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南平 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余南平工作室首席專家,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關系與地區發展研究院教授
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黃金經濟帶,這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關乎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在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原則下共同建設生態環保、內涵發展動力充沛、創新能力迸發的黃金經濟帶,不僅要有對國家戰略的深度認識,同時還需要我們加強改革創新,抓住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牛鼻子”共同推進。
經濟帶的核心驅動力
以經濟帶的核心驅動力角度來看,理論上,經濟帶的形成,既有自然地理的鏈接與交通網狀結構帶動的物流、人流、資金、信息流匯聚,同時,產業集群的區域聚集與梯次配置也通常是經濟帶的典型特征。但是,無論是何種類型產業基礎的經濟帶,其間必有中心核心城市,或者是規模性城市群作為經濟帶的核心驅動力。這就如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的經濟驅動國一樣,承載并推動著經濟帶的產生要素有機配置,并使經濟帶在全球和區域競爭中持續發揮可持續增長作用,這一點在歐洲區域一體化60年成功經驗中已得到充分驗證。以全球城市和城市群發展的歷史經驗角度看,19世紀的美國五大湖經濟帶,今天的美國加州、德州經濟帶,德國的北威州經濟帶,意大利的米蘭-佛羅倫薩經濟帶等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到,這些城市為主體的經濟帶形成并產生強大的輻射和溢出效應,均是存在高效競爭力產業集群,既作為核心城市和城市群發展的內在本質的驅動力,同時也帶動經濟帶的良性形成。所以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黃金經濟帶,其重點就是要發揮沿線核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經濟功能和產業集群放大效應。
樹立“一盤棋”思想
上海作為長江經濟帶上的超大城市,如何服務黃金經濟帶建設?上海就其自身建設和發展方向而言,高質量、高經濟密度,以創新、環境為考量的標準,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標已經明確。上海城市經濟結構除了傳統上的金融、商貿優勢外,新興產業正在積極向高端制造、生物科技、半導體等產業集群過渡,引領效應日益明顯,同時,上海公共服務功能也正在與長三角進行區域對接,區域一體化機制開始發揮作用。而上海提出的“四個品牌”建設既是對于上海城市自身功能提升的再挖掘,同時也是有效帶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具體抓手。
從上海作為長江經濟帶建設核心驅動力要素分解上,我們可以看到,金融、科技研發、信息咨詢、教育、醫療等行業不僅可以作為制高點引領和輻射長江經濟帶,也可通過探索各種機制融合和創新,特別是各種要素資源的協同,共同推動建設長江經濟帶。而上海作為國際性開放城市,其對接的外部市場和機遇,特別是深化改革的上海自貿區,包括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舉辦,更是為長江經濟帶的經濟容量擴大提供了寬敞的“出口”。因此,建設長江經濟帶,我們一方面要看到上海在核心驅動力要素方面的獨特價值和作用,另一個方面更要有區域發展”一盤棋”的思想。從全球區域一體化和全球城市群發展成功的經驗來看,如果想獲得全局性的一體化紅利和一體化成果,必須樹立“一盤棋”思想,有開放和共贏意識。在這個方面,上海不僅一直有服務全國的戰略意識,同時開放、進取的上海也擁有這個傳統與胸懷,而這將為帶動和服務長江經濟帶建設提供堅實的保障。
推動經濟動能轉換
“經濟帶”的核心是經濟產出能力、輻射能力和經濟溢出能力,是市場規模的創造與區域經濟體競爭能力的提升。這在建設黃金經濟帶過程中,完全取決于長江經濟帶的經濟能級改造。傳統上,長江作為中國的交通要道和黃金水域,沿線地區借交通和物流便利,形成粗放型產業聚集,也導致了長江沿線生態環境的損害與破壞;而如何在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新發展理念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的建設與發展,既要有“約束型、精細化”的建設理念上的再認識,同時更要借鑒成功的發展經驗。從德國魯爾區傳統上高污染、高能耗的產出,到今天生態友好型、科技創新型德國北威州經濟帶的形成,我們可以看到,在生態友好型的經濟帶建設中,并不是簡單地“去工業化”以帶來生態環境變化,而是以產業能級和創新能力提升,以產業集群優化為核心主線的。對應地,長江經濟帶的建設,不是在白紙上的藍圖新設計,也不是空地上的新建設,而是在既有的經濟結構中進行再調整,并且這種調整要以經濟產出能級作為依據,并在生態保護下完成——這里面涉及經濟帶的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市場結構的再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要以壯士斷腕、刮骨療傷的決心,積極穩妥騰退化解舊動能,破除無效供給,徹底摒棄以投資和要素投入為主導的老路,為新動能發展創造條件、留出空間,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顯然,新舊動能轉換,對于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至關重要,而堅持經濟能級提升與創新型新產業集群聚集則是重中之重。
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探索,對于推動中國經濟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我們相信,以創新為方向系統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共擔共享為機制基礎,抓住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牛鼻子”不斷推進,必能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黃金經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