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決好“三農”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于深挖各方優勢資源,提振群眾干勁。在資源方面,需要深挖土地、生態、產業、文化、人力資源的的優勢;在群眾干勁方面,需要強化支農政策落實、強化基層組織引導、破除小農意識、提高農民專業技能。
【關鍵詞】資源優勢 群眾干勁 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新時代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通過深入解讀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基本原則可以看出,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深挖各方優勢資源,提振群眾的干勁。這就需要立足我國國情和鄉村發展實際,最大限度地發揮優勢資源作用、增強群眾參與鄉村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形成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具體意見思路和相關建議。
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是立足社會發展全局
作為國家重要戰略之一,鄉村振興戰略不僅涉及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長治久安。因此,要實現鄉村振興,就必須立足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做到目標明確,統籌兼顧,科學推進。
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國家發展戰略。黨的十九大將鄉村振興與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等六大戰略并列為黨和國家的發展戰略,這既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求,更是關系國家發展大局,立足社會長遠和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大計。鄉村振興的終極目標是和諧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就是要充分挖掘鄉村發展潛力,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為廣大群眾建成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家園。從根本上解決城鄉發展不協調、鄉村發展不充分、農民生活質量不高等問題,最終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和社會的和諧持續發展。
鄉村振興的基本原則是統籌兼顧。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不僅涉及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農民農村的生活富足問題,更涉及到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對于我國這樣一個擁有數千年鄉土文明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也正是由于其中的復雜性、迫切性和重要性,直接決定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必須做好設計、統籌兼顧、科學推進。
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是深挖各方優勢資源
盤活土地資源是實施鄉村振興的基礎。土地是三農發展的根本,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只有繼續堅定不移地深入推進農村土地改革,最大限度盤活土地資源,才能保證農民搞好生產,保證鄉村實現更好的發展。一是要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繼續延長承包期限;二是要理順農村土地“三權”關系,加快從立法、行政層面賦予農村土地的抵押權、擔保權等,盤活農村集體產權;三是要因地制宜,深入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既要避免對耕地的過度開發,也要避免耕地棄荒和違規占用;四是要積極引導土地合理有序流轉,努力推進土地集約化經營。
保護生態資源是實施鄉村振興的前提。保護鄉村生態資源,不僅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前提,更關系著我國社會發展質量和民族可持續發展的大計。所以,要實現鄉村振興,為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生態宜居的新鄉村、新家園,就要立足于鄉村生態生物資源合理開發,積極推進“廁所革命”、農業節水、科學用肥、秸稈利用開發、糞便資源化處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等鄉村改造工程,大力發展現代集約農業和生態旅游產業。同時,也要通過健全獎懲監督機制,大力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工作,嚴格杜絕城鎮各類污染源向鄉村轉移。
挖掘產業資源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發展現代化農業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只有農業產業資源得到充分的釋放利用,農民才能富裕,鄉村才能振興。深入挖掘鄉村產業資源,一是要繼續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不斷優化、延展現代農業產業鏈條,積極構建多層次的產業結構,擴大有效供給,提高生產質量和效益;二是要立足鄉村特色,大膽推陳出新,通過引進農村電商、物流等配套體系,大力推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三是大力發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規模生產,著力打造城鄉一體化市場經濟體系。
植根文化資源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支撐。鄉土文化既是華夏文明賴以發展的根基源泉,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不可少的有力支撐。要充分發揮這種支撐作用,就要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植根于鄉土文化當中,立足國情鄉情,繼承發揚優良文化傳統,積極推動移風易俗,摒棄落后糟粕。既要突出不同區域的傳統特色,又要積極培育體現新時代特色的鄉土新文明,強化鄉村文化造血功能,大力推進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興民活動。
培育人力資源是做好鄉村振興的抓手。只有做好對人才的挖掘和培育工作,才能形成對各方優勢資源的科學開發和利用。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外部人才的引領作用。通過不斷健全激勵引導機制,加強與涉農企業、高校之間的對接,強化鄉村人才引流工作,鼓勵各方面高端人才投向鄉村、扎根鄉村。另一方面,還要通過進一步健全鄉村教育培訓體系,發揮農業生產帶頭人、技術帶頭人引領作用,積極培育一批愛農村、懂技術、會經營、能創新的職業農民隊伍。
實現鄉村振興的核心是充分提振群眾干勁
要提高群眾干勁就要強化支農政策落實。要想提高群眾的向心力,就必須增強黨和政府的公信力,所以只有各級政府不折不扣地落實各項支農、惠農、興農政策,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百姓參與鄉村振興的干勁。這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繼續深化黨紀監督和行政監察機制,嚴厲打擊鄉村振興實施中的貪污腐敗和庸政懶政行為;二是要加快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建立健全公平對等的城鄉協調發展機制;三是要加大對村霸和宗族惡勢力的整治力度,肅清鄉村建設阻礙。
要提高群眾干勁就要強化基層組織引導。調動百姓參與鄉村振興的基礎是實現對鄉村的有效治理,而要實現鄉村有效治理,就必須堅持法治、德治與自治相結合的三位一體治理思路。一是要加強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完善村委會選舉和監督機制,堅決嚴懲小官巨貪行為;二是充分發揮鄉村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和對百姓的引導職能,不斷強化鄉村百姓的普法教育工作;三是立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鄉情民情,探索性推進村規鄉約建設完善工作;四是通過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組織,進一步深化村民自治實踐。
要提高群眾干勁就要破除小農意識。目前,我國部分地區的鄉村百姓還存在著以我為中心、小富即安、小進則滿的小農意識,這顯然與調動百姓干勁參與鄉村振興的理念十分不符。而要擺脫小農意識,可以定期派遣高級知識分子工作隊進駐鄉村,對群眾進行思想改造;也可以建立健全城鄉文化交互平臺,積極組織群眾參加和體驗。除此之外,政府、學校和社會各部門還可以通過開展文藝下鄉、干部掛職的形式對群眾進行科學引導。
要提高群眾干勁就要提高農民專業技能。一方面,各級政府特別是縣鄉政府,要建立健全招商平臺機制,改善鄉村營商環境,大力吸引涉農企業進駐鄉村、服務鄉村、惠澤鄉村,并積極鼓勵在外的務工人員、大學生、技術能人開展創新創業工作,用實實在在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激發群眾的干勁。另一方面,要強化對鄉村百姓農業生產經營技術、自由創業技能的培育工作,并通過積極宣揚農民創新創業成功典型、推廣鄉村振興成功案例等,提振群眾干勁。在此基礎上,基層政府部門還可通過成立農業生產、鄉村文化協會等組織的方式,對群眾開展技能知識指導和培訓工作。
(作者分別為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注:本文系電子科技大學繁榮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培育項目“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和基本經驗研究”(項目編號:ZYGX2016SKZ01)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何平均、劉睿:《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現實困境與制度破解》,《農業經濟》,2015年第8期。
責編/孫娜 劉芋藝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