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全球治理,根據張宇燕和任琳兩位學者的定義,是指“由國家或經濟體構成的多權力中心的國際社會,為處理全球問題而建立的具有自我實施性質的國際制度、規則或機制總和”。
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
國家治理是全球治理的一部分。從空間范圍來講,治理存在不同的形式,包括一國內部不同地區的治理、國家治理、多個國家之間的區域治理、全球治理等等。很顯然,國家治理屬于全球治理的一部分。全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延伸,國家治理是全球治理的基礎。即便通常不強調全球治理包含了國家治理,但是全球治理能運轉良好的前提是存在好的國家治理,需要假設參與全球治理的各國的國家治理是完善的。
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會相互影響彼此。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直接促進該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沒有一定的國家治理能力,是不可能參與好全球治理的。反過來講,參與全球治理也能正作用于國家治理,讓國家治理更好地對接全球治理。對于擁有更好國家治理的國家而言,其參與全球治理時會試圖將國家治理內容推廣到全球治理,而國家治理能力相對較弱的國家則可以借鑒全球治理提升本國的國家治理能力。
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既存在差別又有相同之處。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相同之處在于,二者均依賴一定的規則,是基于規則的治理。因此,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都需要先建立起適當的規則。此外,在規則的基礎上,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還需要看對于規則的執行能力。規則和規則的執行能力是評價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兩個方面。但是,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之間又存在明顯的區別。全球治理規則顯然要考慮各個國家治理的實際情況,其達成的難度明顯增加。即便規則達成,其執行也會比國家治理更為復雜。
多邊貿易體制是重要的全球治理機制之一
全球治理包含眾多的內容和領域,如全球經濟治理、全球氣候治理、全球網絡治理等等。其中,全球經濟治理無疑是最為重要最受關注的領域。全球經濟治理則又細分為全球貿易治理、全球金融治理、全球投資治理等等領域。事實上,貿易、投資、金融等也是經濟全球化最為重要的內容。其中,代表國家之間商品和服務流動的貿易是經濟全球化最為基礎的內容。全球貿易治理也就構成了全球經濟治理的基礎。全球貿易治理的概念使用率還比較低,取而代之經常使用的概念是全球貿易體系、多邊貿易體制、區域貿易安排等。實際上,都是同一個意思,即全球貿易治理主要涉及各經濟體為處理貿易問題而進行的貿易合作或做出的其他安排。在全球貿易治理中,最為重要的無疑是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其他如區域貿易安排、雙邊貿易協定等都是對全球貿易治理的補充。多邊貿易體制能盡可能地將世界上最多的經濟體包含進一個統一的規則范圍,盡可能地為世界上最多的貿易運轉提供規則支撐,從而盡可能地降低全球貿易運行的交易成本。
中國一貫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
加入WTO后,中國積極履行入世承諾本身就是對多邊貿易體制的維護。除此之外,中國在WTO的三大機制——規則談判機制、貿易政策審議機制、爭端解決機制等領域都給予積極支持。規則談判機制方面,在多哈回合談判中,中國積極參與。現在多哈回合停滯了,中國積極支持貿易便利化協定的談判和生效。
貿易政策審議機制方面,2006年以來,中國積極配合WTO兩年一次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審議,今年中國剛接受對自己的第七次貿易政策審議。爭端解決機制領域,中國積極在WTO框架內維護自身權益,如果敗訴會執行。另外,中國還積極支持WTO諸邊貿易協定談判,比如信息技術協定,環境產品協定等,并且積極加入政府采購協定。2016年,中國任二十國集團(G20)主席國期間,在貿易投資工作組中,在支持多邊貿易體制領域做出積極工作,G20貿易部長會議重申了WTO在當今全球經濟中的核心地位。
中國在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過程中,可充分利用其與新時代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的相互促進作用
首先是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需要一國具備足夠的能力,中國應練好內功,積極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尤其是和貿易相關的治理能力,在此基礎上積極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建設,做出中國自己的貢獻。其次是主動對接多邊貿易體制規則和其他高標準經貿規則,利用外部規則帶來的壓力促進本國治理能力的提升。中國已經參與不少多邊貿易體制中的諸邊貿易協定,未來還應加快加入政府采購協定的步伐,通過加入政府采購協定來倒逼自身采購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則的改善。最后是通過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堅定維護自身國家利益。隨著經濟全球化遇阻和中國經濟體量的增大,在貿易領域對中國的指責和質疑也在增多,中國應同時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參與多邊貿易體制的能力,應對外部挑戰,積極維護國家利益。
總之,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密不可分、相互影響,多邊貿易體制作為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內容,中國是其堅定的維護者。在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建設的過程中,中國將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并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多邊貿易體制建設將和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相互促進。
【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責編:董惠敏 / 趙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