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建扶貧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扶貧方式,能夠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保證。在當下我國的反貧困實踐中,黨建扶貧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創新黨建扶貧體制機制,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提高黨建扶貧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性。
【關鍵詞】黨建扶貧 脫貧攻堅 基層黨組織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指出,“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強調“要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著力選好貧困鄉鎮一把手、配強領導班子”“根據貧困村的實際需要精準選配第一書記、精準選派駐村工作隊”。黨建扶貧是一種在中國發軔且漸至成熟的扶貧方式,在中國各省市區積極展開,成效顯著。當前,我國脫貧攻堅戰已經進入決戰階段,扶貧開發面臨的主要矛盾和深層次問題逐步凸顯,對此,我們必須要發揮黨建扶貧的重要作用。
我國反貧困實踐中黨建扶貧的具體情況
在我國的反貧困實踐中,與黨建扶貧緊密相關的是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社會力量包干四項。
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黨建扶貧工作,在具體實踐中仍然存在“跑項目”的邏輯。各省市基本每年都會派出黨建扶貧工作隊深入基層,開展扶貧工作,每年中央財政都會專項撥付資金,作為黨建扶貧工作隊的專項幫扶基金,各省市區直至地市州及縣級層面也要配套專項資金予以支持。但扶貧資源的有限性和相關制度的單一性,導致一些黨建扶貧工作隊借助單位的影響力角逐有限的扶貧資源。
對于易地扶貧搬遷中的黨建扶貧工作,各地區的具體做法不盡相同。總體上是將黨組織的努力放在脫貧攻堅最前線,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和組織優勢,通過調查研究,摸清實情,密切聯系群眾。同時,通過精準選派第一書記、選優配強貧困地區黨政領導班子等舉措,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保證。
盡管產業扶貧中的黨建扶貧工作表現形式各不相同,既有村黨支部領頭發展產業的案例,也有以產業為依托建設跨區域聯村黨工委的案例,還有以產業眾籌發揮黨建作用的案例,但都體現了黨組織在產業發展中的獨特作用以及聚合力,為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社會力量包干中的黨建扶貧工作,既有中央部委、社會企業結對幫扶省市區或地市縣的案例,也有國有企業對口幫扶省市區或地市縣的案例。有的幫扶措施具有自己獨立的操作計劃以及方式,有的則是以合作的方式推進。比如,國有企業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以專業社工團隊與基層黨組織合作,共同推進扶貧實踐。
我國反貧困實踐中黨建扶貧存在的問題
一是對黨建扶貧工作的定位和認識不清晰。當前,我國一些地區以及部門對黨建扶貧工作的定位理解不精確,且黨建扶貧政策與其他扶貧政策的銜接不順暢,致使黨建扶貧未能有效發揮作用,甚至會在運行過程中對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等造成一定影響。
二是一些地區的黨建扶貧仍存在“跑項目”“搶資源”等現象。當前,我國黨建扶貧資金較為有限,且制度安排尚不完善,在資金籌集上顯得沒有章法。由此,“跑錢”“跑資源”成為一些地區籌集黨建扶貧資金的主要方式。
三是在易地扶貧搬遷中,一些地區的黨建扶貧工作出現職能單一、認知偏差等問題。當前,我國各省市易地扶貧搬遷面對的情況復雜多樣,多數為少數民族地區,盡管出臺了相關的配套措施,但多考量經濟效果,對于政治以及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考慮則相對不足。盡管近些年來各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方式有所改變,但其深植于社會文化結構中的經濟觀念仍無法適應市場經濟導向的新安置點生活。
四是社會力量對貧困村實行包干扶貧存在的脫嵌問題。由于村莊治理的社會基礎較為薄弱,僅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幫扶,可能難以實現可持續脫貧和區域性減貧的既定目標。同時,社會力量對貧困村實行包干扶貧也缺乏相應的制度支撐,特別是行政資源和物質資源配套嵌合的局限性。
五是專業人才短缺問題。圍繞脫貧攻堅抓好黨建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是重要支撐。精準扶貧需要集聚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沒有人才作保證,脫貧攻堅工作難以為繼。當前我國一些地區的專業人才缺乏,作為脫貧攻堅主力的行政干部懂經濟建設卻不懂社會建設,扶貧機構能力較弱與脫貧攻堅任務繁重形成矛盾,直接影響脫貧攻堅成效。
我國反貧困實踐中黨建扶貧的優化建議
一是應創新黨建扶貧體制機制。應以黨建扶貧為切入點,整合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各種機制,制定長遠規劃,使扶貧資源精準落地。應理順現有的各種政策關系,打破相互之間的隔閡。黨建扶貧工作應把重心落到黨建上來,要把工作思路定位于以“黨建促扶貧、以黨建促發展、以黨建促治理”上來;應不斷推動體制機制的創新,探索基層黨組織建設與農村社會保障政策、農村金融政策、農村產業發展政策等的銜接。
二是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黨建扶貧的根本任務是立足農村社會建設,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紐帶,激發農村社會的內生動力,提升農村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基層黨組織應著力發揮引領作用,使黨的組織無處不在、作用無處不發揮。
三是應著力提高黨建扶貧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應注重黨建扶貧工作隊的組建,要考慮工作人員的專業背景、參與意愿、工作主動性等。應完善黨建扶貧能力培養體系,要引進專業性力量,開發統一的培訓課程,建設優秀師資隊伍。應建立統一的評價機制,對黨建扶貧成效進行客觀理性評判。
四是應重視扶貧資源分配的公平性與合理性。應完善相關制度,使黨建扶貧工作的主要任務集中到基層黨建和精準扶貧上。基層黨建應以村級黨組織建設為核心,發揮其保障功能。
五是應充分認識扶貧對象的多樣性以及扶貧工作的邊界性。黨建扶貧工作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益,還應兼顧政治以及社會文化效果。我們應考慮居住在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方式以及社會文化特征,認識不同族群之間的差別,避免矛盾、沖突的產生。易地扶貧搬遷實踐中,應盡量就地就近安置,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在雙方平等協商、相互尊重對方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達成共識,避免強行搬遷。應積極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不過多干涉,避免職能錯位。
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的,“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實現這一目標,時間緊、任務重,必須要以黨建引領精準扶貧,激發黨員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作者分別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貴州民族大學社會建設與反貧困研究院副研究員)
【注:本文系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戰略合作課題“大扶貧戰略行動下我省黨建扶貧工作問題研究”(課題編號:QSZL2016002)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脫貧攻堅戰沖鋒號已經吹響 全黨全國咬定目標苦干實干》,新華網,2015年11月28日。
②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責編/孫渴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