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9月5日電題:變中謀進——從民企500強榜單之變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之路
新華社記者張非非、石慶偉、汪偉、孫仁斌
作為中國經濟的生力軍,民營企業見證并推動著40年改革開放進程。
日前在沈陽召開的“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上,全國工商聯發布了最新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
這份新榜單,不僅揭秘了民企“雁陣頭陣”的最新變化,也折射出中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最新脈動。
變在哪里?進向何方?——新華社記者帶你走進這份榜單背后。
“雁陣頭陣”再變隊形
“名單變了、門檻升了、結構優了,效益增了……”
在日前舉行的“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現場,山西通才工貿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李永建,手指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上滑動著,嘴上念叨著,“變化真是挺大,有很多新名字。”
躋身民企500強榜單的山西通才工貿有限公司,這幾年營業收入都以8%左右的速度增長。但李永建這幾天了解到,其他企業增速更快。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是時代主題。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參與者、踐行者,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順變而進。
量變定義過去。
“156.84億元”——這是今年公布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入門門檻,與去年的120.52億元相比再度提升,和2011年的65.69億元相比已經翻倍。
據了解,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是全國工商聯在對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的基礎上,按照營業收入總額降序排列產生的。近年來,民營500強整體資產規模、稅后凈利潤均不斷上升。
目前,民企500強總資產已經超過28萬億元,稅后凈利潤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
“這種變化讓身處其中的企業壓力山大。”蘇州勝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章海龍拿著名單對記者說,勝利精密去年營業收入增幅超過18%,在500強的榜單上卻下滑了53位。“如此看來,如果每年不保持20%的增速,未來只能出局。”
質變決定未來。
2017年砸下896.9億元研發費用的華為,創造了6000多億元的營業收入。據了解,2017年,500強企業申請國內外專利較上一年增長15.93%,涌現出一批以華為為代表的、在關鍵領域掌握核心技術的高科技企業。
民企500強中,共有405家企業加快轉型升級進程;研發人員占比在10%以上的企業數量達到189家;研發強度超過1%的企業數量達到182家;海內外商標總量突破10萬個,近三年來保持增長……這組數據在《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中顯得格外突出。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說,當前經濟發展環境和要求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如何適應這種變化,做優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企業面臨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