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共產黨九十余年的風雨征程,積淀了豐富的黨史文化。在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形成的黨史文化,匯聚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是政黨認同的根與魂,能夠筑牢黨執政興國的根基。新時代為延續紅色基因,應集聚黨史資源,做好保護與開發工作,鍛造高素質的黨史文化研究隊伍,普及黨史文化,講好紅色革命故事。
【關鍵詞】黨史 紅色文化 精神 【中圖分類號】D23 【文獻標識碼】A
世界上所有政黨的誕生與發展,都需要根植于文化這一沃土,并隨著時間的推進逐漸形成特有的文化品格以及核心特質。波瀾壯闊的黨史文化蘊含的是革命志士的紅色精神,他們在血與火的淬煉中為我們鑄就了美好的精神家園,是黨的實踐活動、中華優秀文化與黨的經典理論的結晶體。黨史工作者應站在愛黨興黨的歷史高度,傳承黨史文化的紅色基因。
黨史文化的紅色內核
黨史文化是黨在理論學習與實際建設過程中,通過不懈奮斗和對自身發展的實際探索形成的,忠實記錄著黨的奮斗、發展足跡。值得注意的是,黨史文化雖然在本質上表現的是黨發展的過程以及其表現狀態,但在實際定義中兩者還是有所區別:從發展主體來看,黨史文化的發展史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文化只是作為黨的歷史的表現方式而存在;而黨的文化可以指導執政的方向,當然其存在主體側重于文化層面,對于黨的制度、體制上的安排缺乏一定的條理性,更多展示的是黨探索奮斗的成果。可以說黨史文化是黨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黨文化形成的基礎和根本。
黨史文化的內容構成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其一,從根源上來講黨史既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而且不斷進行著發展與創新。我們黨就是把它作為實踐的理論指導,在改革與不斷建設的進程中創造出光輝的黨史文化。依靠于革命英雄人物、紅色故事或是紅色書籍等載體而延續至今,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日漸豐富;其二,從演變過程來講,黨史文化是各個時期社會優秀文化與黨內政治文化的集成,黨員群體作為推動黨史文化發展的行為主體之一,內在品質、道德標準和人生追求等一系列理念使其成為黨史文化形成的內在驅動力;其三,從作用結果來看,其蘊含著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等內容,體現了黨史文化是作為中國先進文化的傳承與延續的具體表現,完善了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著主流文化的發展。
黨史文化的核心特質集中在大眾性、科學性與時代性三者之間。黨的性質與宗旨決定了黨內一切政治機構的設置、運轉以及相關制度的建立都是在黨史文化的影響下,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而開展的。所以說黨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非常鮮明的大眾性。而其科學性則在于黨史文化的形成過程中涵括的經驗與認知以及對于各項工作處理方式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以科學的辦事措施與方法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繁榮發展。此外,又由于黨史文化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文化的同時,凝聚了不同時代的精神,從長征精神到大慶精神,再到如今的創新精神等,無一例外地都反映著黨史文化與時俱進的基本特質,彰顯政黨發展的時代特征和要求。
黨史文化領航紅色精神的意蘊
黨史文化點燃黨員群體的信仰火種。以黨史文化作為培養黨員意識的指導,可以讓廣大黨員認識到黨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通過對經驗、教訓的研讀與借鑒,起到恰當的警醒作用,避免在今后的工作與生活中再入歧途。除此之外,能夠以黨史文化中所蘊含的豐富的精神特質規范、指引黨員養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行為,起到提高辨別善惡美丑的能力與激勵自身向上的作用。特別是黨史文化中蘊含的革命精神與革命事跡等文化資源,有助于塑造黨員群體高尚的意志品格和行為傾向,起到改造和提升其道德水平的積極作用,繼而發揮優秀精神文化的思想導向作用,使黨員群體自覺秉持黨的優良作風和精神狀態,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始終為國家與社會的發展獻智獻策。
黨史文化是政黨認同的根與魂。黨史文化不僅為中國共產黨執政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還為我國發展指明了道路。為了讓人民群眾始終堅信中國共產黨,需要培養他們的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增強人民對于黨的政策實踐的認同與肯定。同時,黨史文化以其內在的精神內涵不斷引導著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正氣,從而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斷奮斗。
黨史文化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內在支柱。新時代黨的執政興國要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必須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作為執政基礎。黨史文化作為獨特文化形態存在至今,不僅促使中國共產黨以此為根本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在執政實踐中正確把握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與實質,促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形成。此外,隨著社會轉型,社會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文化價值觀不斷碰撞,對黨的執政方針提出了新的要求。從黨史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曲線來看,它在社會治理與政治穩定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黨的執政理念,黨史文化不僅體現出對建設社會主義的深層次認知,而且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對我國文化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以黨史文化永葆紅色基因
落實黨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工作。要保護好黨史資源,并進行適當開發,將黨史成果作為黨史發展的載體,充分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載道、資政育人的價值作用,以黨史文化助推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民生改善。其一,要切實加強黨史遺址遺跡和黨史文物保護利用工作,保護好黨史留下的遺跡,同時,對黨史文物進行妥善的保存與修復。積極回收人民群眾世代遺留下來的黨史物件或非物質的文化遺產,運用現代科技方法對其進行更好整理與安置。其二,要對資源進行合理的使用和開發,把公共資產作為基礎,建設博物館或黨史紀念館,推動黨史文化的建設。要對于黨史文化的保護與弘揚工作進行宣傳,讓人們從了解黨史文化逐漸過渡到自覺參與到對其進行實際保護的工作之中。其三,可以把黨史和旅游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個紅色地區的優勢,把市場作為導向,把資本作為聯結,整合紅色資源,打造一批紅色旅游景點,促進地區的經濟發展,讓紅色文化的活力充分保持和延續。
鍛造高素質的黨史文化研究隊伍。要加強和提高黨史工作人員的整體水平和素質,促進他們更好地把握黨史文化建設工作的時代性以及規律性。首先,可以讓他們對相關黨史書籍進行閱讀和分析理解,提升理論素質。此外,還需要涉獵心理學和哲學等相關知識,提高其邏輯思維能力。其次,還要積極尋求發展模式,提升他們的業務能力。可以組建交流會或是論壇分享會讓有經驗的老年隊伍和年輕隊伍進行結合,達到工作經驗和技巧的分享。這樣不但可在實踐中提高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而且還可以讓整個隊伍變得更加團結。最后,要規整工作人員個人的道德風尚與工作作風,把干部培養工作與選拔工作進行系統整合,合理規劃布局,加大對工作隊伍的建設力度。
做好黨史文化的創作與傳播工作。一方面,黨史工作者在把握好政治方向、創作優秀作品的前提下還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優勢,把黨史文化精品創作工作進行落實,滿足各階層群體的精神文化發展需求。此外,相關部門要通過政策激勵、項目扶持等手段促使黨史文化創作者對傳統意義上的黨史文化進行恰當轉化、創新和發展,將鮮活的黨史轉化成精神力量促進其在人民群眾中的傳播與利用。另一方面,還需逐步加強黨史文化信息的傳播紀律,主動占領宣傳輿論的主陣地,使得黨史文化傳播逐步趨向常態化發展,保證黨史文化朝著科學規范、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行。
(作者為中共河北省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講師)
【參考文獻】
①陳新、曾耀榮:《試論紅色精神與黨的思想建設之關系》,《江西社會科學》,2011年第2期。
責編/孫娜 美編/史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