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新思想 > 五位一體 > 生態篇 > 正文

湖州生態文明建設帶來哪些啟示?

作者:生態環境部西南督察局 程為

“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湖州地處長三角中心區域、太湖南岸,是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誕生地。十多年來,湖州市堅持以“兩山”理論為統領,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湖州的“金名片”。

筆者近日到浙江省湖州市調研,對湖州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先試過程中的探索和經驗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和深刻的體會。調研發現,以下幾點在湖州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到安吉縣余村調研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多年來,湖州市各級黨委政府牢記總書記囑托,認真貫徹黨中央和浙江省委決策部署,以實際行動保護綠水青山,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經過歷屆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如今,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已經細化到了每一個基層黨組織、落實到了每一個黨員肩上,“兩山”理論已經滲透到了湖州的每一寸土地。

如,余村黨支部和黨員村干部十多年來帶領全村村民集中力量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發展休閑旅游經濟,先后被評為國家級民主法治村和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在長興縣水口鄉顧渚村,“一名書記就是一個榜樣,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的標語、黨員村干部家庭門前的責任牌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黨員家訓隨處可見。

二是加強體制機制創新,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湖州2014年成為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后,把制度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重中之重,結合實際,大膽創新,積極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構建了立法、標準、制度“三位一體”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湖州2015年獲得立法權后,第一時間謀劃啟動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立法,首部生態文明建設綜合性地方法規《湖州市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條例》在2016年7月1日起施行。2017年,又相繼頒布施行了《湖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湖州市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規定》等。

標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技術支撐。作為經國標委批復的全國生態文明標準化示范區,湖州發布了《生態文明標準體系編制指南》,參與了《國家生態文明標準化發展規劃》編制。

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技術基礎。2017年湖州市率先實現成果運用,依照《湖州市自然資源資產保護與利用績效考核評價暫行辦法》,從自然資源資產保護、自然資源資產利用、生態環境改善3個方面對縣區進行比較評價,推動領導干部履職盡責。

同時,湖州各級黨委政府探索建立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導的考核體系,突出重點分類考核,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如,德清縣為各鄉鎮、開發區量身定制個性化考核辦法,分為3類進行考核,對莫干山鎮、三合鄉、筏頭鄉三個以保護生態為主的鄉鎮,突出環境保護、生態創建、新農村建設、高效生態農業和旅游業發展的考核,弱化經濟發展指標。

三是深入實施“騰籠換鳥”“筑巢引鳳”行動,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湖州堅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兩手抓”,尋找精準發力點,打出漂亮組合拳,深入實施“騰籠換鳥”“筑巢引鳳”行動,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一根竹子撐起一方經濟,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安吉縣已成為生態經濟發展的生動寫照。安吉縣采用高新技術發展循環經濟,把以往利用率很低的竹子100%利用起來,以108萬畝毛竹實現了120億元的年產值,以占全國1.8%的立竹量創造了22%的竹業產值,每年可直接給農民帶來收入11億元。

2017年,湖州成為以“綠色智造”為特色的“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綠色產業化、產業綠色化”的趨勢在湖州日益明顯。

四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的保護和修復,積極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麗城鄉。近年來,湖州同步扮美城市、城鎮、鄉村,全力推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全域建設大景區、大花園。為建設美麗城市,大力推進城市園林綠化、水系整治、山體修復等生態建設工程,先后建成一批城市主題公園,改造衣裳街、狀元街等歷史文化街區,展示山水濱湖之城的亮麗形象。為建設美麗城鎮,對全市115個小城鎮實施環境綜合整治,成功打造一批具有地域文化和產業特色的小鎮。為建設美麗鄉村,探索新型模式,先后建成高質量美麗鄉村示范帶19條,有效帶動了鄉村旅游業發展。

湖州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入手,以鐵腕治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先后實施四輪環境綜合整治,開展了三大清潔(清潔水源、清潔空氣、清潔土壤)、三改一拆(舊住宅區、舊廠房、城中村改造和拆除違法建筑)、四邊三化(在公路邊、鐵路邊、河邊、山邊等區域的潔化、綠化、美化)等一系列行動,在解決環境突出問題的同時,有效促進了生態環境改善,保護住了綠水青山的底色。

五是因勢利導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新引擎,切實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湖州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大做山水文章。充分發揮生態資源、人文歷史、區位交通等優勢,著力建設浙江省美麗鄉村示范市,全力打造長三角“健康谷”,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尤其是鄉村旅游,用綠水青山留住美麗鄉愁,所轄兩區三縣的洋家樂、農家樂、漁家樂等民宿經濟蓬勃發展,“生態+文化”“景區+農家”“農莊+游購”“洋式+中式”等鄉村旅游模式豐富多彩。

如,長興縣水口鄉堅持“生態立鄉,旅游興鄉”戰略,以富民強鄉為目標,以“建設大景區,優化大生態,促進大提升”為統攬,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逐步建立完善“總體規劃-區域規劃-專項規劃”多層次規劃體系,形成“一帶四片區”的全域景區化空間結構,探索實踐出一條從“農家樂”到“鄉村旅游”再到“鄉村度假”并向“鄉村生活”轉型的鄉村旅游生態發展之路。

通過在湖州的深入調研,筆者深刻體會到,要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趙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