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低、環境差、發展空間小仍是制約人才去基層一線的主要障礙
人才流動是人才資源調節的一種基本形式,是調整人才社會結構,充分發揮人才潛能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人才作為當代社會生產中的最重要資源,必須進行有序的流動。只有人才流動起來,才能實現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才能提高人才資源的使用率。然而,人才的流動是具有客觀規律的,從世界范圍看,基本上呈現出向科技水平高、環境條件好、研究經費足、待遇高、發展機會多的地方流動。從我國區域范圍看,人才流動出現了“孔雀東南飛”現象,即中西部人才向東部流動。東部沿海地區憑借良好的經濟基礎、有利的區位地緣優勢吸引了大批人才從低收入地區向高收入地區、從貧困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在經濟發展中,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始終是與人才有密切關系的聯結點,當代的城市已經成為人才、貨物、信息和資金等各種要素的匯集地,同時也是各種信息產生、交流、釋放和傳遞的高度聚匯點。所以,人才的流動呈現出向城市集聚的情況。
從人才流動的基本規律和目前態勢來看,引導人才向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確存在著制約因素。概括起來,基層待遇低、環境差、發展空間小仍是制約人才去基層一線的主要障礙。此外,還有思想觀念上的差距,發達地區不僅給人才提供了優厚的待遇,而且還有先進的人才觀念,因而為吸引人才會采取各種各樣的政策和措施。我國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在人才競爭中雖然存在著劣勢,但也并不是沒有優勢。中央對這些地區發展的關注度達到從未有過的高度,成為全面決勝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費投入、人才保障等方面出臺了很多政策,這些地區的新經濟增長點也對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是,要真正破解制約人才向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瓶頸,僅僅依靠生硬的行政命令、單純的思想政治動員、簡單的待遇提升,都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必須創新思路,才能建立運行有效的長效機制。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