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做好“農旅融合”這篇新文章

【摘要】農旅融合是農村產業融合的重要路徑,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當前我國農旅融合存在形式單一、特色不足、水平不高以及主體不力等問題,對此,應該從體制、政策、企業、農民等多方面著力,深化農旅融合,共同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  農旅融合  鄉村旅游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就要促進農村產業的融合發展,大力提振農村經濟。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是農村產業融合的重要路徑,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通過拓展農業的旅游功能,以旅游業帶動農業與第三產業的良性互動與深度融合,可以培育新業態和新模式,延長產業鏈,增加產業附加值,有效解決“三農”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旅融合的必要性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農業地域遼闊,農業文化豐富。我國農旅融合具有優越的條件、巨大的潛力以及廣闊的前景。我國農業與旅游業的互動由來已久,表現形式十分多元,經歷了早期的農家樂、觀光農業,到當前的鄉村旅游、休閑農業以及創意農業,即將邁入鄉村綜合體和田園綜合體的綜合發展模式。農旅融合是系統解決“三農”問題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之一,在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工作以及城鄉一體化建設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動因主要來自于兩方面。一方面,傳統的農業發展方式已不能適應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需要,亟待拓展農業功能、創新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另一方面,現代人的旅游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逃離社會生活壓力、希望返樸歸真的愿望更加強烈,旅游需求的新變化要求新的旅游形式和產品出現。由此,來自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動力驅使農業和旅游業尋求融合發展的可能性。

在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過程中,農業向旅游業提供資源,旅游業向農業提供服務。農業的各種資源,比如田園景觀、鄉村風貌、鄉土味道以及農事活動等,因其鮮明特色而成為獨具魅力的旅游資源。鄉村旅游對農業來說是一種新型的發展方式,在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方面的正面效應顯著,其通過市場機制的運行達到供求平衡以及資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帶動農民就業、幫助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同時,也能夠保護和傳承鄉土文化,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

當前我國農旅融合存在的問題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以及旅游需求多樣化和個性化趨勢的發展,我國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在此背景下,如何實現以農促旅、以旅興農乃至以旅富農,對農旅融合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不可否認,目前我國農旅融合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農旅融合形式單一。我國農旅融合雖然出現較早,但主要為農家樂以及鄉村旅游,形式較為單一,且融合的深度和廣度有待提升。事實上,我國農耕文明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可挖掘和提升的空間較大。

農旅融合特色不足。當前,我國對農業相關資源的挖掘尚不足,特別是沒有充分挖掘鄉村文化資源的內涵和價值,農旅融合普遍停留在淺層次、表面化的觀光旅游上,產品形式單一。同時,農旅融合的有效性和吸引度也不高,產品開發遲緩,缺乏優勢明顯、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品牌。

農旅融合水平不高。一些地區的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進程較為緩慢,農業現代化水平偏低,農旅融合面臨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各地農業旅游管理主體不同,旅游發展水平也有差異,存在各自為政、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等現象,形成了農旅融合的體制障礙。同時,缺乏技術、人才以及相關政策支撐,也使得我國農旅融合程度不高。

農旅融合主體不力。農旅融合的主體包括農民、企業以及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等。但目前我國農民外出打工的比例逐漸提高,留守勞動力數量有所下降,且留守人口年齡普遍較大,缺乏足夠的文化水平以及市場意識。同時,農村普遍缺乏領軍式的、有實力的企業帶動產業發展,阻礙了農旅融合的進程。

深化農旅融合需要從體制、政策、企業、農民等多方面發力

完善治理機制,加強政策引導。在農旅融合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融合主體在資源、規則、利益等方面的沖突和矛盾,因此,需要一個綜合性的跨界治理機構來協調各方關系、調和矛盾,從而達到共贏。應制定農旅融合的相關政策,出臺農旅融合的相關標準以及評估體系。應設立“農旅融合專項基金”“農旅融合產品創新開發基金”“農業職業經理人發展基金”等專項基金,共同推動農旅融合的快速發展。

培育龍頭企業,夯實產業基礎。政府需扶持引導龍頭企業發展,完善市場環境以及法律制度。龍頭企業一般規模較大、運作成熟、經驗豐富,具有拓展業務和經營管理的實力,在推進跨領域的產業融合上,具有技術、生產、市場、管理等多方面的優勢,能夠起到示范效應以及帶動作用。龍頭企業應該注重資源的跨界整合,專注于產品的創新開發以及品牌建設,挖掘整合農業、文化、生態等相關資源,充分利用自身的研發策劃能力以及營銷推廣能力,創新農旅融合產品形式,提升農旅融合的深度和廣度,在農旅融合的各個階段發揮應有的作用。

大力推進鄉村旅游合作社建設。鄉村旅游合作社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一種新類型,也是一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能夠有效推進鄉村旅游的專業化服務、規模化經營以及集群化發展,體現了農旅融合的深度發展。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和全域旅游理念的深入發展,鄉村旅游合作社也進一步發展,對農旅融合的作用愈加凸顯。村委會是農村產業融合的助推者,應在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組織村民推進農業現代化,引導農民參與鄉村旅游開發,夯實產業融合基礎。村委會應該引導和組織農村能人、文化精英、種養大戶,牽頭創建鄉村旅游合作社,促進農旅融合的市場化和產業化。

重視教育培訓,引導農民參與。農民是農旅融合的主體,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絕對主角和直接受益者。當前,我國一些地區的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小農意識較強、市場意識薄弱,對農旅融合的效應存在疑惑。因此,應通過相應的宣傳引導以及教育培訓,增強農民的主人翁意識,促進其轉變觀念,積極主動參與鄉村旅游的規劃、建設以及農旅融合開發,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作者為西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創新型科研項目“四川民族村寨居民旅游感知和態度研究”(項目編號:CX2016BS01)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陳琳:《基于產業融合的農業旅游新模式研究》,《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②徐虹、范清:《我國旅游產業融合的障礙因素及其競爭力提升策略研究》,《旅游科學》,2008年第22期。

③宗錦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年。

④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責編/陳楠  孫渴    美編/李月敏

[責任編輯:孫渴]
標簽: 文章   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