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我國正處于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的關鍵歷史時期,隨著“雙創”政策支持力度和舉措不斷加大,教育領域深入推進協同創新戰略。與時俱進,面向產業轉型和科技創新,扎實推進大數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協同育人,信息技術引領教育產業,切實提高雙創教育發展效率,旨在實現藝術教育創新與變革。
【關鍵詞】大數據 創新創業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2015年5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在我國大數據已經成為促進創業創新的新勢力,不斷深化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變革,推進高層次創新創業教育。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強化大數據概念與技術能夠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有科學價值的決策支撐,同時“大數據+產業建設”也助推創新創業教育高水平發展。全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積極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和教學模式,加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鼓勵高校創新創業校企合作項目,搭建功能互補的創新教育平臺、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就業創業教育及實訓平臺。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對于大數據理論研究以及實踐日趨成熟
創新發展是大學教育全局性戰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大大激發大學生創新活力和創業激情,從而,能提升適應當前經濟發展需要的大學生創業綜合能力。
目前全國藝術院校以培養創新人才為根本,通過大數據平臺已為師生創新創業小微企業提供決策幫助和引導,為大學生提供務實的創業培訓教學和切實有效的實訓指導,“聯動式”創新創業的運行機制保障課程建設與市場需求對接,如北京藝術類院校積極探索大數據的創業平臺服務新模式都取得良好成效,倡導開放、公平、共享,實現藝術院校助力經濟發展新征程。
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藝術創新創業”教育革新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發揮藝術高校特色優勢,加快網絡教育變革新模式,深化高校供給側改革,促進產學研多方協作,實現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藝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共同推進地方經濟發展。可見,結合大數據思維與技術的雙創型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的必然趨勢,探索大數據背景下雙創藝術人才模式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行性措施及依據,對培養雙創型藝術人才意義重大。
一是有助于提升藝術院校的辦學特色,打造特色藝術高校和特色學科建設。目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同質化問題。加快網絡教育變革新模式,大數據平臺為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建設提供基礎數據支撐,教育信息化貫穿教學改革的整個過程,適應經濟發展需求,有助于增強地方高等藝術院校的辦學特色,對培養富有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大學生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
二是有助于促進藝術教育改革發展。大數據為產學研提供科學依據和市場趨勢預測基礎數據,推動高等藝術教育改革發展進程和文化創意產業繁榮發展,為實現藝術人才助力當地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三是有助于提升藝術人才的質量水平和教育效率。大數據時代給大學生創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開展多層次有針對性的培訓,激發活力,提升效率,以強化其自主創業和就業綜合能力。
四是有助于提高全民創新創業氛圍和活力。利用大數據實現產業融合和資源共享,讓公眾創新創業教育通過圖文獲取廣泛信息,幫扶指導,改進服務,創業帶動就業,提高社會創新創業參與氛圍。
大數據背景下我國創新創業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弊端
目前,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迅速,得到社會和高校的普遍重視,為藝術教育改革發展提供新路徑。目前,我國創新創業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一些弊端:
一是現階段創新創業教育與市場需求、商業運作模式關聯不緊密,大數據平臺尚未將社會和高校資源整合起來,數據信息就像“孤島”,這樣嚴重制約創新創業教育更快發展,受制于傳統實習教育體制模式,創新教學內容和形式較為簡單,無法適應高校藝術人才發展的要求。據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本科畢業生創業率僅為2.86%,其中接受過科學化創業指導的學生僅占6.77%,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仍亟待加強引導。由此,除了地方給予大學生創業資金及稅收優惠政策等以外,他們迫切需要學校、企業和社會提供科學規范化的公司運營管理、大數據行業市場需求趨勢等指導。
二是不夠重視“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教育理念陳舊,大數據創新創業教育平臺搭建不完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創新創業實踐藝術基地資源較為缺乏,藝術教學與市場實際創業相脫節。
三是創新創業教育驅動力不足。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資源配置和管理實施靈活性不夠,創新創業藝術人才培養教學模式和手段有待完善,缺少科學的生態體系。
四是創新創業師資素質水平迫切需要提高。當前,一些高學歷教師缺乏實際創業與運營管理等經驗,“紙上談兵”使創業教學和創業實踐相脫節,導致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普遍質量不高。
大數據背景下如何培養創新創業藝術人才
基于大數據興起對創新創業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思考研究,結合經濟發展需要,提出“一個目標、五項措施”,深入發揮藝術高校特色優勢,培養適應新時代的藝術特色人才。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構建教育生態體系。各高校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改革高度關注。立足藝術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的全局戰略,加強頂層設計,深化供給側轉型升級,優化和升級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生態體系。
二是加速雙創布局,搭建創新創業平臺。運用“大數據”提供的教育資源支持,加速搭建雙創平臺,優化產業布局,大數據助力科技創新發展、實現藝術成果與企業生產對接,提高創新成果轉化,改善實踐滯后的局面,以實現藝術人才培養更好地適應企業需求。通過搭建大數據平臺,圍繞創新研發、眾創空間、創業孵化和聯合眾創等展開實訓教學,開展雙創實訓營和研討會等,點燃創業激情,提升綜合能力。
三是推進協同育人,促進成果轉化。創新創業教育與藝術專業教學融合,校企聯動,協同育人,探索創新實踐模塊教學,完善雙創課程體系,構建多層次多維度的大數據教育平臺,加快高校創新創業運行機制,推動高校藝術成果轉化,構建雙創教育生態聯動體系。
四是建設開放數據人才庫平臺,激發人才發展活力。明確時代賦予教師的教育使命,鼓勵聘請校外創業師資、設置創新創業師資數據人才庫、鼓勵專職教師帶領學生自主創業、加快完善師資聘任、考核評價和進修制度,增強發展內在驅動力,營造良好校園氛圍。
五是切實貫徹各項保障,強化規范監督。推動落實互聯網創業幫扶政策,強化監控制度管理。雙創教學體系、教學方法、實習質量以及師資管理等機制,進一步加強規范監督和評估考核機制,設立創新創業獎評機制,以及實戰項目的評價體系等。
(作者分別為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
【注:本文系2017年度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大數據背景下遼寧藝術類院校“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JG17DB051)的研究成果】
【主要參考】
①劉延東:《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培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生力軍》,《中國教育報》,2015年10月26日。
責編/張蕾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