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扶貧、產業扶貧為先導,注重扶貧思路創新,中國黃金集團著力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準扶貧新路徑,為貧困地區帶來脫貧希望的同時,也為央企扶貧攻堅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脫貧攻堅道路上,從來不缺央企的身影。5年來,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在扶貧定點地區及邊遠貧困地區大力開展援助幫扶和投資建設,扶貧范圍遍布12個省、自治區的33個國家級貧困縣以及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區,累計扶貧投入超過1億元。
教育幫扶為脫貧種下希望
“在來宏志班以前,我連新蔡縣城都沒有去過。宏志班讓我開了眼界、長了見識,也懂得了什么是責任,最重要的是我能學到一技之長,找到穩定的工作,改善家里的生活條件。”中國黃金河南新蔡宏志班的一名學生曾這樣描述自己進入宏志班的感受。感恩、珍惜,也成為班里同學共同的心聲。
從宏志班的學生構成來看,學生們大多來自缺乏生活來源、家中發生重大變故的家庭,而生活貧困、面臨失學風險、缺少就業途徑等,又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新的攔路虎,這是中國黃金集團在對河南新蔡縣和貴州貞豐縣進行定點幫扶過程中發現的現實問題,“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怎么辦”時刻牽動著黃金人的心。
“央企理應肩負起脫貧攻堅的重任,切實履行社會責任。”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宋鑫多次表示,中央企業的集團優勢顯而易見,如何將這一優勢在扶貧工作中發揮出來正是他們思考的問題。
立足現實、切中要害,中國黃金將扶貧的重點之一落在了教育扶貧上。自2014年起,中國黃金先后在河南省新蔡縣和貴州省貞豐縣定點招收貧困家庭初、高中畢業生,組成“中國黃金集團宏志班”,經過定向培養,考核合格后宏志班的學生可進入中國黃金相關子公司就業。目前,中國黃金宏志班已連續舉辦5屆,第一屆宏志班只有30人,如今宏志班已累計招生287人,目前在校學生達110人,全部來自定點幫扶地區的貧困家庭,招錄條件嚴格定位為建檔立卡戶、低保戶、脫貧鞏固戶、家庭突發重大變故及下崗職工的子女或孤兒。
“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宏志班如同播撒在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種子,通過“職業教育+就業”,變“輸血”為“造血”,不僅有效形成了企業主導、地方聯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教育扶貧機制,真正實現了“培養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還有效激發和增強了被幫扶地區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讓貧困戶看到了脫貧希望。
第一書記就是脫貧帶頭人
“現在我也是半個貴州人了,納堯村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本來一口北京腔的皇甫亞宏,現在卻經常把貴州方言掛在嘴邊,在他心里,駐村成為第一書記是扶貧經歷中最珍貴的記憶。
2015年8月份,皇甫亞宏成為中國黃金集團選派到貴州省貞豐縣納堯村的駐村第一書記。第一次走進納堯村,坑洼曲折的道路、低矮破舊的民房……距離縣城只有9公里的納堯村,貧困落后的現狀讓皇甫亞宏感到震驚和沉重。
納堯村共有11個村組,散布在綿綿大山之間,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種植水稻、玉米以及外出務工成為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全村共460戶1805人,其中有47戶貧困戶204個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達11%。
“我要努力改變納堯村貧困落后的狀況。”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在率先垂范的同時,皇甫亞宏更認識到,激發黨組織的活力、重視黨支部的引領示范、發揮村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才是帶動全村脫貧的有效辦法。他與村兩委黨員干部積極溝通,努力建強黨支部,物色人選幫帶好班子,先后培養了3名年輕后備干部,還向中國黃金爭取工作經費,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建立了納堯村“四方五共”微信黨支部,聯系邀請在外地工作生活的本村優秀人才共商扶貧事宜,為家鄉發展出資出力。
激活了黨支部的動力,皇甫亞宏先后帶領村兩委對納堯村進行了網格化管理,還推進了“三必到三必訪”的落實:群眾不滿必到,突發事件必到,紅白喜事必到;建檔立卡戶必訪,危重病人家庭必訪,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必訪,這些實實在在的幫扶舉動很快得到納堯村村民的信任和支持。除了扎實走訪,皇甫亞宏還向集團公司申請獲批25萬元資金修建了黃金產業路,打通了煙山屏障,使3000余畝荒山林地得到有效利用。2016年初,皇甫亞宏開始調研考察油茶項目和藍靛項目。如今,納堯村已種植了100多畝藍靛、2000多畝油茶。2016年末,全村貧困戶僅藍靛產業一項就獲得5.5萬元的分紅。
2016年,皇甫亞宏被黔西南州委組織部評為優秀第一書記。皇甫亞宏沒有辜負納堯村村民對他的信任,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村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各家各戶都翻蓋了新房。如今,納堯村已經摘下貧困村的帽子,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遠。
“四方共創”探索脫貧新路徑
中國黃金集團子公司錦豐公司位于貴州省貞豐縣境內,該縣是國家級重點貧困縣,也是集團的定點幫扶縣,周邊的金山村、尼羅村和爛泥溝村經濟發展落后,各社區均屬于省級重點一、二類貧困村。
錦豐公司一直將周邊社區的發展作為企業的一項重要任務,經過多年努力,公司周邊已舊貌換新顏,由錦豐公司主導的“四方共創”平臺也集中體現了中國黃金集團在基層進行扶貧模式新探索的嘗試。
錦豐公司外務部副經理劉培宇告訴記者,“四方共創”平臺是以“黨政主導、科研規劃、企業扶持、社區參與”為基本框架的礦業社區合作發展模式。平臺由地方黨委政府、科研機構及專家學者、礦山企業及基層社區四方共同參與、密切合作,同時整合各方優勢資源,旨在以新的思維和方法處理礦業建設和生產運營中遇到的問題,保障礦業社區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四方共創’平臺助推精準扶貧的優勢主要在于實現了政策、人力、物力、財力的有效保障和充分整合。”劉培宇說。
自2012年“四方共創”平臺成立至今,錦豐公司先后在基礎設施、教育促進、衛生醫療、公益事業及社區小工程承包等領域實施社區發展項目80余項,累計在黔西南州、貞豐縣及礦區全境內投入資金4700余萬元,成為周邊社區脫貧致富的重要力量。如在教育幫扶方面,“四方共創”平臺與各類公益組織合作,先后與貴州師范大學專家團隊貴州蘋果園兒童助養坊、貴陽志愿者聯盟、上海愛心匯和西部學童等建立了公益項目合作關系,為礦區周邊260多名社區貧困中小學生提供定向資助,累計發放助養資金75萬余元;針對礦區大學生、高中生等不同群體,結合各自家庭狀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扶措施,向當年考入大學的社區大學生一次性提供5000元資助,向高中在校生每學年提供1000元資助。至今,錦豐公司已累計資助大學生64名,資助高中生265人次,發放資助款56.9萬元;在就業幫扶方面,錦豐公司多次對周邊社區村民進行技能培訓,并優先錄用。目前,已聘用貞豐縣員工477人。今年1月份至11月份,貞豐縣員工工資總數達到1974.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