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教育參閱 > 正文

靖潛處以思 經礪磨致遠

——北京市育英中學以教科研助推教師團隊發展

回顧七十年來的風雨歷程,北京市育英中學面對教育發展的新時代之問,守正出新,靜思謀變,以教科研激活教師發展內驅力,開辟教師發展新境界,建設了一支具有創新精神和發展意識的優秀教師隊伍,成為提升教育質量的動力源泉、推動學校發展的靈魂力量。

守正出新    凝聚思想共識

七十年來,我們踏著前人的腳印一步步走來。愛崗敬業,堅守責任,始終是育中教師群體的精神寫照,但我們更懂得守正出新,銳意進取。科教興國,科研興校,學校通過更新教師觀念,打破思想藩籬,樹立全體教師的教科研意識,促進學校走內涵發展之路。

我大學畢業后就加入育英中學的大家庭中,時常搬著小板凳坐在老教師的課堂里聽課,跟著師父學刻蠟板、編寫教案、做學情分析。和我一樣,許多青年教師都是這樣在前輩們的無私幫助和言傳身教中練就了教書育人的基本功。傳承,對于積累學校的文化底蘊功不可沒。創新,更是支撐學校高質量發展所必需的能力,因此轉變觀念尤為重要。

面對教育改革的發展,為了破除教師對教科研的恐懼感,打消畏難情緒,學校建立了校本研訓課程體系,讓全員參與進來。我們知道,只有當教師有了個人的教育追求和很強的群體歸屬感時,我們的教科研工作才能有持續發展的推動力,才能將教科研意識逐漸滲透到教師的日常工作和思維方式中。

學校承擔

學校承擔的“十三五”區級課題開題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為了讓更多的老師主動去發現自己的教學問題,認識到教研的價值,我們引導老師們在教學現場感受教育事實,提煉教育問題,生發教育理念,通過解決源于實踐的真問題促進教學,從而實現有效教學、有效教研的良性循環。只有教師真正看到自己在教學上的實際獲得,方能感悟到教科研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釜底之薪,是自我成長的內在需要。

信息化的迅速發展呼喚教師與時俱進。學校在2018年和科大訊飛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人工智能引入教學實踐,信息化手段的應用成為助推教師創新的催化劑。如,在傳統的教學設計中,教師獲得教學反饋通常是通過提問或批改作業,有一定的滯后性,而借助科技,教師能夠在課堂上時時掌握學情分析數據,從而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內容。這一舉措不僅實現了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有效合作,更是為教師發展打開一扇窗、推開一扇門。老師們的積極反饋使我們對于今后的深度合作有了更多的自信與憧憬。

科研融通    引領專業發展

2015年,學校正經歷著整合擴建的周轉階段,不斷調整周轉校區造成的辦學環境的不穩定。教師在幾個校區辦公,造成教研組人員的分散,給學校的教研和校本培訓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學校敏銳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同時隨著學校新校區建設逐漸接近尾聲,如何讓先進的辦學空間和設施與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形成學校騰飛的兩只翅膀,學校適時與高端科研單位達成意向,加掛了“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實驗學校”的校牌。這是學校貫徹“研教一體化”,創建學習型和研究型教師隊伍進程中的一個重大舉措。北京教科院智力資源的注入使得學校的教科研和教師培養進入了一個有序、深入、系統的良性軌道,成為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助推器,形成與教師專業發展相契合的研教新模式。

一是以課堂診斷為載體。專家團隊以“關注學生學習有效性”為核心,開展追蹤式的全學科教學視導活動,幾乎覆蓋了所有一線教師的課堂。課堂診斷的陣地在課堂,針對性強、指導性強、時效性強。通過聽評課、合作教研,專家團隊帶領著我們的學科教師,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和能力的培養,契合中高考改革的導向,把教學問題轉化為科研課題,通過研究將教研成果落實到日常教學行為中,切實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在專家的指導下,學校教研組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主講、探究、評價”三位一體的備課、評課運作方式,教師的問題研究能力與教學創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是以專家示范為引領。為激發教師自主發展的內驅力,我們邀請北京教科院專家走上講臺,與我們的教師開展“同課異構”的課堂展示活動。大家從一開始的緊張應對到躍躍欲試,每一次交鋒都是教學思想的碰撞,每一次教研都擦出教研智慧的火花。

三是以學科工作站為依托。學校在北京教科院和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的支持下,成立了市級語文、物理、英語學科工作站和區級物理學科教研基地。學校依托學科工作站和教研基地,開展更深入的主題探究和教師培訓等活動,帶動學科教師全員參與,創設相互支持和相互協作的團隊學習環境,教師自主開發與整合課程資源的能力大大增強,學科內涵優勢逐步顯現,教師隊伍的教科研能力得到整體提升。

正向激勵    鋪就成長階梯

教師隊伍建設永遠是學校發展的基石,學校通過規范評價機制、完善研修體系、搭建發展平臺,開拓教師發展自我的空間,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助推教師的素質提升,鋪就教師成長的階梯。

構建評價體系,正向激勵教師奮進。評價機制關系教師切身利益,學校充分發揚教代會職責,廣泛征求教師的意見和建議,讓個人的意見在集體決策中得到體現,讓制度建設起到凝聚人心、團結奮進的作用。在評價中,我們將總結性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規范制度評價與人性化管理相結合,使廣大教師時時受激勵、處處有目標。

完善研修層次,注重教師梯隊建設。為幫助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學校通過師徒結對的形式,推動師徒間每周相互聽課、評課,共同備課、教研,有力促進了新老教師在交流互動中共同進步。為幫助骨干教師向研究型、創新型教師發展,學校與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合作,舉辦各學科的市級權威專家與我校的39名市、區級骨干教師師徒結對活動。經過近兩年的潛心培養,王律斯、張潔、張永梅等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成熟,成為區級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他們在專家引領下參與更高級別的教科研活動,邁向事業發展的新臺階,為全體教師樹立了身邊的榜樣,產生了巨大的輻射帶動作用,學校的教師隊伍呈現出欣欣向上的喜人前景。

搭建發展平臺,帶動教師修業至臻。學校安排專人負責繼續教育和教科研工作,開發了校本培訓網絡平臺,并為教師積極提供外出學習交流的機會,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同時,以“十三五”區級課題為載體,把梳理課題的過程作為提升教科研的研究過程,聚焦教學實際,提高研究實效。另外,通過申報海淀區“中國好老師”項目學校,在項目實施和交流互動中,依托市、區名師帶教,踐行和落實“從我做起、互通互助、素養提升、記錄傳承、尊師愛師”行動計劃,提升教師隊伍的師德修養、教育教學基本功和教研創新能力,有效促進教師自我管理和發展。

“靖潛處以思,經礪磨致遠”。面對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我們堅持用教科研提升教師隊伍專業素質,通過提高教師的學習力來增強學校的競爭力,通過增強教師的創造力來提高學校的發展力,通過強調教科研共享性來升華學校的凝聚力,培育了一支結構合理、靜心鉆研、業務精湛,具有創新意識和生機活力的教師團隊,讓學校在可持續發展的路上行穩致遠。

(作者為北京市育英中學副校長)

[責任編輯:李盟盟]
標簽: 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