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創業政策的保障、創業環境的形成以及人民對創新創業認知的轉變為創新創業戰略的全面落實提供了良好的“生長土壤”。為提高創新創業成功率,大學生應不斷提升決策力、創新力和意志力,才能在遍布危機、挑戰的市場環境中找準工作定位,并為之不懈努力,最終實現創新創業目標。
【關鍵詞】大學生 “軟實力” 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F06 【文獻標識碼】A
發展創新創業理念,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環境,培養具備創新創業精神的時代新人,鼓勵其參與國家創新創業項目,有助于加快創新型國家的建設步伐。近年來,社會公眾對創新創業的傳統認知逐漸發生變化,意識到缺乏創新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難以滿足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實際需求。創新創業政策的保障、創業環境的形成以及人民對創新創業認知的改變為創新創業戰略的全面落實提供了良好的“生長土壤”,也促使了社會公共資源流向大學生創新創業等相關領域。但是在具體的創業實踐活動中,部分大學生創新創業者沒有充分利用國家政策與社會資源,且由于自身實力不足、期望過高等原因常常出現創業項目失敗的情況。因此,為提升創新創業的成功率,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工作要注重培養決策力、創新力與意志力,努力夯實“軟實力”根基。
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決策力
隨著創新型國家建設戰略的全面落實,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時機和條件日趨成熟。從技術的角度分析,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及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簡化了創新創業的操作流程和實施步驟;從國家政策的角度分析,為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進入大學生創新創業領域,國家提出了“互聯網+”創業計劃、大學生創業計劃等多項舉措,并著手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綠色通道”,通過財政補貼、減免稅收等方式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政策和資金支持;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分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民的消費觀念,社會大眾更傾向于購買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市場的需求趨向多元化與個性化,這為創業者開辟了新的市場空間,也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指明了方向。
大學生要對經濟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在精準把握機遇的同時,也要識別出危機與挑戰,提升創新創業決策力。互聯網金融協會的調查結果顯示,以“互聯網+”為核心技術的創新創業項目實施過程中,正確的決策能夠有效規避市場風險,減少創業資源與資金的浪費,并引導創新創業思維的轉型升級,推動創新創業項目實現預期目標。這里所說的決策力是指要根據市場經濟的規律和自身的資源情況來決定創新創業項目是否開展以及具體發展方向。隨著信息技術與管理技術的不斷發展,精準搜集和分析市場信息能夠輔助創新創業者解決市場決策難題,在實踐中提升決策的有效性,確保創新創業項目能夠盈利。所以說,決策力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敗的關鍵,發揮決策力的關鍵性作用,做出正確的決策能夠有效提升創業項目的成功率。
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創新力
市場開放程度的擴大為新興產業的融資提供了便利,越來越多的投資商也更傾向于將資金和資源投向新興產業。這種做法雖然改善了創業項目融資困難的情況,但也打破了市場良性競爭的平衡。一些公司和企業多以“燒錢”為競爭手段來提升自身品牌的影響力,導致缺乏足夠的資金對產品和服務進行有效的創新。以“滴滴”“快的”的補貼大戰為例,“滴滴”和快的公司為了爭奪商務租車的市場份額,通過給予用戶雙向補貼的方式搶占租車市場,致使多家小型商務租車公司倒閉,最終“滴滴”和快的公司壟斷了商務租車市場,阻礙了我國租車行業的長遠發展。所以,創新創業項目要想獲得長期的生存和發展,應該更加重視品牌的持續創新,將創新置于企業發展的首位,而不是借助燒錢等手段來達到爭奪市場的目的。
將創新理念融入傳統行業和高科技行業中能夠提高生產效益。從生產效益層面上來說,創新力決定著產品和服務能否滿足消費者日益變化的消費需求。創新力不僅能夠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多元化的創業思路,還能夠將其作為發展優勢吸引社會資源和資金。大學生創業者要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就應積極響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在全民創新創業的發展浪潮中提升創新力,借助創新立足和發展。首先,在開展創新創業工作中,大學生創業者要精準把握市場的發展行情,預測創新創業領域的發展趨勢,找準項目開發的市場定位,從容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其次,大學生創業者應以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為工作核心開展創新創業活動,逐步完善產業的管理和服務體系,提升自身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影響力,夯實產品的市場基礎。最后,大學生創業者應提升對創新創業市場的感應能力,把握消費者不斷變化的消費心理,拓展產品和服務的受眾范圍,強化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認同感。
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志力
意志力決定了創新企業能否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中長期發展。大學生創業面臨著異常復雜的市場局面,他們既要在多樣化的市場中甄別出各種潛在的危機,也要處理好資金來源、市場競爭等多種難題,不斷增加的壓力會逐步消耗工作的熱情,導致其難以抵抗外界壓力而放棄。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學生創業者要加大對自我意志力的培養,保持長期、持續的動力來開展創新創業工作,在堅持不放棄的理念支撐下使創新創業從夢想變為現實。有關調查數據顯示,當前我國中小型企業的平均壽命僅為3.5年,遠低于美、日等發達國家的6.7年,其中創新創業公司的成功率只有30%,多數創業者無法適應創新創業工作的壓力。這一數據充分說明了創新創業公司難以實現長期發展。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以大學生為主的創業者開展創新創業工作如果僅僅依靠短時間的激情和優勢,一旦企業失去政策庇護和資金支持,就會喪失支撐自己長期堅持的意志力,他們的創業公司最終也會被大型企業吞并或破產倒閉。
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率,需要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志力。實現創新創業工作的可持續發展,要著重培養大學生創業者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引導帶領企業堅定走下去的信心和毅力,在面對市場同類企業的挑戰和市場環境的復雜多變,能夠在困難中不斷前行,化解企業面臨的行業危機。具體而言,大學生一是要強化創業動機,創業動機是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工作的剛性需求,只有在創業過程中逐步實現目標才能夠增強工作動力,將創業動機內化為堅韌的毅力。二是要培養興趣激發意志力,興趣與意志力具有相互促進的內在聯系,開展創新創業活動要激發對工作的興趣,將創業興趣當作抵抗外界壓力的有力武器,塑造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氣魄,以昂揚的姿態應對挑戰與挫折。三是要學會分解創新創業目標。多數大學生創業者產生放棄的念頭是因為他們認為創新創業工作目標的實現是非常困難的,憑借自身的能力、經驗難以獲得成功。意志力薄弱的大學生創業者,需要學會將整體目標分解為階段性目標,通過實現階段性目標來獲取成功的喜悅,提升自信心與意志力。
我國未來的發展需要大量具備強大決策力、創新力、意志力的大學生創業者助力完善現代化經濟建設體系,共同構筑國家發展的藍圖。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大學生創業者要增強自身創新創業“軟實力”,勇敢迎接挑戰,牢牢把握機遇,在創新創業的社會浪潮中為自己贏得一片空間。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上海交通大學慕課教改與研究專項、上海交通大學孔子學院建設研究項目(項目編號:AO423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李輝:《內涵發展視界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路向》,《高教探索》,2013年第4期。
②王麗娟、高志宏:《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12年第10期。
責編/潘麗莉 胡秀文(見習)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