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升文化消費質量能夠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強勁動力,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對此,我們應不斷擴大居民文化消費,提升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水平,構建完善的文化消費市場監管體系,優化文化企業的營商環境,讓人民群眾享受更高質量的文化服務。
【關鍵詞】文化消費 文化服務 文化事業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化消費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民精神素養的重要標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只有大力推動文化事業發展,才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精神食糧,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向往;只有全面深化文化管理體制與市場機制改革,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推動文化消費升級,才能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高質量的文化服務。
提升文化消費質量是新時代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提升文化消費質量,能夠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強勁動力,有利于國民經濟穩步前行。文化消費是人民群眾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后產生的精神性消費,屬于更高層次的消費形態,產業附加值高。進入新時代,促進文化消費成為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升級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題中之義。
當前,我國居民的文化消費水平雖有所提升,但與發達國家的文化消費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也進一步說明,我國文化消費市場尚未得到充分開發,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空間有待進一步拓展。文化消費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若文化產品與服務能夠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差異化需求,那么其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無疑是巨大的。以文化旅游產業為例,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旅游經濟主要數據報告》:“2018年上半年,國民旅游消費需求旺盛,全域旅游聚焦美好生活,旅游與文化、創意、科技的融合創新備受關注,品質提升與績效改善趨勢愈發顯現。國內旅游增長穩定,入境旅游市場穩中有降,出境旅游市場平穩發展,國內旅游人數28.2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1.4%;入出境旅游總人數1.41億人次,同比增長6.9%。”這足以說明提升文化消費質量、創新文化產品的重要性。
提升文化消費質量,有助于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文化產業兼具服務業與制造業雙重屬性,高質量的文化消費能夠促使產業不斷擴大規模,帶動整體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例如,深圳市著名的梧桐山藝術小鎮,原本是深圳市電子組裝加工基地,在改建為文化藝術示范園區之后,梧桐山藝術小鎮擁有了濃厚的文化氣息,文化企業開始聚集于此,新的文化產業基地逐漸形成,文化產業附加值穩步提升。
提升文化消費質量,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如何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文化需求,為其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產品,是文化產業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文化消費可以分為基本性消費、享受性消費以及發展性消費三個層次,隨著人民群眾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基本性消費占文化消費的比例正在逐步降低,而享受性與發展性消費的比重則不斷增加。一方面,享受性與發展性文化消費中影響消費者滿意度的重要因素在于產品供應商與服務商的素質。例如,在教育服務領域,消費者首先關注的是教育機構的師資力量,其次才會關注產品的價格。另一方面,享受性與發展性文化消費的個性化特征較為明顯,文化產品與服務若只具備價格優勢,勢必難以打動消費者。例如,在電影市場中,口碑較差的電影即便票價低廉,也難以獲得消費者的青睞,而口碑較好的電影即使票價較高,也不會對票房造成太大影響。由此可見,提升文化消費質量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根本途徑,也是文化產業差異化競爭的內在要求。
擴大文化消費,提升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水平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擴大居民文化消費是進一步拓寬文化消費空間、釋放消費者潛力的重要舉措。只有擴大文化消費,才能為文化消費質量的提升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努力增加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供給,切實滿足基本消費,持續提升傳統消費,大力培育新興消費,不斷激發潛在消費”。對此,我們首先要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可支配收入。作為非必要性消費,文化消費往往排在物質生活消費之后,若人民群眾的可支配收入不足,文化消費空間必然受到擠壓,文化消費質量也會隨之降低。各地應通過優化社會保障制度、降低個稅起征點等方式著力增加人民群眾的可支配收入,鞏固提升文化消費質量的基礎。其次要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文化消費的高質量發展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的提升有密切關系。各地政府應積極履行公共服務職能,重視圖書館、文化館、藝術館等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學校要將文化素質教育融入到教育的全過程,提升公民素養,使文化消費向知識型、智能型等高端方向發展。
從文化產品與服務供給來看,我們要進一步提升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水平。政府與企業是我國文化產品的兩大供給主體,文化服務與產品供給數量與質量的提升有賴于二者的協同合作。一方面,政府部門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主體,應當注重提升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供給質量,推進服務消費持續提質擴容。另一方面,企業要正確認識自身在高質量文化產品與服務供給中的重要地位,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層次的文化消費需求,推出消費體驗更加豐富的文化產品。
堅持科學引導,注重有效監管,有機協調各方利益,優化文化企業的營商環境
從文化消費引導來看,我們既要堅持科學引導,也要注重有效監管。文化消費質量的提升,離不開揮政府的監管。一是要大力倡導豐儉有度、雅俗兼容的消費文化,引導人民群眾樹立健康理性的消費觀念。二是要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規范市場秩序,開展高端品質認證,推動品牌建設。例如,可以通過稅收優惠、金融扶持等方式解決文化企業資金短缺、前期利潤不高等問題,也可以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單位開展產學研合作,為企業輸送高質量的文化人才。三是要構建完善的文化消費市場監管體系。結合文化產品銷售與服務的具體過程完善文化消費監管機制,全面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
從文化產業運營來看,我們要有機協調各方利益,優化營商環境。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一方面,隨著文化產業發展的日臻完善,文化產業鏈逐漸成型,文化產業運營主體不斷增多,各方之間的利益協調、溝通協商成為重要環節。另一方面,要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推動整體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的精神食糧。
(作者均為天津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天津鄉土文化傳承困境、機制及策略研究”(項目編號:TJGL18-037)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2018年上半年旅游經濟主要數據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網站,2018年8月22日。
②《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中國政府網,2018年9月20日。
③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2017年10月27日。
④洪濤、毛中根:《文化消費的結構性與層次性:一個提升路徑》,《改革》,2016年第1期。
責編/王妍卓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