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質教育蓬勃發展、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如何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局面,是新時代教師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咫尺韶華,往事難忘。1988年,我進入北方交通大學(今北京交通大學)物理系學習,畢業后成為一名物理教師。工作幾年后,發現自己逐漸愛上了教師這個神圣的職業,愛上了物理這門嚴謹而科學的學科。一直以來,作為一名物理學科骨干教師,我不斷求索,腳踏實地,用心、用力、用情,努力讓自己從一名教學新手向專業型教師發展。
用心做好班主任 勤耕不輟播芳馨
人文素養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石。勤耕杏壇多年,我一直擔任理科實驗班班主任,我的教育理念是科學素養與人文情懷并重。“每天一講”是我班放學前的必做功課,每天由一名學生負責主講,主講者需要提前收集材料并形成自己的觀點,然后在講臺上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我的班級里,已先后進行了“我讀論語”“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詩”等多個話題,日積月累,學生們能夠娓娓而談,潛移默化中提高了文化底蘊。
北京市育英中學張宇老師
馬卡連柯說“教師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責任心上。”正如母親愛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本能,班主任愛自己班級的學生也是一種本能。從擔任班主任第一天起,我就認為“責任感”是第一位的。在班主任工作中,和學生一起摸爬滾打,才能體會到孩子的真實想法和心理需求,順勢引導讓每個孩子健康發展。如,在班主任工作中,如果要確定高中三年班級的發展目標,我會在高一時就和學生們一起討論:我們想要怎樣的班集體?然后大家達成統一認識:國家這幾年經濟突飛猛進,經濟總量已經排到世界前列,但是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高國民的素質、公民的道德水平以及制度建設是當務之急。把我們的班級作為實驗田,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這樣既引導學生胸懷天下,眼界放寬;又腳踏實地,身體力行。最后形成班級公約,如,“盡量不給別人找麻煩”等。
“很榮幸能在這個班集體生活三年,三年以來,班里同學基本沒有發生過矛盾,友愛而和睦,有困難,大家一起解決;有快樂,大家一起分享”“教導有方,循循善誘,從長者的角度指引我們進步”“有原則,守規矩,為人正直,學術水平高,有鉆研精神,說話擲地有聲”……這些孩子寫給自己的話,讓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意義和價值,體會到育人的芳馨。
用力做好教學 潛心學習覓活水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學會學習的人,那么,教師要用心做好教學工作,要有學習意識、學習能力,并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升教育理念。
自我學習,是覓得活水的重要前提。隨著教齡增長,我越來越領悟到學無止境的真諦,“教”然后知不足,購置圖書則必不可少,書籍涉及物理學史方面、物理實驗方面、還有一些科學元典,如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愛因斯坦的《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等。為應對課堂教學改革和高考命題思路的新變化,我又購置了兩套最新出版的大學物理教材,趙凱華的《新概念物理教程》和張三慧的《大學物理學》,備課時常作為工具書隨時翻閱。
同時,我借助我校作為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實驗校這個大平臺,提升學習力度。2015-2016年度,我帶領高一年級老師參加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教學實驗課題《圍繞核心概念的教學整合對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影響》。我們學習了“核心概念及其學習進階理論”“國內課堂教學改進研究”等理論,分析了當前物理教學實踐中的瓶頸,即概念教學仍是薄弱環節,提出了本研究的核心問題,即圍繞核心概念的教學整合對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影響。一年的學習,我們重新整合了物理的教學內容,使其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規律,為學生呈現了最好的教學效果。
教書育人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參加各類進修培訓則是提升教學能力的另一種重要途徑。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每周一次的教師進修、海淀區骨干教師培訓班、北京市骨干教師培訓班、名師工作站等各式各類的培訓,使得我的教學水平不斷突破瓶頸,教學業務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在2011-2012年度北京市首屆新課程基本功培訓和展示活動中,榮獲北京市一等獎。
用情做好研究 雨潤花開正當時
研究課堂,進而研究學生,是保持教學理念不斷更新的根本路徑。在課堂研究中,我用我的真情來研究我的物理課堂,讓孩子們在我的物理教學中也能體會“雨潤花開”的美妙意境。
在物理教學中,承擔研究課是提升教學基本功的最有效方法。做研究課不僅能大大加深所講課程知識內容理解層次,更能對教學基本功進行全方位演練。從教學目標的制定,到教學難點的突破,再到教學流程的設計;從教學語言應用,到板書設計,再到課堂教學氛圍的調控;從課前設計,到課堂實施,再到課后反思。每節精心準備的研究課,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上升新高度。2015年12月1日,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組織了北京市高中物理“以整合促發展”課堂教學研討會,我做了《自由落體運動》研究課,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動手實驗,把同一張紙折疊成不同的形狀,從同一地點釋放,彩色的紙片在空中飛舞,讓學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落體運動的復雜性,體會建立理想模型的必要性。然后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同一片紙下落情況千差萬別,是什么因素造成這種差異的呢?學生通過思考:同一張紙重力相同,所以運動的差異性是空氣阻力的影響。教師進一步引導:同一紙片下落情況如此復雜,如果研究具體的實際的紙片下落運動,可能會無從下手,因此要把握好物理研究的基本思想: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為了化繁為簡,我們可以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把實際問題理想化。學生在物理思想方法的指引下,首先分析影響落體運動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然后研究排除次要因素(空氣阻力)后的落體運動:真空管中的落體運動(實驗)和月球表面的落體運動(視頻),這樣就建立了自由落體運動理想模型,學生在實驗中也收獲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由于高一年級是起始年級,我著重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和實驗探究能力。我盡量讓學生親自操作,即使不能安排成學生實驗,也盡量做演示實驗,讓學生親眼見到。為了克服實驗室周轉緊張等困難,我帶領學生看著說明書組裝氣墊導軌等復雜實驗器材。學生通過組裝實驗器材,不但學會看說明書,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而且實驗操作和物理思維方面也都得到鍛煉,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而且還使學生體會到物理世界的多彩與奇妙。
腳踏實地鑄造師魂,以道啟心求索物源。在我的物理教學生涯中,我一直用心用力用情做好一名教師所應有的責任與擔當,尤其是在擔任學校物理教研組組長以及兼任海淀區兼職教研員的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把握好教學改革方向,全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2015年5月,我被聘為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高中物理學科督學,近三年來,我對海淀區三十多所高中學校進行了督學活動,為我在專業發展上汲取了前行的力量,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作者為北京市育英中學物理教師、北京市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