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互聯網公益成為慈善事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如何確?;ヂ摼W公益發揮最大效益,需要慈善機構及企業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提高自身互聯網公益的專業水平,樹立網絡公益品牌,借助互聯網平臺更好地運行慈善項目,吸引更多的社會公眾關注慈善事業,助力慈善項目。
【關鍵詞】互聯網公益 政府 慈善組織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進入21世紀,互聯網沖擊與重塑傳統公益,讓公益格局產生巨大變化?;ヂ摼W以其高效、便捷、透明、科技等特點,有效實現了資源合理配置,高效解決公益難題,以科技聯通信任,以產業模式帶動公益事業發展。在互聯網公益發展過程中,應注重政府、慈善組織、互聯網平臺的良性互動,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樹立公益品牌項目、加強公益平臺規范化管理,借助這些有效措施,促進我國互聯網公益未來發展。
政府應完善公益慈善法規,構建多方監管機制
完善公益慈善法律法規。隨著公益事業的逐漸發展,我國政府開始關注公益慈善法律法規,先后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十三五信息化規劃》等相關法律法規,對互聯網公益事業發展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但事實上,上述法律法規更多的是從整體上促進互聯網公益事業的發展,提出大量的原則性要求,在互聯網公益發展行動步驟、培育措施、法律責任等方面規范不清。面對公益慈善法律法規缺失現象,政府應從互聯網公益需求出發,制定符合互聯網公益發展的專項法律,主要用于解決互聯網公益發展中切實存在的問題,利用法律作為武器,保障互聯網公益的發展道路更加順暢,及時解決互聯網公益中隱瞞、欺詐行為,以健全的法律法規規避互聯網公益風險,讓違反互聯網公益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構建多方共同監管機制。隨著互聯網公益的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網絡平臺開設互聯網公益服務,單純依靠政府予以監督,顯然無法達到監管要求,難以發現互聯網公益平臺中的“陷阱”。首先,政府應出臺互聯網公益監管實施細則,明確監管主體地位和監管責任,要求互聯網公益平臺承擔主要監管責任,允許媒體、公眾隨時監督,并公示信息披露、舉報渠道、舉報獎懲的相關規定。其次,明確界定多方主體責任?;ヂ摼W公益的監管主體包括政府、平臺、捐贈者、媒體和社會公眾,從目前情況來看,政府是最主要的監管主體,應通過構建行業協會的方式,將部分政府權力轉移給行業協會,由行業協會承擔最主要的監管責任,同時協助政府完成監管。最后,調動捐贈者、媒體、社會公眾監督積極性。作為社會上最廣泛的監督力量,政府應充分調動捐贈者、媒體、社會公眾等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監管的專業性,同時,可以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對監督進行核實,最終判斷互聯網公益是否違規。
注重互聯網公益的宣傳與推廣?;ヂ摼W公益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還需要政府的進一步宣傳和推廣,政府要肯定和支持互聯網公益的發展,并且注重對社會公眾公益理念的轉變,要樹立“人人公益”理念,讓做公益成為一種時尚、一個潮流,鼓勵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到公益活動中,并且要摒棄傳統公益的恩賜思想,展現互聯網公益中的人權與平等。
慈善組織應提升網絡公益專業水準,打造網絡公益品牌
提高網絡公益專業水平?;ヂ摼W公益是有別于傳統公益的一種新形式,慈善機構必須要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提高自身互聯網公益的專業水平?,F階段,慈善機構普遍設置為了適應傳統公益,如組織結構中設置財務部、人力部、項目部、管理部等,但缺乏相應的新媒體運行部門以及新媒體運營人才,導致在互聯網公益發展上,慈善機構的專業性不足,也就無法將慈善與互聯網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慈善部門互聯網公益始終處于短板。未來,慈善部門應增設網絡信息部、新媒體運行部等崗位,聘請專業化的網絡人才,以便適應互聯網公益發展趨勢,借助互聯網平臺更好地運行慈善項目,吸引更多的社會公眾關注慈善事業,助力慈善項目。
樹立網絡公益品牌項目。建立網絡公益品牌,利用品牌效應引發社會關注,是互聯網公益未來發展的方向。一直以來,我國公益項目發展主要依賴勸募方式,慈善公司要圍繞不同的施助人群開展相應的勸募行為。但是,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公益讓社會公眾在開展慈善活動時有了多樣的選擇,社會公眾可以根據網絡自主選擇參與的慈善活動,如何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慈善企業,如何開發社會公眾關注的慈善項目成為關鍵。互聯網公益的發展需要借助品牌優勢,如果慈善企業能夠發揮出品牌優勢,利用品牌價值得到社會公眾的認可。在互聯網公益中,社會公眾最關注的就是捐助的透明性,如果慈善企業能夠全程直播捐助,認真詳細標注捐助費用的流向,得到社會公眾的信賴,慈善企業的品牌就得以建立,從而獲取社會公眾的信任。
加強線上與線下的有效合作。互聯網公益的發展離不開慈善企業的支持,慈善企業擁有著眾多項目資源和愛心人士,互聯網公益的發展應加強與傳統慈善企業的合作。傳統慈善企業往往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擁有寶貴的慈善活動經驗,只不過在慈善開展方式、途徑上遠離網絡,不具備創新特質?;ヂ摼W公益應加強與線下慈善企業的有效合作,將慈善企業中的資源移植到網絡之中,借助網絡募集更多的資金,加強慈善項目運行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同時,互聯網公益也需依賴傳統慈善企業的管理模式,解決組織松散、人員流動的現象,促進互聯網公益的管理力度,營造健康有序的互聯網慈善氛圍。
互聯網平臺應強化管理責任,創新募集機制
強化平臺管理責任。互聯網公益發展的關鍵在于互聯網公益平臺,只有加強互聯網公益平臺的管理,讓其規范化發展,才能確?;ヂ摼W公益平臺的客觀性、真實性。一直以來,社會公眾對互聯網公益都持有懷疑態度,部分互聯網公益平臺信息質量真假難辨,對公益活動的開展造成巨大阻礙。互聯網公益平臺應強化責任管理,確保平臺信息真實有效,并將更多的公益項目匯集到一處,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多選擇。2017年《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技術規范》《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管理規范》相繼出臺,目的就是要加強互聯網公益平臺的管理,消除互聯網公益潛在的風險。未來發展過程中,互聯網公益平臺要強化自身管理,依照行業標準注重規范化管理,切實消除互聯網公益平臺潛在的問題,構建和諧有序的互聯網公益發展秩序。
創新互聯網募集機制。傳統的公益資金都是依靠面對面的捐助,而互聯網公益則是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利用網絡渠道完成募集資金。在互聯網公益下,互聯網平臺應注重募集項目的宣傳和推廣,讓各個地區的社會公眾都能及時了解募集內容,從而提高募集效率,微博、微信等多元化的網絡平臺都是重要的募集渠道,借助這些渠道能夠有效提高募集資金的效率。
建立風險防御機制。相較于傳統公益,互聯網公益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必須要構建安全的風險防御機制,徹底清除互聯網公益潛在的風險,才能促進互聯網公益的進一步發展?;ヂ摼W平臺要注重對各類公益項目的核實工作,確保項目真實可靠,作為互聯網公益平臺,其有責任、有義務確保募集項目的準確性,嚴厲打擊詐捐、騙捐現象,徹底肅清互聯網公益環境。同時,互聯網公益收益中一部分需要用于理財,應選擇安全可靠的理財方式,確保社會公眾的捐助能夠穩定增值,隨時給予需要幫助的人群。此外,從事互聯網公益平臺的相關人員要擁有較高的道德標準,妥善處理個人待遇與公益收益關系,尤其是高層管理人員,要防止出現挪用公益項目資金等問題。
(作者為南京工程學院環境工程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南京工程學院2015年校級科研基金青年基金項目“校園新媒體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項目編號:QKJA201513)成果】
【參考文獻】
①徐家良:《互聯網公益:一個值得大力發展的新平臺》,《理論探索》,2018年第3期。
②賈國強:《互聯網公益讓愛心與困難更精準對接》,《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2期。
③岳佳儀:《互聯網時代的新型公益傳播探究》,《今傳媒》,2018年第1期。
責編/張蕾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