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網絡健康信息綜合治理的方向和重點

2016—2017年是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新的轉折點。在2016年8月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38字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成為了新時期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總方針;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了今后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在我國緊鑼密鼓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過程中,促進衛生與健康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醫療健康信息和醫療健康信息化服務體系必然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醫療健康信息是互聯網搜索最多的信息類型,調查數據顯示,79%的成年人在因特網上獲取健康信息,健康搜索影響著60%的因特網病患的治療決策。與使用量巨大形成的反差是,使用者信任互聯網健康信息的比例較低,針對電視、醫生、互聯網等七大渠道的可信度調查顯示,只有2.1%的人信任網絡健康信息,可信度排倒數第二。當前網絡醫療健康信息傳播的問題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網絡信息發布的虛擬、隱蔽和隨意性可能導致錯誤、不可靠的醫療信息的擴散;二是經過臨床驗證的與未經驗證的信息混在一起、權威發布和小道消息混合在一起,高質信息和低質信息難以區分;三是相對于因特網上其他信息類型而言,低質醫療健康信息可能對用戶造成更為嚴重的損害。簡單快捷獲取高質、可信的醫療健康信息是正在步入電子健康時代的網絡用戶的迫切期望,應對網絡醫療健康信息質量的挑戰需要戰略性的指導思想和綜合性的治理手段。

人民群眾要獲得全方位全周期的高質健康服務需要有健康信息作為保障基礎。因特網已經改變了國民過去醫療健康信息的獲取習慣和使用方式,因此我們必須有相應的應對措施以解決目前低質、偽劣、危害社會的醫療健康信息泛濫所導致的無法得到有效高質醫療健康信息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建立針對網絡健康信息的綜合性治理體系,有一個明確的機制、方法或工具來幫助使用者識別判斷醫療健康網站上的高可信度信息,通過綜合性的治理手段來促進高可信度的醫療健康信息的傳播,抑制或過濾低質有害醫療健康信息的流傳和誤用。通過網絡健康信息綜合治理體系的建立,形成優化的醫療健康信息生態環境,不僅能夠促進我國網絡醫療健康信息的管理與服務水平的提升,同時也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可靠醫療健康信息的需求,從而進一步保證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實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國家治理的核心內容是“實現黨、國家和社會各項事務治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這為我們厘清治理的概念內涵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治理與管理的概念不同,治理的目標是達到善治,即通過政府、公民、社會機構等對社會事務的合作治理,促進公共利益最大化。網絡健康信息治理的目標是通過對信息傳播和利用過程,從安全、可靠、有用、可用、遵法等角度的全方位治理,使健康信息環境得以優化,使國民健康信息的利用更加便捷有效。網絡醫療健康信息的綜合治理體系是包括多主體參與的、所有面向高質醫療健康信息獲取和使用的治理措施,它必然是綜合性、跨領域、跨學科、跨機構的治理。

實施健康信息網絡綜合治理本身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但從國際理論和實踐經驗來看,并非無法治理和改善網絡醫療健康信息生態環境。目前網絡健康信息已經形成了一種不規范、無限制的傳播模式,需要探索出一種不完全依靠政府的管理,由政府、第三方機構、健康信息發布者和健康信息用戶廣泛參與的健康信息治理方法和措施,促進形成良好的健康信息生態,讓國民知道如何判別健康信息、有可用的工具來判別健康信息,知道該如何使用健康信息,從而提升健康信息的可信度和質量。針對我國當前的狀況,可以圍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網絡健康信息綜合治理體系的方向和重點。

提升國民健康素養,提升民眾甄別和選擇可信、高質健康信息的能力

維護健康是每個人的責任。作為醫療健康信息的接受者和使用者,對于錯誤信息的濫用問題,國民自身并非完全沒有責任。健康素養是指個人獲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務,并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決策,以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對于互聯網海量的醫療健康信息集合,保證高質量可靠信息獲得廣泛利用的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提升國民的健康素養,讓他們掌握基本的健康保健知識,以及提高獲得信息的技巧和判斷信息價值的能力,從而做出有科學根據的健康決策。

國民健康素養非常關鍵,不僅直接影響到個人的健康維護,而且直接影響到國家醫療費用的節省。相關研究認為,那些充分認識和管理自己健康信息的患者,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對自己的治療過程中,相對而言會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從而減少額外健康服務的需求;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健康素養的提升可以使90%的公司和個人的醫療健康費用降低10%。正因為健康素養對社會和經濟發展有比較顯著的作用,很多國家都從戰略的高度制定改進全面健康素養的國家規劃,并對此進行監測與評估,以更好地采取措施。

高水平健康素養的人口能夠擁有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能夠積極維護他們自己的健康,能夠保持健康、或能從疾病中恢復、或能與疾病或殘疾和諧共處;有著高水平健康素養的國家能夠擁有更健康的國民,并且節省醫療費用和開支,緩解醫療不平等現象。從未來的醫療模式發展看,個人將從有病求醫向維護健康方向發展,醫療機構從救死扶傷轉變為服務全民健康,現代醫學將發展到更加注重預測、預防和個性化。因此,所有上述情況決定了提升民眾健康素養是當前重要的社會問題,需要從國家的戰略高度去促進發展。

健康素養的提升本身也需要綜合治理,推進中國國民健康素養發展的措施有以下七條:第一,加強國家健康素養促進計劃的知曉性、參與性和可實施性;第二,健康素養需要綜合性的治理方案,需要政府各個層級、社會各類機構的合作協作,需要來自醫務工作者和國民個人的積極支持,綜合的治理才能解決當前所面臨的復雜問題;第三,政府機構、醫療機構、醫務人員作為信息發布方,需要強調傳播醫療健康信息的方式,使信息以更易于理解和閱讀、可用性更強的方式發布,減少醫療信息溝通的障礙;第四,對于醫療健康信息的接受方,個人需要終身學習或接受教育和培訓,掌握醫療健康的基本知識,掌握獲取醫療健康信息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判斷健康信息質量的能力,合理管理自身健康信息;第五,對于社會服務機構和社會組織、學會協會等,需要主辦、設計和參與提升健康素養的社會活動,從經濟上、教育上、人力上等各個方面為健康素養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第六,對于政府管理機構,可以通過政策法規的引導,通過設定信息素養指標和監測指標的執行狀況,通過編寫健康素養指南,通過推進教育培訓的方式,促進全國公民健康素養的提升;第七,建立健康素養的職業隊伍,培養健康信息專門人才,發展健康咨詢師職業,引導高質量健康信息和服務的消費。

建立官方健康信息服務渠道,引導國民利用可信、高質健康信息

盡管我國目前已經有不少來自官方渠道的網絡健康信息服務平臺為公眾提供免費健康信息,但一部分平臺是以類似媒體的形式發布信息,雖然實現了信息的有效傳播,但不方便信息的持續利用;還有一部分平臺的信息不系統不完整不全面,直接影響了信息的使用效果。目前與國際先進國家相比,我國面向公眾服務的健康信息資源建設水平還比較落后。因此,我國公眾在獲得系統可靠的健康信息方面還有較大的困難。大多數情況下,公眾不知道從哪里能夠獲得他們需要的可靠信息,即使知道在哪里有,要能完整獲得并很好使用的幾率也較低,這種落后狀態將影響到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政府決策管理部門需采取有效措施盡快促進官方健康信息服務體系渠道的建立,以此作為國民基礎健康信息的保障。面向大眾的官方健康信息服務體系渠道能夠對健康信息開展系統化收集、規范化管理、資源化開發和穩定性提供,保證健康信息的完整性、實時性和可靠性,實現健康信息共建共享,借助于優質的健康信息服務將國民引向可信、高質健康信息,從而整體提升我國健康信息的利用水準。

建立網絡健康信息質量控制規范機制,約束健康信息發布者和傳播者的行為,引入第三方機構和社會的監督機制,為政府決策部門提供管理抓手

健康信息環境治理的目標之一是盡量杜絕在網絡上發布和傳播不可信和不可靠的健康信息,讓可信、可靠的健康信息在更好的傳播環境中加速傳播利用。以國家健康戰略或國家衛生醫療服務體系為背景,一些國家或地區、國際組織等已經建立了一些相對成熟的健康信息治理規范和框架來解決面臨的問題,如新西蘭健康信息治理模型、英國的NHS國家信息治理框架、美國AHIMA的健康信息質量模型、信息聯盟信息治理模型、信息治理參考模型IGMA等等,對健康信息從內容、立法、技術、費用、安全的多個維度進行綜合治理。

國際上網絡醫療健康信息質量控制規范或質量評價實踐也正在不斷興起,其中主要針對健康網站的治理模式有以下四種:一是由政府或衛生與健康專業團體提供一套網絡質量標準作為健康信息提供方和管理方的參考依據,如健康信息科技協會的Mitretek信息評價系統;二是建立一套審核標準,給符合該標準的網站提供認證合格的標簽,如醫學互聯網道德規范Hi-Ethics以及網絡健康基金委員會HON的醫學和健康網站網絡道德準則;三是提供公眾指南系統以便于公眾用系列問題考察健康信息的內容是否符合標準,如法國魯昂大學的Netscoring網絡健康信息評價指標;四是采用自動或人工的方法對網絡健康信息按照預設的標準加以過濾,如組織醫學網絡信息OMNI為用戶提供經過評價的健康信息資源。

2017年我國原衛計委印發了《健康科普信息生成與傳播指南(試行)》,從健康科普信息的生成、傳播及效果評價方面建立了健康科普信息生成與傳播的原則、要求、流程和注意事項等。雖然該指南在引導規范全國健康科普信息工作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但還只是原則性和框架性的,需要進一步細化和完善,此外該指南只針對科普信息,涵蓋面還不夠廣泛。我國應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盡快出臺網絡健康信息生成、傳播和利用的政策法規,強化政府決策管理部門的管理,規范健康信息發布者的行為,引入公民、社會或第三方機構共同監督、共謀發展的機制,形成多主體共同參與實施網絡健康信息綜合治理的良好格局。

網絡健康信息治理體系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在未來十五年健康中國發展的關鍵期中,網絡健康信息生態環境的優化、有效傳播和利用,將成為基礎支撐,對健康國民的發展和健康中國的建設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本文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健康中國建設中的國民健康促進和健康服務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6AZD021)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醫療健康網站信息可信度與質量控制研究”(項目編號:71473260)成果】

責編:蔡圣楠 / 賀勝蘭

責任編輯:賀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