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建設,在制度和稅收方面、人才和創新方面以及資金量和靈活度等方面,均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對于我國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民間資本有效參與養老服務建設面臨諸多問題,需要政府、民間資本和公眾等多方的共同努力,進而促進我國的養老服務產業保持長期健康發展。
【關鍵詞】民間資本 養老服務 市場化 【中圖分類號】D669.6 【文獻標識碼】A
據統計,2017年,我國65周歲老人已超過1.6億。老齡人口基數大、增長快,對我國社會養老服務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按照“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全國養老床位供應率要達到老齡人口的4%左右。而現階段,我國養老服務供需嚴重失衡,養老床位供應率僅3.1%,缺口超過200萬張。并且隨著老齡人口的增長,這個缺口還將繼續擴大。單純以財政補貼為主的養老服務建設,已經很難滿足養老事業發展的需求,城鄉間養老機構數量和養老服務水平差距仍然較大,專業化養老服務人員嚴重短缺。為解決這些問題,政府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積極參與養老服務建設,但是從發展現狀看,依然面臨許多嚴峻的問題。
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建設的意義
為破解養老服務所面臨的發展瓶頸,激發民間資本活力,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到養老服務領域,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2015年2月,民政部出臺了《關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為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提供了政策遵循,同時也充分肯定了民間資本對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積極作用。民間資本作為政府資本的補充,參與養老服務建設,對于促進養老產業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第一,能夠擴大養老服務供給。面對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如果仍然采取單一的政府投入方式,很難有效緩解養老服務資源短缺的問題。當前,我國要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建設,促進養老產業的市場化發展,使老年人擁有更多的社會化養老選擇,化解養老服務的供需矛盾。
第二,能夠提供個性優質服務。近些年來,我國老年人的養老金水平逐年提高,其消費能力顯著增強,對養老服務的消費需求也由簡單地溫飽轉向個性化和品質化。毋庸置疑,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建設,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細化、個性化的養老解決方案,彌補政府投資養老服務產品的不足。
第三,能夠獲取豐厚投資回報。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建設的目標之一是為了獲取經濟利潤,實現資本收益。面對開放的、龐大的養老服務市場,民間資本完全可以憑借優質靈活的服務,獲得老年消費者的認可,賺取可觀的投資回報。
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建設的優勢
民間資本在制度和稅收方面具有優勢。2014年末,國家發改委出臺的《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以及2015年民政部出臺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為民間資本投資公共服務提供了遵循和保障,也進一步明確了財政貼息、投資補助、稅收減免等多項優惠政策,使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建設具有了政策性優勢。
民間資本在資金量和靈活度方面具有優勢。經歷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我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產業結構調整進入轉型升級階段,產能過剩行業企業正在加速退出,民間資本出現大量閑置,數據顯示,2017年僅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就達到62.6萬億元。民間資本決策和實施過程相對簡便靈活,迫切地需要尋找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項目,養老服務建設為其提供了較好的投資選擇。
民間資本在人才和創新方面具有優勢。民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吸引了各領域的優秀人才,也積累了大批具有先進管理經驗的專業化人才。同時,為了適應市場化的生存和發展,民營企業一直注重創新和提升綜合競爭力。這就使民間資本在參與養老服務建設中,能夠有效發揮出人才和創新優勢,開發更多適合國情需要的養老產品,實施更加高效的運營管理。
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從數據上看,民間資本所參與的養老服務建設,占市場份額仍然較小。據統計,2015年,民辦養老機構共有1.37萬家,占全國各類養老機構總數的29.3%,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從質量上看,民間資本參與的養老服務建設普遍標準不高,標準化、專業化的高端養老機構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以往許多民辦養老機構都是利用閑置房屋改造而成的,設施相對簡單,大多從業人員沒有經過標準化的培訓,服務理念和水平不高。從效益上看,民間資本參與的養老服務建設盈利有限。在養老服務的公益屬性影響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老年人更愿意去政府提供的公益養老機構,而不愿去享受高端服務。民辦養老機構入住率的提高正在經歷市場培育和老年人的消費理念轉換階段。當前,我國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如下:
缺少專業的規劃布局和市場監管。作為一種服務類消費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其市場初期的形成和發展就需要科學的建設規劃和完善的市場監管。由于缺少系統規劃和有效監管,導致區域養老機構設置不均衡,行業發展不成熟,民辦養老管理不規范,同質化競爭嚴重,不僅影響了老年人的消費熱情,而且也影響了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建設的積極性。
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建設的模式單一。現階段,政府和公眾對養老服務的理解還多停留在公益性方面。而參與養老服務建設,資金量需求較大,為保障項目的盈利性,民間資本多是投資建設養老院、老年公寓等,定位是單純的養老護理。對投資建設個性化養老機構的熱情不高,還沒有擴展到更高層次的休閑養生、文化娛樂等養老消費,對老年人開展心理關懷服務也較少。
專業化的養老服務人員相對短缺。養老服務需要有一大批具備相應專門知識的高技能人才作人力支撐。服務人員的專業化程度是決定養老產業發展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受傳統思想影響,人們對養老服務工作存在認識偏差,認為伺候老年人不需要專業化知識,沒有發展前景,導致年輕人的從業積極性不高。據調查,90%以上的民間資本參與建設的養老服務機構,都存在專業護理人員短缺的問題,其從業人員大部分是中年農村婦女,缺少專業護理服務技能。
加快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的對策
加強市場調研,制定專業的養老規劃。各級政府部門,要對區域內養老機構設置進行科學的規劃,及時公布養老消費供給統計數據,為民間資本的參與提供更詳細和有價值的參考資料;進一步加強對養老機構的監督和管理,確保老年人權益不受損害;認真開展市場調查,擬定投資和發展規劃;要引導老年人參與到養老服務建設中來,廣泛聽取老年人的消費訴求;結合區域內老年人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養老服務項目,不斷拓展養老服務的發展空間。
不斷壯大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建設的資金規模。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民間資本投資養老服務建設的支持力度,積極落實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的市場化集聚,使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建設過程中能夠有強大的資金支撐。民間資本在投資前,也要對自有資金規模和融資能力等進行科學分析研判,避免資金鏈斷裂,引發經營風險。要加快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不斷壯大產業規模,確保參與的養老服務項目能夠長期穩定運營。
積極培養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建設的專業人才。養老服務涉及到老年人的生理照料和心理關懷等多個方面,實質上,是一個專業性比較強的行業,需要具備一定的營養飲食、疾病護理、基本救助、矛盾調處等技能。當前,我國有必要建立養老服務人員培訓機構,免費提供專業化的培訓和就業指導,滿足社會發展對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的需求。民間資本參與建設的養老機構,也要加強對從業人員的管理,積極組織從業人員進行崗位技能培訓,通過與醫院、學校開展聯合培訓和技能考試等方式,全面提升相關人員的養老服務水平。
(作者為南陽理工學院師范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河南省推進民間資本參與機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8B454)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高鵬飛、劉倩:《民間資本投資養老服務:瓶頸與破解路徑》,《經濟研究導刊》,2018年第25期。
責編/谷漩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