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面對老齡化我們該何去何從

核心提示: 人口老齡化將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不小的挑戰,擺脫人口老齡化的負面影響,需打好“組合拳”:要提高人口出生率,打破老年人口與青年人口比例不平衡的局面;構建新型社會保障體系,縮小城鄉養老差距;實施家庭與社會融合養老,避免單一養老方式的弊端;鼓勵具有勞動能力的老年群體參與工作,實現“自養”。

【摘要】人口老齡化將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不小的挑戰,擺脫人口老齡化的負面影響,需打好“組合拳”:要提高人口出生率,打破老年人口與青年人口比例不平衡的局面;構建新型社會保障體系,縮小城鄉養老差距;實施家庭與社會融合養老,避免單一養老方式的弊端;鼓勵具有勞動能力的老年群體參與工作,實現“自養”。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養老體系  融合養老    【中圖分類號】D669.6    【文獻標識碼】A

人口老齡化問題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緩解人口老齡化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為社會發展注入活力,成為各級黨和政府的工作重點。  

正確看待老齡化問題,不僅要看到挑戰,也應注意到機遇 

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多且增長速度快,國民“未富先老”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根據相關調查研究,我國老年人口比例遠高于青年人口比例,平均每個家庭需要贍養3個老年人,中年人口比例與老年人口比例失調。我國老年人口基數大與增長速率快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沒有計劃生育政策的限制,社會人口急劇增多,而當前,人們的思想觀念逐步改變,多數家庭選擇生養一個孩子,甚至不生養孩子,成為“丁克族”。因此,我國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升高。

醫療水平提高、國民養生意識增強、思想觀念轉變等是引發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重要因素。人口老齡化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從側面反映出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壽命的增長。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主要表現為兩大特征:第一,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青年人口比例逐年降低,國家人口年齡分布存在明顯斷層。第二,老年群體數量增多,國民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壽命延長,社會老年群體年齡范圍進一步擴大。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同于已經實現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實力還無法完全滿足老齡化社會的實際需求。

我們不應只看到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也應注意到快速增長的老齡化人口所帶來的機遇,比如,老年群體的消費需求不斷擴大,新的消費內需會推動國家經濟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我們要敢于面對挑戰,善于抓住機遇。要采用國家補貼、社會出資等方式完善社會養老配套設施,出臺敬老、養老新政策,營造老年群體宜居的社會環境,確保“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要用長遠目光分析社會老齡化現象  

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要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老年群體數量增多,基礎養老設施缺乏是國家與政府必須重點關注的問題,尤其是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未富先老”所引發的社會問題會給國家發展帶來不小的挑戰。人口老齡化雖然具有緩解人口增長速度、降低人口基數、拉動消費內需、提升國民文化知識水平與素質涵養等優勢,但其積極影響是有限的,人口老齡化一定程度上會給國家經濟造成負擔,阻礙經濟發展。

我國老年人的贍養主要依靠社會與家庭,老年人口的增多為社會與家庭帶來不小的負擔。社會中年群體受計劃生育政策影響,大多為獨生子女,一個家庭需贍養夫妻雙方的老人,還需照顧孩子。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有的家庭甚至需要贍養兩代老人。養老院、敬老院是具備公益屬性的社會養老機構,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這些養老機構的完善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同時,退休老人的養老資金、退休福利、醫療保障等也需要大量資金,這些都為社會增添了不小的經濟負擔。

經濟活力是國家經濟發展的“發動機”,促進消費、拉動內需是國家經濟持續增長的保證。一些企業以老年群體的消費需求為導向進行轉型,企業產品注重實用性,可能會阻礙企業的創新發展。另外,老年群體的消費觀念比較保守,偏向于貨幣儲蓄等理財方式,貨幣無法廣泛流通,一定程度上會削弱經濟活力。

老年人是不具備社會勞動力的群體,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社會實際勞動力將無法充分滿足國家發展需求。當前,社會仍處于人才資源過剩階段,從就業角度分析,人口老齡化將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社會問題。然而,當退休老年人口比例高于社會就業比例時,社會勞動力將供應不足,必將引發新的社會問題。因此,分析社會老齡化現象不應只注重眼前,更應著眼于未來,用長遠目光分析問題,充分考慮人口老齡化對國家與社會的影響。  

擺脫人口老齡化困境需打好“組合拳”  

人口老齡化將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不小的挑戰,擺脫人口老齡化的負面影響,需打好“組合拳”:要提高人口出生率,打破老年人口與青年人口比例不平衡的局面;構建新型社會保障體系,縮小城鄉養老差距;實施家庭與社會融合養老,避免單一養老方式的弊端;鼓勵具有勞動能力的老年群體參與工作,實現“自養”。

提高人口出生率,打破老年群體與青年群體比例不平衡的狀態。近年來,國家鼓勵家庭生養二胎,提高人口出生率。確保青年人口比例與老年人口比例基本持平,防止國家人口年齡分布出現斷層,導致勞動力供應不足,阻礙國家經濟發展。

構建新型社會保障體系,滿足老年群體生活需求。當前,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完善度較低,養老服務具體內容缺失,且城鄉養老服務標準不一致,無法完全滿足農村老年群體生活需求。城市老年群體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多數老年人的退休金可以滿足日常生活需求。但農村老年人以務農為主,基本沒有退休金,日常生活只靠養老金維持,生活環境與醫療條件都有待提升。各地政府應加大鄉鎮養老設施資金投入,完善養老服務設施,增加農村老年群體養老金,滿足老年群體日常生活需求,縮小城鄉養老差距。

實施家庭與社會融合養老,豐富養老服務內容。當前我國主要以家庭為基本單位開展養老服務工作,社會養老服務制度還需不斷完善。另外,一些家庭只注重老年群體的物質需求,認為經濟得到保障是養老工作的重心,而忽視了老人的精神需求,多數老年群體渴望與子女交流、談心。因此,應提倡家庭與社會融合的養老模式,以滿足老年群體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為出發點,構建老年人活動中心,不同家庭的老年人可以彼此交流,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如下棋、打乒乓球等,并且定期對老年人進行健康檢查,確保老年群體具備良好的身體狀況。

鼓勵老年群體發揮余熱,做青年人的指路明燈。我國老年群體退休年齡普遍較低,大部分老年人仍具備工作能力,應鼓勵老年群體通過勞動實現“自養”。老年人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能幫助青年人減少失誤、少走彎路,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事業單位可以聘請具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作為技術顧問,參與指導工作,成為社會“老年人才”。并且,老年群體參與工作不僅向青年傳承堅韌不拔的刻苦奮斗精神,也將緩解社會養老壓力,降低人口老齡化的負面影響。

(作者分別為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博士研究生,東北電力大學講師;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隋澈:《中國未來人口老齡化水平變化趨勢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以“全面兩孩”政策為背景》,《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8年第3期。

②劉紅梅、周瀟等:《上海市人口老齡化對居民儲蓄影響的實證研究》,《華東經濟管理》,2018年第4期。

③楊昕、左學金等:《前瞻年齡視角下的人口老齡化及其對我國醫療費用的影響》,《人口研究》,2018年第2期。  

責編/趙橙涔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胡秀文]
標簽: 老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