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當前公眾對人工智能的認識、擔憂與期待

【重要發現】

◆公眾最為熟悉的人工智能產品為智能終端,對人工智能應用領域整體關注度最高的行業是互聯網相關行業,中國公眾對人工智能相關內容的關注點最高的是自動支付、智能家居等對工作、生活的幫助。◆相對于中國國際科技論文發表、發明專利授權等方面在國際的地位,公眾對中國的人工智能產品發展水平評價最高。

◆61.08%的受訪者認為人工智能將會造成勞動力過剩和大量失業,54.74%的受訪者認為人工智能對就業結構的影響在不同行業存在一定的差異性,55.41%的受訪者表示當前已經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對自己所處行業的沖擊。

【調查時間】2018年12月14日——2019年1月18日

【調查方式】通過互聯網和微信公眾平臺渠道發布網絡問卷進行調查。

【樣本構成】此次問卷調查共回收問卷3399份,數據有效率80.32%。男性受訪者占70.96%,女性受訪者占29.04%。樣本行業覆蓋制造業(13.71%)、建造業(11.29%)、批發和零售業(16.21%)、交通運輸業(11.44%)、住宿、餐飲業(6.56%)、休閑娛樂業(5.94%)、互聯網相關行業(11.81%)、金融業(4.99%)、房地產相關行業(3.15%)、文體教育業(7.22%),其中從事人工智能相關工作的受訪者占64.69%。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發展,人工智能跨越科學與應用之間的技術鴻溝,進入爆發式增長期,滲透到各行各業之中。無論是欣喜、期待,還是恐慌、疑慮,新一代人工智能都將帶動整個人類社會經歷一場大范圍、深層次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近年來,結構性用工荒倒逼企業通過大規模的“機器換人”完成產業升級,人工智能與產業發展的融合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但如何規范機器人技術與人工智能系統的發展,以及如何應對其發展帶來的安全、倫理、隱私及社會問題引發了各國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當前,公眾對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在國際上的地位如何評價,對人工智能相關產品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如何,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有哪些期待、又有哪些顧慮。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對此展開了調查,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結論。

公眾最為熟悉的人工智能產品為智能終端,使用意愿最強的機器人為個人服務機器人、家用機器人、公共服務機器人

本次調查顯示,公眾對人工智能的普遍了解程度自評較高,認為自己非常了解人工智能的受訪者占比達到36.60%,自評對人工智能比較了解的受訪者占比29.59%,表示從未聽說人工智能的受訪者僅占4.29%。

公眾最為熟悉的人工智能產品為智能終端,公眾認知度評分為3.25分(滿分4分);其次是生物特征識別和人機交互(3.22);再次分別為VR/AR(3.21)、自然語言處理(3.20)、智能機器人(3.18)、計算機視覺(3.17)、智能運載工具(3.12)。從智能機器人的市場接受度來看,公眾對養老助殘服務機器人(4.18)、安防監控服務機器人(4.16)、銀行服務機器人(4.16)、物流機器人(4.16)、家政服務機器人(4.14)的接受度評分居前三位(滿分5分)。

公眾對人工智能中的自動支付、智能家居等方面的興趣較大,對中國人工智能產品的發展水平在國際的地位評價較高

公眾對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關注度普遍較高,38.54%的受訪者表示非常關注,32.89%的受訪者表示比較關注,僅有11.19%的受訪者表示不太關注或完全不關注。從受訪者行業分析,對人工智能應用領域整體關注度最高的是互聯網相關行業,表示關注的受訪者人數占比為95.02%;整體關注度最低的是學生群體,表示“完全不關注”和“不太關注”的受訪者占比15.21%。

當問及“您對人工智能相關的哪些內容比較感興趣?”時,選擇“自動支付、智能家居等對工作、生活的幫助”的受訪者人數占比最高(48.40%),其次是“技術壟斷、軍事應用等對經濟格局和國際關系的影響”(45.36%),“自動駕駛故障、個人信息曝光等引發的法律歸責問題”(44.59%),“知識處理系統、自動程序設計等技術理論”(43.05%),“機器會不會控制、主宰人類等未來話題”(41.29%),“自動化替代對人類就業的影響”(39.49%),“在商業、醫療、教育等領域的應用”(38.32%),“機器人有沒有生命和情感等倫理問題”(35.50%),還有33.22%的受訪者較為關注人工智能的相關學科體系及就業前景。

中國人工智能在論文總量和高被引論文數量上已經位列第一,在專利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布局最多的國家。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公眾對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水平在國際的地位評價最高的是人工智能產品,評分為3.91分(滿分5分),其次為重大原創成果(3.90)、國際科技論文發表(3.87)、核心關鍵技術(3.87)和發明專利授權(3.86)。我們將受訪者根據“是否從事人工智能相關工作”的標準劃分為兩類群體,人工智能相關工作的從業者對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整體水平在國際的地位評價高于非從業者,兩類群體評價的平均分別為3.99和3.68分。

超半數受訪者已經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對自己所處行業的沖擊,認為自己正在或將要從事的行業不會被取代的受訪者僅占1/5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61.08%的受訪者認為人工智能將會造成勞動力過剩和大量失業,55.41%的受訪者表示已經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對自己所處行業的沖擊。當問及“您認為您當前的職業/想要從事的職業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時,超八成受訪者認為自己從事的職業會被人工智能取代。11.57%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正在或將要從事的行業“已經開始部分被取代”;10.5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正在或將要從事的行業“2年以內會被取代”;30.28%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正在或將要從事的行業“5-10年內會被取代”;還有28.1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正在或將要從事的行業“20年內會被取代”;最后,認為自己正在或將要從事的行業“不會被取代”的受訪者人數占比19.44%。

從行業領域角度分析,我們發現,認為人工智能會造成勞動力過剩和大量失業的受訪者中,從事建造業、交通運輸業、住宿餐飲業的人數占比最高,認為人工智能不會造成勞動力過剩和大量失業的受訪者中,從事制造業、休閑娛樂業、互聯網相關行業的人數占比最高。而當問及“您認為您當前的職業/想要從事的職業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時,認為自己的職業不會被取代的受訪者中,從事制造業、房地產相關行業、文體教育業的人數占比最高。

(執筆:人民智庫研究員李思琪)

責編/孫垚 美編/李月敏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謝帥]
標簽: 人工智能   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