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是泛北部灣的核心城市,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地理優勢,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優勢,做好城市職能定位,推進南寧區位優勢發展和建設。南寧市圍繞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和廣西“首善之區”的目標,抓住中國-東盟博覽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如期建成等重大機遇,推進要素集聚,強化國際合作、金融服務、信息交流、商貿物流、創業創新等核心功能,建設現代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五象新區等對外開放合作平臺,構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門戶樞紐城市和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根據南寧的發展定位,將來有可能成為超大城市,這就意味著南寧將以其獨有的區位優勢和特色文化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南寧居住就業。近年來,南寧極力打造“休閑之都”、“宜居之城”、“中國綠谷”等城市名片,南寧以其優美的城市環境、宜人的氣候以及和諧包容的城市氛圍吸引著全國各地的人們來此工作生活。
如何將“休閑宜居”的城市名片與城市主導產業相結合,同時利用南寧的區位優勢來進行突顯。主導產業經過近十多年的發展,南寧目前已經建成20多個經濟開發區及工業園區,主要產業以制糖、造紙、鋁加工、食品、煙草、機械、物流、生物制藥、電子信息等為主。這些產業零散的分布在南寧市12個行政區和20多個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和工業集中區。除“南寧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等少數幾個開發區主導產業定位比較鮮明突出、產業發展初具規模之外,南寧市其他行政區、開發區、工業園區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產業發展定位不明確、缺乏主導產業和產業配置效率低等問題,導致了南寧市各主要產業過于分散、產業的集聚效應不顯著、產業特色不鮮明。從加強城市名片的長遠考慮,南寧極力打造“休閑之都”、“宜居之城”、“中國綠谷”等城市名片,但是從南寧目前的產業布局來看,主要以生物制藥、機械加工、食品加工、鋁材深加工、信息技術等產業為主,未能體突顯“休閑、宜居以及綠色”的城市特色。產業集聚度不夠表現在南寧各工業園區的功能定位存在交叉重疊的現象,部分的工業園區都把制藥產業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點,而機械制造產業則成為高新區、良慶開發區、經開區、東盟開發區、六景工業園這五大工業園和開發區的發展產業,相同、相似的主導產業定位,使得各個工業園和開發區的產業發展雷同現象比較突出,使各個工業園和開發區不能有效形成錯位發展的局面;而同一產業分散分布于各工業園和開發區之中,必然導致資源配置不合理、資源利用效率低、產業規模小和產業集聚效應差的結果。針對南寧產業特色不明顯、產業集聚度不高的現狀,建議在現有基礎上,發揮已有優勢,精準施策。
發展環保產業,建設宜居南寧
“宜居”作為南寧的城市標簽,除了優良的城市環境外,在產業結構上也應有所顯現。目前,南寧市幾個主要園區的主導產業包括:生物工程及生物制藥、電子信息、汽車零配件與機電產品制造、食品加工、鋁材深加工及現代物流等。南寧目前的主導產業的發展形成主要是圍繞南寧原有的工業企業(如南南鋁業)以及招商引資進駐企業形成。各個產業優勢不明顯,且分散在各個園區,集聚度不夠。為體現南寧“宜居”的城市特點,建議設立環保科技園,地點可選在南寧至北海、防城、欽州中間地段,如選在南寧市良慶區大塘鎮、南曉鎮附近,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的地方。南寧環保科技園可定位為“產、城、人”融合的高科技節能環保產業綜合園區,以節能環保研發基地的建設經營為基礎,廣泛引進中外節能環保行業優秀企業和高端科研機構入駐,建設集節能環保技術研發、示范、展示、成果轉化、交易等于一體的國際節能環保科技服務平臺。在科技園內,力求建立一批技術先進、配套完整、功能齊全、綜合集成、相互銜接、運行規范的開放式技術平臺,積極扶持環保科技園區與相關高校研發機構及企業共建符合園區專業特點的開發公共服務平臺。園區應著力打造成為全國的環保基地,建設一批如博世科、桂潤、鴻生源、益江環保等全國一流的環保企業,做大做強環保創新型企業,變生態優勢為經濟優勢,實現落后地區彎道超車,成為引領全國甚至全世界的環保創新基地,力爭成為全國、東南亞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環保技術研發和生態治理互動平臺,名副其實的環保產業“硅谷”,著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環保產業鏈、價值鏈。
營造技術創新環境,通過科技園的建設,引進中科院、大學等國內外在環保相關學科實力較強的大學院校,在南寧合作辦學,也可在南寧創辦中國首個環北部灣經濟區環保科技大學,培養本地環保專業人才,打造環保智庫。支持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廣西科技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環保技術研究,培養環保技術人才。鼓勵企業和高校、研究院所合作,聯合培養產業化人才,并給予一定經費補助。聚集環保高端人才,定期到國內環保人才、企業密集地區進行宣講或舉辦創業大賽等活動,增加南寧在環保領域的知名度,對引進的博士后在薪酬補貼、出入境、子女入學等方面參照高層次人才政策給予優惠,使南寧成為中國環保科技創業、工作的首選地。孵化特色環保企業,對新注冊的環保企業給予一定額度的創業啟動資金支持以及場租優惠,允許一定期限內免費使用公共研發平臺,優先提供人才公寓租賃等,使南寧成為環保行業創業熱土,集聚大批環保技術人才。打造環保產業“硅谷”,從國內發達地區(如浙江、江蘇等)、德國、意大利、美國、日本等國際發達地區引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的環保企業、引進“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廣西國際環保技術轉移中心暨產業服務基地”等服務平臺落戶科技園,以“老帶新”輻射帶動新企業快速成長,著力建設高端創新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產業技術集成創新和快速轉化的高新環保科技企業集群,打造環保產業價值鏈全過程創新服務平臺,成為西南地區及東盟各國的環保產業“硅谷”。
積極利用區位優勢,打造面向東盟的產業及文化集聚區
從落實國家戰略來看,南寧市要充分利用“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區位優勢,要立足中國-東盟合作及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建設、“一帶一路”建設、落實中央對廣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廣泛開展與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文萊、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東盟十國的交流協作,深入的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在此背景下,南寧還應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對接歐美日韓等經濟體先進生產力,以東盟等新興市場需求為方向,可通過提供免費土地使用權、免稅收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引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吸引更多優勢企業進駐南寧,通過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及投資環境,提高南寧吸引外資的競爭力,使南寧成為中外企業拓展東盟市場的產業集聚區。南寧要突出產業支撐,提升“南寧渠道”影響力,提升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落實“三大定位”中發揮示范引領帶動作用。
目前,南寧已經設立中國-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食品加工、生物制藥、輕紡制鞋、機械制造等產業,同時還兼顧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特色農業觀光等項目。將來還應將其園區內產業進行升級拓展,努力建設成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合作新平臺區。為更好的發揮中國-東盟經濟開發區新平臺的作用,建議全國各省、直轄市及自治區在東盟開發區中設立面向東盟國家的產業基地,以東盟市場需求為導向,形成面向東盟的國際制造業基地。隨著南寧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將與東盟開發區的產業發展形成互動、互促,使得各類產品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流通更加高效和快捷。另外,面對“一帶一路”建設新契機,中國與東盟國家應進一步加強文化交流,依托文化產生集聚效應,可以在五象新區規劃建立中國—東盟文化博物館,形成一個穩定、繁榮、一體化的文化格局。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文化交流已有數千年歷史,這種深厚的淵源可推動新形勢下國與國之間的合作交流,通過加強不同國家間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民族特質的互通,促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形成一張獨具文化魅力的城市名片。
利用本地特有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
南寧為亞熱帶城市,盛產亞熱帶水果等農作物。南寧各個區縣可根據自身優勢大力發展農果種植,重點建設甘蔗、龍眼、荔枝、芒果、香蕉等亞熱帶水果。同時對水果進行深加工,在吸納眾多勞動力的同時將農副產品出口往東南亞及全國各地,形成具有自己特色且產品豐富的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路線,建立大型果蔬保鮮配送加工中心,形成以保鮮、果汁和罐頭加工為主導的果蔬加工產業鏈,打造南寧“綠城果都”的城市名片。廣西是全國最大的糖料蔗和食糖生產基地,但是一直處于初級產品加工階段、生產工藝相對落后,缺乏高附加值、技術含量高的下游產品,產業鏈段。建議在未來可大力開發食糖精深加工產品生產,重點開發精制糖等深加工,以糖果休閑食品產業鏈為主線,整合糖果工業、農業、文化、旅游等產業資源,通過打造“中國糖城”,促進糖果產業鏈發展。在建設面向“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現代化工業強市目標的指引下,南寧應積極發展新興產業(如環保產業、電子信息),同時鞏固提升生物制藥、精細化工等高科技產業,還應改造和重振傳統食品工業。南寧罐頭食品廠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經取得產銷量全國第二的輝煌業績,如今我們可以采用更加先進的生產工藝和通過東盟產業集聚的平臺,再創當年的輝煌。南寧應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積極創建農產品及食品加工的區域品牌建設,對于“鐵鳥”醬油、“荷花”味精等南寧當年的知名品牌產品,也應重新給予扶持和重振,形成南寧的特色產業群。
(作者:南寧市良慶區環保局局長 徐向東)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