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辦公室里都是問題,走進基層就都是辦法。”這句傳遍朋友圈的流行語,點透了大調研的核心:領導干部需要撲下身子,沉入基層,從實際出發,才能找到真問題,解決實際困難。自金東區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五全一線”用心干,當好新時代金東答卷人”大調研以來,多湖街道既問需也問計,將真抓實干的調研之風吹進了農家田間、居民心間。
把會開到現場去
不久前一天的下午,多湖街道黨工委書記童作勇帶著全體班子成員去了雅地村。到村后,一行人先是繞著村子走,全程會見到有人翻垃圾桶、擰水龍頭,又或是蹲在河邊看,到田里轉。這番“走馬觀花”后,大家開起了圓桌會議。
“我先將秀美村的創建進度說一下。”“目前消薄項目到底卡在哪里?”……會上,街道干部和村兩委不說客套話,只講干貨,但凡有想法的都可暢所欲言。據悉,雅地是街道推行“鄉會村開”的第9站,通過聚焦各村(社區)重點工作推進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深挖“難點、痛點、堵點”的癥結關鍵。“能到現場的就不要在會場,改變以往依靠‘會議傳達會議’的思路,將‘大話空話紅頭文件’變成‘嘮家常式利害分析’。”童作勇說。
把會開到現場去,使得街道干部更直觀地觀其外、知其內。東盛村因“五水共治”,村中水塘不再外包養殖,村集體經濟收入只能依靠菜市場店鋪的出租,村里一直想進一步增強村集體經濟,但苦于找不到合適的路子。在走村時,大家覺得菜市場的一排沿街店鋪可做文章,于是就在菜場里開了會。“當時,我們了解有到鄉賢想搞個古玩市場,于是建議村里將店鋪集中歸整一下,爭取把市場落戶在東盛。”街道黨工委委員、組織委員邢師軍說。目前,店鋪外立面已修整完畢,街道也派專人對接該項目。
每位班子成員都是“生產隊長”
在多湖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方兆遠的通話記錄里,出現頻率最高的當屬王宅埠村村支書王基升,倆人最多的一天通了十七個電話,那是方兆遠成為該村“生產隊長”的第一天——3月10日。
500kV雙龍變東塊區220kV線路遷改工程是方兆遠的作為生產隊長要抓的工作。據了解,該工程共有基坑129基,涉及金東72基,其中多湖街道占61基,而王宅埠村占了全街道的23基。據了解,工程政策處理是該村的一塊硬骨頭,23個塔基前期僅完成2個,通過現場辦公、下派“生產隊長”后,不到半個月,余下塔基政策處理全面完成并做到無障礙施工。
基層出經驗 實踐出真知
從最初的無從下手到后來的勢如破竹,王宅埠村兩委切實感受到了街道的用心良苦。“村民家中、農田里,方隊長走得不比我們少,我們累了時給鼓勁加油,遇到難題時幫出謀劃策。”王基升說,生產隊長駐村讓他們交流工作更方便,破除了以會議、材料匯報工作的條條框框,騰出更多的精力抓工作。
在童作勇看來,現在村莊建設任務重,村干部壓力不小,“生產隊長”下去就是給他們鼓勁釋惑的。這兩天,里央田村村支書張永紅終于舒展了眉頭,村里的五畝土地平整完成,消薄計劃邁開了第一步。“街道在會后立馬成立工作小組,堅持一個聲音講到底,不到一周時間就完成了政策處理、場地平整。”張永紅說。接下來,村里計劃在此開辦一所幼兒園,用于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既要帶著問題抓調研又要及時發現總結基層好經驗,這是多湖街道對大調研工作的基本要求。每一位班子成員的工作本上,都寫著了自己每一次走村調研的感受。在童作勇的本上上,寫著一句話“大力推廣楊宅垃圾分類工作方法”。
街道班子成員來到楊宅村,在轉村時,童作勇隨手打開垃圾桶,提問村干部雞蛋殼應扔哪一個顏色垃圾桶,沒想到村民搶了回答,還給大家普及了不少垃圾的歸屬。“真是學了一課,沒想到村民對垃圾分類知曉得如此明白,看來村兩委花了不少心思啊。”童作勇嘖嘖稱贊。
楊宅村外來人口占本地人口60%,從開展垃圾分類以來,每次測評成績都排名前茅,村支書吳金橋直言“村里隨時都經得起檢查。”這份自信來自該村探索的“1+1+1”黨建帶群建工作法,即1名村兩委+1名黨員+1名婦聯執委輪班負責每天抽查,一人檢查,一人記錄,一人拍照留存,做到獎罰分明、黨員+農戶捆綁問責,獲評“合格”的,每天每戶獎勵2元,“不合格”的不予獎勵并倒扣1元,同時聯系該戶的黨員聯帶扣1元。
下一步,街道將在楊宅召開現場會,推廣“楊宅經驗”。
為了推進工作,街道曾出臺各種制度,它們是否夠接地氣,是否行之有效,也是街道調研的課題之一。在走訪社區中,大家發現街道出臺黨員積分管理標準面臨著“水土不服”的局面。邢師軍和同事在對每一項考核內容進行研究探討后,提出為城市社區量身打造一套管理標準。“我們將物業費收繳、侵占公共綠地、高空拋物等都寫入其中,讓考核更具有針對性,發揮它應有的作用。”邢師軍說。目前,《多湖街道城市社區黨員積分管理標準》已通過街道班子會議,并已下發執行。
坐在辦公室里都是問題,走進基層就都是辦法。童作勇表示,這一年,街道每個村(社區)都會進行一次“鄉會村干”,他說,調研不應變成“擺設”,更不能“被安排”。一旦有“腳本”,領導就成了“主角”,被調研對象變“觀眾”,自然不會掏心窩,“不管采用什么調研方式,切忌蜻蜓點水。不但身入,還要心至。”
(周星亮 陳煉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