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新疆新聞7月12日電 今天,中國石化迎來了35歲華誕。35年來,中國石化砥礪奮進,不斷發展,躍居世界500強企業第三位,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上中下游一體化能源化工公司。
當中國石化迎來35歲華誕的時候,西北油田也已經在戈壁荒原度過了四十個春秋。作為中國石化西部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高地,四十年來,西北油田從青藏高原揮師塔里木,進行拓荒式的創業之路,在油氣勘探的空白區域相繼獲得一系列大突破、大發現,樹立了沙參二井突破、塔河油田發現、順北油氣田發現的三個重要里程碑,成長為石油石化行業一個創新型、效益型、活力型的油田。
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事實,也是西北油田進疆40年、并入中國石化20余年以來奮進前行最生動的注腳。
1978年5月,原地礦部第一普查大隊成建制由青海揮師塔里木,在喀什坳陷、麥蓋提斜坡、巴楚隆起展開石油普查。
1984年9月,西北油田在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構造上的沙參2井開采出了高產油氣流,首次實現了中國古生界海相地層油氣勘探重大突破。
1997年,隨著沙 46 井、沙 48 井先后獲高產工業油氣流,我國第一個古生界海相億噸級大油田——塔河油田獲得發現。
2003年5月,西北油田成為中國石化直屬單位。
2007年,年產原油突破500萬噸,成為中國石化第二大油田,躍居中國陸上十大油田之列。
2013年,原油產量突破737萬噸,油氣當量突破900萬噸。
2016年8月,順北特深油氣田實現了塔里木盆地新地區新領域新類型重大油氣突破。
2017年,率先走出低寒冬期,成為國內上游企業唯一以油為主大幅度盈利的油田。
2018年1月,累計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
在疆發展40年,開創三個里程碑。每一組數據都是一個臺階,每一步都邁得鏗鏘有力。在中國石化成立35周年之際,讓我們走進西北油田,共同聆聽西北石油人奮進前行的足音。
破解“世界級”難題 西部崛起大油田
2016年8月,中國石化向外界宣布,在塔里木盆地順托果勒低隆勘探取得重大商業發現。這是中國石化近20年以來在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的新亮點。
順北特深油氣田的發現不僅成為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勘探開發塔里木盆地的第三個里程碑,也成為西北油田成功破解“世界級”難題交上的又一份成績優異的答卷。
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豐富。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末,西北油田雖然在沙參二井、沙48井相繼取得油氣突破,但面對世界級勘探開發難題,盆地“國外少有、國內僅有”的特殊地質條件和“超深、超稠、高溫、高壓、高礦化度、高含硫化氫”的特點,使西北石油人處在了“守著聚寶盆,卻過著窮日子”的窘境。由于欠缺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勘探開發工作始終不能規模化展開。2002年原油產量僅達到253萬噸。
2003年,西北油田成為中國石化直屬單位以后,迎來了勘探開發塔里木盆地的“春天”。僅十幾年時間,西北油田隊伍管理精干高效,技術創新成果豐碩、油氣產量快速增長、經濟指標屢創新高。跨越式發展讓西北油田從祖國邊疆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油田迅速成長為中國石化國內第二大油田,并躋身我國陸上十大油田之列,多項發展指標連續多年在國內陸上油田中名列前茅。
跨越式發展速度國內少見。西北油田用近20年時間累產原油突破1億噸,成為中國石化上游板塊第三家原油累產量步入億噸門檻的油田企業,也是我國首個以海相碳酸鹽巖油藏為主實現這一目標的油田。
在破解世界級難題的實踐中,創新形成了縫洞型油氣成藏、斷溶體及超深層油氣藏開發等一系列海相碳酸鹽巖勘探開發特色理論技術。2010年、2014年,《塔河奧陶系碳酸鹽巖特大型油氣田勘探與開發》《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學降粘技術研發與工業應用》兩個項目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打破“斷裂體只是油氣運移通道,不能儲存油氣”的傳統地質認識,建立了“寒武供烴、喜山成藏、垂向運移、斷裂控富”的油氣成藏模式,在新的模式指導下發現了順北特深油氣田,并為塔河油田持續穩產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連續兩年虧損之后,2017年成為國內上游企業唯一以油為主大幅度盈利的企業。盈虧平衡油價下降3美元,連續兩年實現了油氣儲量替代率大于1的目標,抵御寒冬的能力明顯增強。
探索“油公司”模式 打造發展新標桿
6月的塔里木盆地驕陽似火,擋不住石油人增產增效的步伐。今年上半年,西北油田繼續保持良好的生產經營態勢,利潤大幅高于預期,EVA、凈現金流、單位完全成本等財務績效核心指標均排在油田板塊前列。
為什么在多數國內油田仍沒走出虧損陰影的情況下,西北油田卻能夠不斷擴大盈利成果?
“我們率先走出寒冬期并實現大幅盈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們先行實施的‘油公司’管理模式。這種模式不僅為應對低油價提供了有力支撐,而且形成了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為我們打造出極具優勢的發展競爭力。”西北石油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劉寶增說。
西北油田并入中國石化以后,2006年率先啟動“一企一制”改革。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油公司”管理模式不斷完善和豐富,優勢也越發明顯。已經基本形成以“組織結構扁平化、工程施工市場化、服務保障社會化、生產運行集約化、作業裝置自動化、經營管理流程化、基礎管理信息化”為特色的現代化油公司管理模式。以3800多人的用工總量撬動3萬余人的市場規模,運轉一個年產800多萬噸油當量的大油氣田。與同等生產規模的油田相比,機構設置最精、管理人員最少、勞動生產率最高。
這一模式吸引了全國600余支施工隊伍,3萬余人參加油田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競爭有序、共贏合作的大格局。
敢為人先,創新不止。目前西北油田正在順北特深油氣田探索“油公司”管理的升級版,以新的管理機制為這一資源接替陣地插上騰飛的翅膀。
順北特深油氣田在建設過程中,打破了設置采油廠、分隊、班組的傳統模式,而是采用管理部管總管決策、專業團隊提供技術支撐、承包商隊伍負責操作執行“三位一體”的新模式。目前,順北特深油氣田已經建成50萬噸產能,管理部僅有14名管理人員。按照規劃,當產能達到200萬噸時,管理人員也將不超過20人。
新時代展現新作為 助力高質量發展
今年是中國石化成立35周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西北油田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加“四個自信”,直面主要矛盾,認清發清方位,在高質量勘探開發塔里木盆地的過程中展現新作為。
“我們要利用‘一個五年’和‘兩個十年左右’時間,分三步走建成世界一流油公司。即從現在至2023年,邁上高質量發展階段,建成千萬噸級大油田;到2035年前,基本建成一流油公司,實現‘原油1000萬噸,天然氣100億方’目標,成為中國石化打造世界一流的主要力量;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世界一流油公司,各項發展質量、效益指標和企業軟實力全面提升,完成中國石化西部資源戰略接替,在石油行業發揮重要影響力。”西北油田分公司總經理胡廣杰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西北油田將始終堅持創新驅動,強化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使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以上。同時,不斷深化油公司改革,加快完善科研、市場運營機制,推進職能合并、區域共享服務,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市場化、社會化水平,多舉措促進新動能的快速成長。
西北油田牢固樹立“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抓實抓好安全生產、環保工作。持續推進標準化、可視化建設,構筑完善風險隱患雙重管控機制,不斷提升安全基礎管理水平。投身“綠色革命”,將被動治理向主動謀劃轉變,依靠科技進步加強油田生態保護,加大節能減排、污染物達標處置、油氣泄漏監測等環保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力度,持續推進污染物減量減排,努力提升清潔生產水平。
牢記新的歷史使命,一流黨建引領企業發展。西北油田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系統研究提高黨建水平的思路、措施和路徑。該油田找準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在“清單化、流程化、節點化”上持續發力,深入推進“組團式共建、區域化聯建、網絡化促建”,織密黨建工作網,實現目標導向融合、工作機制融合、制度體系融合、考核評價融合。同時,將從嚴治黨和從嚴治企相結合,加強市場監督和干部管理,提升監督的權威性有效性,增強執紀的政治性規范性,切實把責任清單履行情況、分管領域違規違紀情況等納入立體監督格局之中,著力構建“大監督”格局,形成“大監督”合力,以一流的生態保障一流的企業,為企業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局面,全力以赴將西北油田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油公司。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