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社會治理 > 理論前沿 > 正文

于康震:加強頂層設計 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核心提示: 為解決好養殖業綠色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日前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會同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經國務院同意、專門針對水產養殖業的指導性文件,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我國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水產養殖業的轉型升級、綠色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于康震表示。

2月15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就《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背景、主要內容和工作部署等有關情況進行了介紹,并回答記者提問。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一同出席發布會。  

指導水產養殖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為解決好養殖業綠色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日前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會同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經國務院同意、專門針對水產養殖業的指導性文件,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我國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水產養殖業的轉型升級、綠色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于康震表示。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水產養殖總產量超過5000萬噸,占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達78%以上,是世界上唯一養殖水產品總量超過捕撈總量的主要漁業國家。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為解決城鄉居民“吃魚難”、保障優質動物蛋白的供給、降低天然水域水生生物資源的利用強度、促進漁業產業興旺和漁民生活富裕等都作出了突出貢獻。

于康震強調,目前水產養殖業還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如養殖水域周邊污染,水產養殖水域空間受到擠壓,水產養殖布局不盡合理,產業的規模化、組織化、品牌化程度較低等等。這些都與水產養殖大國的地位不相稱。
  
正是針對上述問題,農業農村部會同相關部門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反復論證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意見》。《意見》共8個部分、26條具體的政策措施,圍繞加強科學布局、轉變養殖方式、改善養殖環境、強化生產監管、拓寬發展空間、加強政策支持及落實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認真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推動我國早日由水產養殖業大國向水產養殖業強國轉變。

加快落實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制度 禁養轉產不能搞“一刀切”

在回答記者提出的關于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發布工作的問題時,于康震表示,養殖水域灘涂規劃不是產業規劃,而是漁業法規定確立的水產養殖業發展的空間規劃,是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水產養殖業與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基本依據。

于康震指出,只有按照“多規合一”的要求,做到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并與各專項規劃有效銜接,依法科學編制發布養殖水域灘涂規劃,才能保障未來水產養殖業發展的空間,維護漁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為此,這次《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加快落實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制度。

從2016年起,農業農村部啟動了新一輪的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要求各地合理布局水產養殖生產,依法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允許養殖區。目前主產縣規劃編制已經基本完成,77%的主產縣政府已發布了規劃,下一步將實現全覆蓋。于康震強調,養殖水域灘涂規劃涉及廣大漁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空間規劃必須要依法依規,不得以產業發展規劃替代空間規劃,不搞禁養區擴大化,也不搞產業保護主義,該減的要減下來,該留的也要留下來。

而針對社會普遍關注的拆除網箱網圍養殖,于康震則表示,在水產養殖業發展的過程中堅持“生態優先”是農業農村部一貫的原則,也是農業農村部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我們也發現一些地方在處理水產養殖業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的時候出現偏差,比如搞“一刀切”,一禁了之、一拆了之,一律拆除、一律禁養,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我們是不贊成的。

于康震說,此次《意見》對于拆除網箱網圍養殖也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不該禁的不能禁,要科學劃定禁養區。堅決防止全區域、全流域、全海域的“一刀切”,盲目擴大禁養范圍。二是該禁的要堅決禁,但要給予合理補償。對于法律法規明確禁養的區域,養殖設施要堅決拆除;對在全民所有水域未依法取得養殖證的,養殖設施也要依法拆除。同時要考慮養殖戶的合法權益,要依法給予合理的經濟補償。三是支持養殖戶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要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引導養殖戶提高健康養殖水平,提升養殖尾水處理能力,實現生產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四是落實養殖者權益保護制度。要穩定集體所有養殖水域灘涂承包經營關系,依法確定承包期;完善水產養殖許可制度,依法核發養殖證。核發養殖證要做到應發盡發、限期發放,絕不能把該發的養殖證鎖在政府的抽屜里。對因公共利益需要退出的水產養殖,要依法給予補償,并妥善安置養殖漁民的生產生活。  

水產養殖不等于水體污染 科學養殖有益環境修復

包括養殖水產品在內的水生生物是整個水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于康震認為,要想水生態環境好,不能沒有水生生物,兩者之間并不矛盾。水產養殖從養殖對象上大致可以分為魚、蝦、蟹、貝、藻幾個大類;從養殖方式上有兩類:投餌型和不投餌型。并不是所有水產養殖品種和養殖方式都會對水生態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只有高密度、不合理的投餌型養殖方式才會對環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科學合理的養殖方式不僅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相反還有凈化修復的作用。

根據《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水產養殖排放量以化學需氧量和氨氮來計算,占農業排放量的4%。水產養殖污染物大多為氮磷等有機物,主要是造成水域環境的富營養化,對水體的影響總體不是很大。另外,我國海水養殖中貝藻類以及淡水養殖中的鰱鳙魚等濾食性魚類,都是不投餌型的水產養殖品種,這些養殖品種都對環境有著良好的凈化修復作用。據測算,2016年僅鰱鳙魚養殖一項就可以消除水體中的氮大約37萬噸、磷14萬噸。中國工程院的一項咨詢研究項目結果顯示,海水貝藻類養殖具有高效的“固碳”作用,我國海水養殖的大型海藻每年可以從海水中移出碳30多萬噸,養殖的貝類可以移出碳近90萬噸。僅貝藻養殖兩項,每年就可以移出碳120多萬噸。我國海水貝藻養殖對減少大氣二氧化碳的貢獻相當于每年造林50萬公頃,生態效益顯著。

于康震強調,水產養殖與水環境污染之間不是簡單劃等號的問題,只有出現了不協調,才會帶來水環境污染問題。養殖水域污染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內部的因素。嚴重污染只是個別地方才會出現。盡管如此,我們也必須對水產養殖帶來的負面影響給予高度重視。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水產養殖生產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十二五”期間就提出了“堅持生產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還加上了一條“生態優先”,大力發展生態健康的水產養殖業。

此次《意見》將改善養殖環境作為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提出了科學設置網箱網圍、開展養殖尾水和廢棄物治理等多項舉措。同時,還重點強調要發揮水產養殖的生態屬性,鼓勵發展不投餌的濾食性魚類和灘涂淺海貝藻類增養殖,開展以漁凈水、以漁控水、以漁抑藻,修復水域生態環境。

我國水產品質量安全穩定向好 漁業對外合作前景廣闊

對于社會普遍關心的我國養殖水產品的質量安全狀況,張顯良表示,我國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總體穩定向好,連續六年產地監督抽查合格率都在99%以上,市場例行監測合格率也由2013年的94.4%提高到2018年的97.1%,多年未發生區域性重大水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可以說,我國水產品總體是安全的,大家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張顯良說,在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上,農業農村部堅持產管結合、標本兼治,打好“組合拳”。此次《意見》在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上也提出了三方面措施:一是強化投入品管理。強化水產養殖用飼料、獸藥等投入品質量的監管,加強水產養殖用藥的指導,嚴厲打擊制售假劣水產養殖用飼料、獸藥和違法用藥及其他投入品的行為。二是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屬地監管職責,落實生產經營者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加大產地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監督抽查的力度,深入排查風險隱患,推動養殖生產經營者建立健全養殖水產品追溯體系,推進行業誠信體系建設,保證水產品安全。三是加強疫病防控。健全水生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加強水生動物疫病監測預警、風險評估和應急處置,完善漁業官方獸醫隊伍,全面實施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和監督執法,優化水產養殖用疫苗審批流程,加快疫苗推廣和應用。

在回答記者關于農業農村部支持水產養殖企業和技術走出去對接“一帶一路”的問題時,張顯良介紹,2018年水產品出口額達233億美元,出口額、出口量雙增,而進口額、進口量也是雙增。通過與一些發展中國家開展漁業合作,為當地提供了水產品、就業崗位,也為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密切了與當地人民的友誼,鞏固了雙邊友好關系。農業農村部今后將充分發揮我國在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做好“一帶一路”沿線的規劃,以水產養殖作為突破口,結合發展中國家的自然條件優勢,共同為發展中國家水產養殖業發展提供技術、人才、資金保障,同時在加工、裝備、飼料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撐。

[責任編輯:韓冰曦]
標簽: 養殖業   水產   頂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