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社會治理 > 要聞聚焦 > 正文

菜籃子,保供增收門道多

——來自河北省兩個蔬菜產業基地縣的調查

核心提示: 小小菜籃子,連著城鄉兩頭。城里人想要花樣多,吃得好;村里人想要輕松種,收入高。兩頭如何兼顧?近日,《人民日報》記者深入河北永清、固安兩縣,探尋來自一線的答案。

小小菜籃子,連著城鄉兩頭。城里人想要花樣多,吃得好;村里人想要輕松種,收入高。兩頭如何兼顧?近日,《人民日報》記者深入河北永清、固安兩縣,探尋來自一線的答案。

從拼產量到拼質量

1噸不如1斤,1馬車不如1麻袋

“大青垡村種菜,誰也比不了。”村支書呂彥毅挺自豪。

臘月初八的大霧,在清晨的陽光中遲遲不肯散去。深一腳,淺一腳,記者走進河北省永清縣龍虎莊鄉大青垡村的日光溫室,一壟壟蔬菜暖香四溢。撥開枝葉,微微透紅的番茄、頂花帶刺的黃瓜,躍入眼簾。

產量可觀,是老呂的底氣根源。他講,這些年土地流轉、人工、農資等成本上漲,全靠拼“量”來覆蓋。全村3800畝地,2800畝種了菜,年產量超過1.2萬噸。產量高,帶動村民收入看漲。2012年,村里人均收入1.4萬元,2018年漲到1.8萬元。

可拼量也有副作用。

一個是種得太累

“在所有的蔬菜里,只要會種黃瓜,其他菜都會種了。啥原因?太費事!”永清縣蔬菜管理局技術站站長魏文亮感嘆,整個生長期間,黃瓜面臨的病蟲害威脅達100多種,其他蔬菜一般只有三四種。

大青垡村村民金鎖鑫,光黃瓜就種了5個暖棚。“從上個月4號到今天,中飯我總共吃過3頓,全在摘黃瓜。”每天早上4點起床進棚,晚上七八點鐘吃過飯再接著干,一直要忙到晚上10點多。去年一年,5個棚利潤10萬多元,但背后的汗水沒法算。同村的村民榮所亮深有同感:“黃瓜種得太累,這結構真該調調了。”

還有一個是價格賣不上去。

呂彥毅坦言,因為全村種植的基本都是黃瓜、西紅柿之類的大路貨,如何提高種植效益讓他很是發愁。“目前,市場上黃瓜價格大約每斤2元,和十幾年前沒啥差別,再增加收入,難!”

“靠單純走量獲取效益的模式需要變變了。走量,結果真應了那句老話:‘1噸不如1斤,1馬車不如1麻袋。’與其產5萬斤賣5000元,不如下功夫種好5000斤。只要質量上去了,5000斤的收入不會少于5萬斤咧!”魏文亮表示,助力菜農增收,必須依托種植結構與品種調整。

變化已在永清縣悄然發生。永清是華北地區數得著的蔬菜大縣,全縣蔬菜播種面積38.5萬畝,28.5萬畝設施蔬菜,僅黃瓜、西紅柿等深冬蔬菜,年產量就約68萬噸。不再只滿足于離京、津市場近,這幾年,永清全縣推廣規模化種植,暖棚、冷棚交替,縣蔬菜局每年引進60個蔬菜新品種、5項新技術,在縣、鄉、村三級示范點試驗、示范、推廣。

百樂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的鳳梨蘿卜就是引進的新品種,“能當水果吃,口感清甜,一斤可賣到8元。”理事長文俊先心里很美。

從盲目種植到訂單生產

菜農不愁賣,收益進了“保險箱”

蔬菜市場價格常常出現波動,可固安縣牛駝鎮順齋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順齋卻十分淡定。因為訂單模式用得風生水起,很大程度熨平了價格波動。

“我們園區種苗以訂單生產為主,年生產能力超2000萬株,年產值1000萬元。”張順齋說。

訂單生產,理順產業鏈條。

合作社的凈菜包裝車間里,沾著泥巴的蘿卜經過洗滌、去葉、驗收、化驗、包裝等一整套工序后,變得白凈水靈。凈菜直通超市,價格比地頭高出一倍。張順齋介紹,“這些生產和加工工序,都是在提升蘿卜的身價。”

凈菜銷路好,得益于訂單串起的高效產業鏈。鏈條這一頭,現代農業園區既負責統一提供籽種和技術服務,也負責統一管理、質量驗收和收購等,鏈條那一頭,合作社負責產品加工、包裝、運輸和銷售。“這是零散的市場采購做不到的。”張順齋直言。

訂單生產,降低種植風險。

“以往農民自己種菜賣到市場,至少要轉三級經銷商的手,利益沒保障。現在與合作社合作,價格能比自己賣到市場平均高出10%。原因就在于合作社堅持訂單價格就高不就低。”張順齋認為,只有農民不再為銷售問題憂心,不再受市場風險干擾,才能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搞好生產中去,種植質量才有保障。

訂單生產,帶動結構調整。

固安縣蔬菜辦副主任張建偉分析:“蔬菜市場價格起落大,與小農戶盲目跟風種植有很大關系。合作社等新型主體對接市場需求,進行種植結構調整,通過訂單組織小農戶生產,能夠避免這些弊端。”

訂單生產,綠色方式不可缺。

“以蟲制蟲”的生物防治方法、夏季“高溫悶棚”技術……這些新型種植方式在張順齋的現代農業園里比比皆是。為助力發展綠色生產,合作社還請出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河北農大等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專家教授助陣。目前,合作社已認證無公害蔬菜產品10個、綠色蔬菜產品33個。

訂單生產,經營主體增活力。

新型經營主體的微觀活力,通過訂單生產的倒逼一下子迸發出來。目前,與順齋合作社簽訂蔬菜直供訂單的單位既有大型商超,也有企業、機關,配送量達到每天60—80噸。張順齋說:“我們現在不僅實現農超對接,還實現了農鍋(涮鍋)對接和農堂(食堂)對接,訂單生產讓菜農利益進了‘保險箱’。”

從種在田里到種進廚房

功能不斷拓展,帶來附加值步步提升

永清人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老輩到城里賣“京韭”,去的時候擔子輕,回來的時候擔子重,為啥?換回來的都是銅錢,可見這韭菜賣得好。

“京韭”延續至今,又有了新的賣法。

“這叫黃芽韭菜,種植全程零農殘,不僅味道濃郁,而且沒有纖維感,不容易塞牙,包餃子口感最佳。”永清縣鑫耕田果蔬專業合作社的銷售主管范夢彬笑著為自家產品代言。

在這個合作社,韭菜被做成了賞心悅目的盆景。據介紹,盆栽韭菜搬回家后,施上合作社配好的營養肥,可以剪上四五茬,一次能出兩斤。盆栽韭菜,線上線下都能買。記者在車間里看到,有的韭菜已經剪完一茬,露出根部,范夢彬解釋,“這些都是走線上銷售的,方便物流運輸。”仔細打聽價格,一盆韭菜售價達200元!

除了盆栽黃芽韭菜,青蒜苗、香蔥、櫻桃蘿卜等10多個品種都搖身一變,化身盆栽。范夢彬表示,這種盆栽蔬菜既能讓那些有田園情結的城里人體驗種植樂趣,也能滿足一些特殊群體不便出行、又想吃上新鮮菜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市場潛力。

蔬菜改變的不只是賣法,還有吃法。永清縣的胡蘿卜品質優,每年不只內銷,還有出口,但價格都不高。魏文亮說:“在番茄醬里,必須添加一定比例的胡蘿卜醬才能保證口感。我們完全可以利用胡蘿卜產量的優勢,制作胡蘿卜醬、鮮切胡蘿卜、胡蘿卜汁等。完善產業鏈條,把附加值提上去。”

蔬菜還能觀賞。邁入固安儂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仿佛來到一個小型的大觀園。“這是冰草,自帶淡淡的咸味,營養價值很高,造型也好看。”“這是菊花菜,葉型特別漂亮,好多游客說搬回家看著都舍不得吃……”站在大棚一側,公司負責人胡世丹如數家珍。她介紹,依托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精選各地的名優品種,過去僅供食用的蔬菜已經向新、奇、特的觀賞類農作物升級。

蔬菜產業帶動休閑農業發展。并非所有的菜都要走精品化、深加工路線才能提升價值。帶著家人親手采摘茄子、辣椒、豆角等綠色蔬菜,體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樂趣,正成為一種都市消費潮流。瞄準城市需求,廊坊海澤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采摘園區一到節假日便成了樂園。

依循同樣的思路,盛世農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也在朝休閑農業上持續發力。“今年夏天,我們打算在架子上種上葫蘆,成熟以后,請一些手工藝人雕刻上花樣,組織孩子們來游學體驗。”總經理鄭立國指著路邊空著的藤架,希冀滿滿。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

穩定利益聯結機制,才能互惠共贏

“合作社是大蒜,成員抱成團才能發展;買賣經營像黃瓜,清清白白才能長久;利益聯結像蓮藕,心連心才能共贏。”在采訪中,鑫耕田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馮志先以蔬菜作喻,對合作社進行了一連串妙趣橫生的描述。

鑫耕田果蔬專業合作社成員來自永清縣大辛閣鄉等8個鄉鎮30多個村,社員現有438名,農戶占社員總數的90%以上。截至2018年底,合作社固定資產840萬元,年營業收入4000萬元。目前已建成標準化安全蔬菜生產基地1800畝,帶動周邊地區非成員農戶8700戶,蔬菜種植規模8000畝。

合作發展是帶動菜農增收的方向,必須穩定利益聯結機制。

而穩定利益聯結機制,規范土地流轉是前提。“我家的8畝地,以前種棒子、麥子,一年下來,萬把塊的收入就很好了。現在,全部流轉給合作社,收入增長了3倍。”固安縣牛駝鎮門鐵營村村民張志華2012年加入縣農合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種植葉菜。“一畝地流轉費用1200元,每年工資收入還有3萬。兩全其美,旱澇保收,比自個兒種地強。”

呂彥毅反映,目前在蔬菜大棚建設中存在不規范的情況,不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村里在研究通過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調整不合理的大棚布局。

引進先進科技是穩定聯結的“催化劑”。“蔬菜生產有季節性和地域性,本就有周期性波動。供求關系受天氣變化、交通狀況、節日效應等因素影響,會引發價格波動。”河北新發地集團副總裁魏樹儉分析,雖說難以對蔬菜價格進行準確預判,但引入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可以更清晰掌握市場變化情況。

馮志先表示,今后要進一步利用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將蔬菜賣到全國,帶動社員增收致富。鄭立國也點贊“互聯網+農業”:“種什么品種,盲目跟風可不行,我們每年都會對園里的蔬菜采摘、銷售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提前預測行情,制定第二年的經營方案。”

穩定聯結,更離不開城鄉物流暢通。“物流循環上,我們把眼睛睜得大大的。”每天半夜,都是順齋合作社物流車輛往北京各網點提供新鮮蔬菜的時候,哪個環節出了岔子,輕則損失幾單,重則丟掉了客戶。

張順齋說,為了滿足客戶市場需求,實現蔬菜全年供應,合作社還在河北、四川、安徽等地開辟了自己的基地,把蔬菜錯季生產,通過準確的物流,滿足客戶需求。

雖然尚處創業初期,但胡世丹對蔬菜種植有長期規劃。“菜籃子連著城鄉兩頭,盡管農業周期長、利潤低、收益慢,但只要堅持下去,把蔬菜種植做深做精,荷包就會越來越鼓。”

[責任編輯:韓冰曦]
標簽: 菜籃子   門道   保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