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大家談 > 正文

林毅夫:中國雙軌漸進改革模式具有世界意義 (3)

總結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對現代經濟學有何意義

二戰后,很多發展中國家擺脫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地位,致力于追求自己國家的工業化、現代化,但成功的經濟體非常少。二戰后至今,在近200個發展中經濟體中,只有兩個經濟體從低收入進入高收入,一個是中國臺灣,另一個是韓國。2025年,中國大陸很可能成為二戰后第三個從低收入進入高收入的經濟體。

通過比較二戰后少數幾個成功和絕大多數不成功的經濟體,我發現,迄今還沒有一個發展中經濟體,按照西方主流理論來制定政策而取得成功,而少數幾個成功經濟體的共同特點是:其政策在推行時,從當時主流理論來看是錯誤的。

比如,上世紀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都在追求國家的現代化、工業化,當時主流的理論是結構主義,認為發展中國家要實現這個目標,應該推行進口替代戰略,以政府主導來配置資源,發展現代化的資本密集型大產業,推行這種戰略的經濟體都未能取得成功。

少數成功的東亞經濟體,卻是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小規模產業開始,推行出口導向而不是進口替代戰略,當時這種發展方式被認為是錯誤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所有的社會主義和非社會主義國家都從政府主導的發展方式轉向市場經濟,當時的主流理論是新自由主義,倡導“華盛頓共識”,主張采用“休克療法”,一次性消除各種政府干預扭曲,以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按照這個方式來轉型的國家,遭遇的是經濟崩潰、停滯、危機不斷,而少數幾個經濟體像中國、越南、柬埔寨取得快速發展,采用的卻是雙軌漸進的改革模式。為什么是這樣呢?

因為主流理論來自于發達國家經驗的總結,以發達國家的條件作為理論的前提,由于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條件不同,照搬來自于發達國家的主流理論,發展中國家必然遇到問題。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我們現在采用的理論都是從發達國家有什么來看發展中國家缺什么,比如結構主義,或者看發達國家哪些方面做得好,就讓發展中國家照搬,比如新自由主義。

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確實比較完善,由于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對市場有很多干預,就主張發展中國家采用發達國家的制度安排,實際上,這樣的理論忽略了重要一點,就是沒有看到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條件的差異性。

這是2012年我從世界銀行回來以后,開始提倡新結構經濟學的一個原因,它與過去主流經濟學有很大的差異,是總結于中國自己成敗的經驗,也是總結于二戰后發展中國家和經濟體成敗的經驗。

這樣的一個理論來自于發展中國家,自覺地把發展中國家的條件作為出發點,能夠較好地解釋中國為什么成功,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未來如何發展。同時,這樣的理論對其他發展中國家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借鑒價值。

我認為,只要沿著改革開放的道路繼續深化,中國在21世紀將變成最大的經濟體,發生在中國的經濟現象將是最重要的世界經濟現象。世界的經濟中心歷來是經濟學理論的創新中心,著名的經濟學家多出于此,所以,21世紀當中國變成世界經濟中心時,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就將大多來自于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和轉型中的國家,中國與其他的發展中、轉型中國家,條件是比較相似的,我們提出的理論將能比來自于發達國家的理論更能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工業化現代化。

(作者為北京大學教授)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焦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