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合研究生教育的外部環境變革及高等教育系統人才培養的內在邏輯來看,在現實育人環境下人才培養過程的有效銜接是實現高層次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因此,在高等教育內部,要做好本科和研究生兩個階段的學科體系承接,打通產學研通道,實現高層次人才培養過程全鋪設、全優化。
【關鍵詞】高等教育系統 外部育人環境 內在育人邏輯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國際視野下高等教育系統中人才培養過程的銜接
高等教育系統中高質量人才培養,指的是以綜合及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為根本目標的本科階段的人才培養和研究生階段的人才培養。隨著近年來教育部發布《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以及全國研究生教育質量工作會議提出的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戰略部署,標志著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推進。需要強調的是,研究生教育并非孤立于高等教育體系之外,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基礎在于本科教育。
早在上世紀末,美國的《博耶報告》中已經深刻闡述了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內在銜接的問題,并將其作為美國高校改革實踐的目標。《博耶報告》指出,研究型大學要在科研、研究生教育與本科教育關系的平衡上作出富有意義的轉變,構建新的本科教育模式,并提出了改革研究型大學本科生教育的十條途徑,其中包括:重塑大學教學文化,提出教與學的學術理念,將教學置于和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教學相長、創新和擴展知識的過程;構建以研究為基礎的本科教育模式,促進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更新;打破學科框架,發展跨學科課程學習,幫助學生形成整體的知識觀和生活觀。
美國的經驗告訴我們,研究生教育與本科生教育之間存在有機聯系,本科層次的教育正在調整以適應人才發展需要,由關注知識積累轉向人的綜合發展,研究生教育以本科教育為基礎,原因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尊重個體能力的全面發展以及個體的終身發展,教育成為每一位具備學習素養的主體所需要的條件性因素,教育的目標更是歸結為發展每一位主體在兼容并包的人文和科學教育活動中的全面認知、研究、創新及實踐能力。
育人的外部環境: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與變化
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過程中,圍繞人才培養質量這個中心,對人才選拔標準及培養目標在具體的可操作層面進行了更加精細、科學的定位。無論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還是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提升都是需要通過創新人才培養理念,調整培養方式,打通產學研通道,為學生深入科學研究、認定科研成果創設良好的環境,進而實現研究生教育培養過程全鋪設、全優化。高等教育系統需要依托可以轉化為教育實踐資源的學科來實現。學科是高校人才培養的載體,學科體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內核,是高等教育能夠完成其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職能的載體。在高等教育內部,學科系統是不可割裂的,學科體系在本科和研究生兩個階段的發展前后承接,所不同的是對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能力水平進行了區分和不同規定。
學術、學生、學者是高等教育學術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支架。學術的生長需要創設人性化的人文生態環境,樹立生態學意義上的“和諧發展”和“以人為本”的理念。高等教育整體學術生態構建已經由理想轉向現實,在學術發展經緯上,高等教育的現實基礎與未來行動有效結合;本科階段和研究生階段學術系統內容有機銜接,在高等教育系統中,探究的學術、應用的學術、整合的學術及教學的學術等生態樣態相互交融,學術群體訴諸主體性力量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諧的人際關系、濃厚的學術氛圍、豐富的學術生活、高尚的審美情趣這樣一種學術生態環境,為高層次人才培養打下良好基礎。
人才培養的內在邏輯:實現高層次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
一是培養對象的歷史發展性。在教育中,教育對象的不可分割性、歷史發展性,即指教育的培養對象在教育過程中是一個統一體,個體多元智能的發展和能力的獲得是教育對象發展的證明,而不是被分割的理由,教育對象的發展基于主體的統一性,是階段性、發展性的,是不可割裂的。在高等教育系統中,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是不同的兩個培養階段,受教育者可以選擇在完成本科階段的學習后,進入研究生教育階段繼續進行專業研修,即使學習和研究的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但本科階段學習甚至之前的學習所帶來的質性的和量化的發展結果是與個體結合在一起的。教育之于個體發展,要尊重個人已有的發展狀態,循序漸進幫助受教育者開發其內在本有的發展潛能,在人類普遍共有和個體獨有的發展需求中獲得更大的發展。
二是培養過程的不可分割性。人的發展是終身的,在教育中,培養過程是圍繞學生的意識形成和行為變化而組織的,在意識、行為之間建立一個可以互通的橋梁,這個過程圍繞人的連續發展而進行,并隨著人的思維和實踐本質的變化而不斷調整,這個過程是不可割裂的。人才培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從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內在的相互銜接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依照研究生教育質量標準將本科教育作為基礎,按照學科的劃定設置培養方案,保證受教育者具備適應未來的能力,提升本科教學水平;同時,以本科教育確保夯實研究生教育的基礎,突出應用實踐水平,實現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有機銜接的人才培養體系。
三是培養目標的協同性。高等教育承擔多元的發展任務,不同的任務之間是協同發展的,也強調所培養對象多元能力的發展。學科發展擺脫單純經驗范式,走向與人的主體認知特性及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相統一的,具有通識性價值影響的文化系統這一具有主導性的目標建構的行動框架,體現人文思想的不斷豐富,也內含科學的探索與發現,是人文與科學的協同發展,是人性與科學精神的相互建構和影響過程。
四是培養機制的條件性。回顧歷史上既往的人才培養方式,大致有三種情形。一種與高度發展的人類社會相適應,一種與嚴謹的學術發展相適應,還有一種與人的發展相適應。當下,高等教育系統整體的人才培養目標趨于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要達成這一目標,需要考察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與哪些現實因素相契合,有哪些因素和條件能夠被統合和利用。實現研究生綜合能力發展,有其實現基礎和支撐條件,受到認知水平、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科研實踐、社會實踐、導師培養、課程質量、科研條件、科研激勵制度、學術氛圍等因素影響。實現研究生全面發展目標,離不開對個體素質的前期開發與培養,需要在本科階段,對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認知風格、創新品質、學術鉆研能力、科學研究的實踐能力、科學研究方法等素質進行培養和熏陶,這是決定學生進入研究生階段能夠快速適應和更好發展綜合能力和創新素養的重要條件。此外,需要對培養因素做出科學調整,使本科階段的培養與研究生階段的培養具有良好的承接關系,使本科階段的培養成效在研究生階段有所體現,為實現更高層次的培養目標奠定基礎。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高等教育系統中高層次和高質量人才的培養,需要對高等教育系統中人才的培育環境作進一步剖析,也離不開對人才培養的內在邏輯的深刻認識,在此基礎上,實現育人過程的有效銜接,為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提供根本、有效的支持。
(作者為西安外國語大學語英教育學院講師,高等教育研究所所員)
【參考文獻】
①熊慶年等:《宏觀高等教育評估學引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②時彥:《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的經驗與理念》,《教育教學論壇》,2014年第8期。
責編/孫娜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