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率是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途徑。政府主導、以人為本、多元供給,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率的重要原則。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率,要加大力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供給模式、不斷完善保障機制。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 供給效率 政府主導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地的城建工作基本步入高速發展軌道,也愈發重視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提升。然而,部分城市還存在單純依靠公共財政支出來提高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率的問題,這既難以切實滿足群眾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共財政資金的浪費。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效率。
政府主導、以人為本、多元供給,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率的重要原則
政府主導原則。第一,各級地方政府要實現職能轉變,由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者和控制者轉變為公共文化服務市場的監督者,加快公共文化事業的市場化改革,全面促進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率的提升。第二,各級地方政府要全面深化公共文化體制改革,明確政府、企業、社會第三方機構和廣大人民群眾在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領域中需要履行的義務和享有的權利,使各方共同促進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率的提升。第三,各級地方政府要靈活運用市場化的手段,培育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全面調動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消費熱情,引導各主體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市場的建設中來。第四,各級地方政府要大力開展基層公共文化組織工作,建立社區文化服務中心,招募有能力、有熱情的志愿者,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以人為本原則。第一,各級地方政府要立足于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扎實開展群眾需求調查工作,建立快速響應的信息反饋機制;以群眾為中心,提供群眾真正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務,引導群眾積極參加健康的文化活動,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念。第二,廣大人民群眾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往往能夠創造出內涵深刻、內容豐富的文化作品,政府有責任傳承和發揚這種非物質文化,并將其納入公共文化服務的范疇,大力推廣和發展。第三,各級地方政府要基于以人為本的供給原則,多傾聽群眾的心聲,以群眾易于接受和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發展公共文化事業,基于群眾的需要精準供給文化服務。第四,各級地方政府要努力將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迫切需求轉化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建設目標,從而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多元供給原則。第一,各級地方政府要簡政放權,提高各社會主體和群眾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積極性,增強公共文化服務市場的活力。第二,各級地方政府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引導各類社會團體和組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通過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構建社會團體和群眾自發參與的多元供給機制。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率,要加大力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完善公眾文化服務需求表達機制。各地要充分了解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構建并開拓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的表達途徑。要成立調研工作組,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開通政府工作文化專欄、舉辦文化座談會等方式調查和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需。廣泛采集服務需求相關數據,分析不同地區、不同層面的群眾在公共文化服務需求方面的特征,并據此制定有針對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要完善群眾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調查制度,建立群眾需求反饋渠道及群眾滿意度回饋調查機制。要構建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率績效評估體系,立足于民眾的文化需求,精準對接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側和供給側。
為群眾提供多樣化的公共文化服務。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單位要根據本地區群眾的受教育程度、年齡層次和個體文化需求實行差異化的文化供給。要對公眾文化的供給內容進行審核,確保為群眾提供內容積極向上、有利于提高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的公共文化服務。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審核機制,監督和剔除低俗文化、不良文化,使群眾免受垃圾文化干擾。要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投入,建設更多的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閱覽室和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場所;在博物館、科技館和圖書館等場所定期舉辦文化活動,如文物展、民俗文化講座和科技展等,并免費對公眾開放。要積極開展貼近群眾生活的文化活動,如可以舉辦基于社區的趣味文化活動,鼓勵群眾積極參與。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率,要優化供給模式
推進公共文化供給主體的多元化發展。公共文化供給主體之間要建立合作供應模式,實現以政府為主導、市場化運作和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的多元合作模式,并將這種供給模式推廣到大多數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過程中。鼓勵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模式的多元化發展,要建設政府搭建、市場運營、群眾廣泛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提供多樣化的資金渠道;鼓勵企業和社會各界積極投資、參與社會服務,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公共文化建設。
建立基于市場主導的合作供給模式。要將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文化供給模式轉化為以市場為主導的新模式。各級地方政府可與資質優良、運營能力強的團體簽訂合作協議,由該團體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各級地方政府可根據其服務質量和產生的績效向團體支付對價。此外,還要深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市場體制改革,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各級地方政府要積極開展市場融資項目,充分利用市場優勢提高公共文化資源的利用效率。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率,要不斷完善保障機制
完善公共文化領域的法律法規。在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模式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各級地方政府要科學合理地開展監督管理工作,為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企業和團體提供支持和保護,協助其開展知識產權、專利成果的申報和保護工作。要保障市場競爭的公平性,構建信息反饋靈敏度較高的公共文化服務市場監控體系,及時管控市場上出現的惡性競爭、商業侵權和惡性壟斷行為。要強化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法律法規建設,規范公共文化服務市場行為,對于影響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不良行為,要視不同情節給予不同程度的處罰。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率績效評價體系。各級地方政府要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率納入政府工作績效考核評估體系中,為保證考核指標的科學性,各級地方政府可以組織公共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法律專業人員和政府工作人員進行商討后決定。在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率考核中,我們要將群眾滿意度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之一,通過政府工作熱線、網絡調查、問卷調查和召開公共文化座談會等方式了解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率管理。各級地方政府要與具有專業資質的社會第三方組織共同管理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其中,政府文化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過程中的監督工作,公共文化服務資金運作部分則交由社會第三方組織來負責。各級地方政府應當充分借助互聯網有利條件,引導群眾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例如通過開設圖書館信息閱覽中心、開展博物館虛擬現實展覽活動、組織優秀民間藝術活動網絡評選以及構建社區居民信息化平臺等方式,為群眾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管理提供便利。
(作者為中共重慶市梁平區委黨校行政后勤科講師)
【參考文獻】
①楊林:《構性改革背景下政府如何有效供給公共文化服務?——基于供需協調視角》,《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7年第8期。
②馬志敏:《新常態下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研究》,《經濟問題》,2017年第12期。
③陸和建、李楊:《基于SWOT-PEST分析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管理發展策略研究》,《圖書情報知識》,2016年第4期。
責編/王妍卓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