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外貿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服務貿易將在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以及推進貿易強國建設等方面,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貿易政策也在逐漸向服務貿易傾斜,特別是2016年2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在15個地區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以來,相關政策效果不斷顯現,有效促進了地方政府在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進程中對體制機制改革做出探索與嘗試。近日,國務院決定,在北京等17個城市或地區繼續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并明確了電信、旅游、工程咨詢、金融、法律等重點開放領域,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迎來重大戰略機遇期。
整體上看,雖然我國服務貿易起步晚,但增速迅猛,目前已經穩居世界第二大服務貿易國和第二大服務外包承接國。不過,我們也要清楚的看到,服務貿易的成績多體現在“量”上,而推進貿易強國建設和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則更加注重“質”的提升。鑒于此,如何進一步破解服務貿易體制機制障礙,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確保服務貿易高質量與創新性發展,應是中央與地方政府下一步改革攻堅的重心所在。同時,服務貿易企業也需加快轉型步伐,共同推動優質中國服務走向世界。
深化服務貿易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目前來看,我國服務貿易管理體制機制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如傳統的服務貿易發展思路亟須調整,服務貿易相關政策優化滯后,服務貿易統計體系有待完善,服務貿易多頭管理的局面尚未徹底改變,服務貿易相關國際規則與法律運用水平相對偏弱等。因此,為加快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就必須率先深化服務貿易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
提高管理效率,在充分發揮現行國務院服務貿易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的同時,可效仿“六五”期間成立的國務院機電產品出口辦公室,積極探索國務院服務貿易創新發展促進辦公室的可行性。而在地方,則成立由省市政府牽頭,各行政管理部門與行業中介組織共同參與的服務貿易協調發展小組,統籌規劃相關的服務貿易進出口促進政策,為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提供政策制度保障。
調整利益結構,改變政府干預市場過多的情況,以改革創新打破固有利益格局,打破服務市場與服務行業的行政性壟斷,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降低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進入門檻,積極引導民營資本向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領域的投入;并改變國有大型企業“大而全”的發展模式,進一步細化社會分工,采取有利于制造業和服務業分離的有效措施,推進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專業化發展。
簡化行政審批程序,率先從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完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事權分配,明確有利于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制度政策安排,探索服務貿易監管新模式,提升服務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于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優惠政策要根據行業和區域特點進行制定,切忌“一刀切”,對政策的實施也要做到定期評估適時調整。同時,要完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統計體系,加強服務貿易統計調查工作的法治化和規范化管理,確立有效率的服務貿易統計主體,探索建立專業化的統計管理體系,并盡快實現與國際標準的完全接軌,改善國際收支統計間接申報工作的一系列問題。
加強對服務貿易干部隊伍的培養,在鼓勵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時,一系列政策措施除了向服務貿易重點項目、產業或企業傾斜外,也要拿出一定比例的配套資金來強化服務貿易政府職能部門管理干部隊伍的培養,定期組織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參加服務貿易相關培訓,并赴發達國家或地區進行考察,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等,以提升干部隊伍的管理能力和業務素養。
健全與國際規則接軌的服務貿易法律體系,通過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在服務貿易立法方面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制定完善既符合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特點,又與國際經貿規則接軌的服務貿易法律法規體系,使我國的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還要加快完善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與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等。
明確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重點領域
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要理順兩個關系,即“服務貿易與服務業的關系”和“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關系”。在“十三五”期間,要著重強調服務貿易與服務業及貨物貿易的相互促進和協調發展,服務貿易要對服務業結構優化與貨物貿易層次提升發揮顯著的帶動作用,在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的同時,有序引導中國服務貿易企業“走出去”。
夯實服務貿易發展的產業基礎,有序推進服務業重點領域的擴大開放,試點地區可針對重點領域和優勢服務產業開展先行先試,在管理模式和監管體系方面率先實現突破,促進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同時,充分發揮雙向投資對服務貿易的促進作用,根據各試點地區經濟結構發展需要,引進高端優質外資項目、國際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確保生產性服務、新興服務及文化創意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項目的落地。同時,進一步推動企業境外投資管理制度改革,鼓勵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型企業“走出去”。
依托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緊扣生產性服務貿易、文化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通過大力發展物流、金融、保險、信息服務、文化創意和會展等服務貿易,有效促進制造業和貨物貿易的發展。同時,也要合理發展生活性服務貿易,借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品質。
此外,要打造高規格、高標準的服務貿易公共服務開放平臺體系,鼓勵企業建設國際營銷服務網絡、銷售中心、研發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并進一步優化服務貿易國際市場布局,深入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開展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服務貿易促進活動。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集成服務水平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貿易龍頭企業,支持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型服務貿易企業。
鼓勵服務貿易企業轉型升級
抓住“一帶一路”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有利契機,增強服務貿易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實力雄厚的服務貿易領軍企業既要繼續鞏固歐美等主要服務出口市場,又要果斷以商業存在的形式“走出去”。同時,要積極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尋求商機,擴大在這些區域的服務出口額,積極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服務貿易領域的合作空間。此外,要增加基礎性技術與核心設計研發等方面的資金投入,依托“互聯網+”,加快與傳統產業,智能制造業,以及跨境電子商務、醫療健康、互聯網金融等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從而為服務業擴大出口拓展廣闊的市場空間。
服務貿易企業要認清產業發展形勢,改變傳統經營理念和模式,創新管理模式,實施轉型升級。圍繞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概念、新業態和新模式,不再盲目擴大企業規模,而是改革現有內部結構,以激勵創新為主要目標,激發各部門的活力,提高創新效率;創新型的中小服務貿易企業則借助新模式、新業態,推動企業轉型,聚焦于產品和服務的專業化、定制化,進而創造更大的市場價值以及出口份額。
要以人為本,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企業用人機制和高效的人才培訓機制,建好人才“加油站”。服務貿易企業除了向國內外尋求中高端人力資源外,更應著眼于企業內部,重視建立自身的培訓系統。如繼續堅持產學研相結合,與大學聯合培養相關人才,并選派資質較好的人才到發達國家進修學習,在企業內部實施知識共享計劃等,通過提供再教育機會來加強職業培訓和理論研究,不斷提高員工業務水平,在實踐中逐步培育服務貿易企業適用的復合型、專業化人才隊伍。
要堅持國際化道路,以標準化對接國際化。國際化是服務貿易企業實現出口規模擴大的重要途徑。只有堅持國際化,才能開拓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才能發現其與國際領先企業的差距,才能煥發創新的動力,才能最終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服務貿易企業要重視服務的質量和等級,積極申請國際標準認可與資質,以標準化叩開國際市場的“大門”。此外,服務貿易企業還要加強與國際知名服務貿易企業的交流、學習與合作,逐漸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服務產品,在國際上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責編:欒大鵬 / 趙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