接收是以裂變式、輻射式方式進行的。這導致網絡秩序與安全面臨嚴峻考驗,不僅使黨管媒體原則的落實以及黨對網絡輿情的掌控能力面臨考驗,也對黨的網絡信息判斷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等網絡應變能力提出了挑戰。

最后,網絡信息傳播的快捷性與交互性,對相對封閉、從上至下的傳統單向黨建工作模式提出了挑戰。在傳統黨建工作模式中,信息傳播一般是以中央或基層為起點,按照一定的組織原則逐級傳送,其基本方式是單向式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一般難以及時溝通與反饋,更難以互動。而如今,網絡信息傳播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傳播方式從單向逐漸發展為雙向或多向,這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傳統單向的黨建工作模式。

新時代黨的網絡執政能力建設面臨的新機遇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互聯網的發展既為新時代黨的網絡執政能力建設帶來了新挑戰,也為其提供了新機遇。

首先,互聯網信息傳播手段的兼容性、生動性,有利于新時代黨的網絡執政更富吸引力和感染力。互聯網集圖文聲像于一體,信息傳播手段的兼容性、生動性、感染性是報刊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因此,新時代黨的網絡執政能力的提升,應將傳統媒體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尤其是要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

其次,互聯網信息傳播方式的便捷性與交互性,有利于新時代黨的網絡執政更富效率,有利于提高黨的領導水平與能力。互聯網可以直接地反映網民的基本情緒、利益與政治訴求,網民的意見與建議可以直接上傳至黨的網絡接收系統,黨可以及時傾聽網民的不同聲音,實現線上的雙向互動以及線上線下的互動,及時調整、修正黨的決策部署,提高工作效率,改進黨務工作,尤其是可以改變黨與社會公眾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使黨更加注重、尊重與維護人民群眾的權益,更好地利用網絡進行黨群溝通,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

最后,互聯網信息表達的平等性與隱匿性,有利于網民更加自由地表達個人意見,有序參政議政,也有利于黨更好地集中民智、服務于民。互聯網拓寬了民意表達渠道,能夠及時、便捷地反映民眾的利益訴求,有利于黨凝聚社會正能量,有利于外部民主監督和黨內民主政治建設,提高黨決策的科學性。在現實生活中,網絡信息公開化正逐漸改變著中國的政治生態,創造了更為開放、自由的監督環境,拓展了人民群眾的監督空間和渠道。網絡反腐就是一種公民有序參與政治、依法行使監督權的重要渠道與方式。

新時代黨的網絡執政能力建設的新路徑

第一,更新網絡執政理念,全心全意為網民服務。黨的網絡執政側重于“服務”和“引領”。因此,我們必須要改變傳統的命令式、指令式管理理念,更新網絡執政理念,全心全意為網民服務。應重新定位網絡信息現代化條件下黨建工作的理念、職能、手段與方法,從保守封閉型的黨建轉向積極開放型的黨建,從簡單管控型的黨建轉向動態服務型的黨建,從以組織為中心的黨建轉向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黨建,從簡單說教型的黨建轉向啟發互動型的黨建,使網絡成為公眾接收信息、表達利益、參政議政以及監督權力運行的重要渠道,使網絡成為黨搜集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實現科學化決策的有效途徑。

網民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群體,黨與公眾在互聯網上的互動交流是一種嶄新的公共治理模式。通過網絡實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網絡時代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表現。因此,應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創新黨建工作,充分發揮網絡優勢,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不斷推進黨務公開,做好新時期黨群工作,使網絡成為黨與廣大人民群眾對接的直通車,充分保障公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樹立黨的親民形象。

第二,發揮網絡輿論引領作用,掌握網絡話語權。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已經成為公共輿論信息的集散地和放大器,網絡輿論成為了強大的社會輿論力量。網絡執政能力建設的重點,在于如何充分發揮黨對網絡輿論的領導力,即如何走在時代前列,順應網絡的信息傳播規律,運用人類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深入研究社會心理形成機制、公眾輿論形成機制以及大眾評價形成機制,掌握網絡輿論宣傳的方法,提高黨的網絡輿情引導力。應及時回應輿論熱點,主動占領網絡輿論陣地,牢牢掌控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形成積極的、正面的網絡信息輿情發展態勢與主旋律,不斷提高黨的網絡執政公信力,增強黨的意識形態的權威性、針對性,提高黨的意識形態的吸引力、感召力、向心力與凝聚力,獲得廣大公眾的認同與支持。

第三,加強網絡平臺建設,優化電子黨務,提高網絡執政效率。電子黨務是電子信息技術與黨的建設相結合的產物,是推動黨的網絡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路徑和有效平臺。電子黨務的發展以及完善,形成了黨群溝通的網絡系統,在宣傳黨的理念、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遏制黨內權力尋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當前我國一些地方的電子黨務缺乏新意、流于形式,有的甚至連基本維護也不到位,缺乏吸引力和影響力。因此,必須要加強網絡平臺建設,優化電子黨務,提高網絡執政效率。要深度挖掘網絡平臺的引領價值,拓展電子黨務的教育引領功能,使其不僅成為黨內政治理論學習的園地、黨務工作的助手與工具,同時也成為思想政治引導的前沿陣地,充分發揮黨的網絡影響力,凝聚共識,引領社會發展。

在新時代,我們要將黨的網絡執政問題上升到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層面來認識,以豐富的黨建理論指導黨的網絡執政實踐,開辟黨的網絡執政新局面,從而爭取民眾的支持與擁戴,堅持與鞏固黨的領導地位,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

(作者為四川理工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2017年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項目(項目編號:ZMCY-YB201708)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2017年10月27日。

責編/孫渴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孫娜]
標簽: 新機   能力   建設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