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海西州委副書記、州長孟海在人民大會堂“代表通道”接受采訪。
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記者陳孟)“我們要牢記囑托,不辱使命,把柴達木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驗區辦好。” 2018年春天,青海省海西州委副書記、州長孟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代表通道”上接受采訪,就青海省海西州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綠色轉型的情況作了介紹,并留下了莊重承諾。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首次設立的“代表通道”向社會各界亮相,45位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在這里談民生、述民情,為改革鼓與呼,孟海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
近日,孟海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回訪時表示,2018年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他感到無比光榮,也自覺肩負重任。作為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管委會主任,他也時刻不忘去年在“代表通道”上留下的承諾。“一年來我們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下,不斷堅定地邁出國家級循環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步伐。”
去年兩會上,孟海圍繞青海省和海西州的發展實際提交了22條建議,比如,為加強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建議國家重點支持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科技創新,集全國科研力量為我國鹽湖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適應國家對礦產資源需求的持續增長,建議國家加大柴達木盆地及周緣(東昆侖、柴北緣、阿爾金山等重點地區)重點礦產資源勘查力度,為高端裝備和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資源儲量保障,等等。
在去年的兩會“代表通道”上,孟海向媒體介紹,海西州已實現了鹽湖化工、天然氣化工等多種產業的融合發展。從鉀肥到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個千”產業集群的發展,構建起了綠色循環發展的典型模式。
孟海表示,過去一年間,海西州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加快推進,“為了實現從‘試驗區’到‘示范區’的跨越,從‘循環發展’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轉變,從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變,我們正在組織編制《海西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總體規劃》,同時深度開展‘藍天、碧水、凈土、復綠’四大生態修復治理行動。”
他欣慰地指出,目前一批重大生態工程扎實推進,木里礦區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得到有效恢復,主要湖泊和濕地面積明顯擴大,荒漠化趨勢有效遏制。
“同時,綠色發展基礎也不斷夯實。”孟海介紹,“我們全面啟動柴達木綠色找礦勘查大會戰,在都蘭縣八寶山地區發現頁巖氣儲量6000億立方米,在柴達木盆地西部發現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深部鹵水層,在天峻木里永久凍土帶首次成功鉆獲‘可燃冰’實物樣品,在夏日哈木新探獲鎳資源儲量110萬噸,在柴達木盆地發現544.1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為生態農業及經濟林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孟海告訴記者,經過前期深入調研,今年兩會他將繼續立足青海省和海西州發展實際,圍繞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重點從加快海西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區建設步伐、推進鹽湖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等方面提交一批高質量意見建議。他表示:“今年我會繼續慎思密行,切實為人民群眾做好代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