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世界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世界社會主義和人類進步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大的作用。我們要深刻認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世界社會主義的關系,準確把握新時代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方位、地位及其意義,從而全面深入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理想信念,明確方向道路,繼續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
一
歷史方位能夠標識自身所處的位置,搞清來時的路,辨明前進的方向,它是人們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的時空坐標。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來說,要避免迷失方向,少走彎路,不走回頭路,就必須準確把握自身所處的位置。既要搞清楚在自身發展歷程中的方位,也要搞清楚在人類歷史和世界發展中的方位,努力尋找自身發展與人類和世界發展的交匯點,把握時代脈搏,抓住歷史機遇,從而推動自身又快又好地發展,既造福國家和民族又造福世界和人類。
馬克思主義政黨十分重視研究歷史方位問題,把科學把握歷史方位、認清所處時代的本質和要求,作為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基本前提。列寧就是在科學分析世界資本主義和整個人類發展根本趨勢的基礎上,科學把握俄國社會發展歷史方位和俄國革命根本趨向,根據帝國主義時代的特點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機遇,并結合俄國社會發展的特點和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任務與要求,適時發動了十月革命并取得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根據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中國社會發展特點與要求,認識并準確把握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毛澤東判定,中國革命處在新民主主義階段,對這一歷史方位的準確判斷,指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方向和道路,指引中國革命取得偉大勝利。新中國成立以后,經過社會主義改造,毛澤東指出,中國社會發展進入社會主義階段,從而拉開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序幕。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鄧小平科學分析國情,強調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明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開啟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歷史進程。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中,從世界社會主義的大視野,全面系統考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在我們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完整科學地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哪里來、向何處去等一系列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對世界社會主義歷史過程的分析,理清了世界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及其演進,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發展,目的是要說明我們黨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是怎樣經過反復比較和總結,歷史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的;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樣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其重大意義在于,科學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由來、理論淵源與發展脈絡,指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及其光明前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同任何一種科學的理論、現實的制度一樣,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杰出人物臆想推動的結果,它的產生和發展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是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遵循社會發展規律,順應時代進步潮流,植根中國大地,反映人民意愿,經過長期奮斗、創造與積累的產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所處歷史方位的闡述深刻表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為我們進一步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準確把握其科學內涵及重大意義,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的十九大在科學把握時代趨勢和國際局勢重大變化、科學把握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和歷史交匯期的特點,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這是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成就得出的必然結論,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適應時代發展和國際變化,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新作為、新拓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