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科技視野 > 正文

寧吉喆:穩中求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國于2015年啟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5大任務。幾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

在3月24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展開高層對話。

寧吉喆首先就中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的成績、思路和舉措向與會中外嘉賓進行了介紹。“中國經濟運行面臨的問題,既有總量性的,也有結構性的;既有需求側的,也有供給側的,但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供給體系不適應需求結構變化、經濟循環不夠順暢。”寧吉喆表示,圍繞“破、立、降”這三方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中國出臺實施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

——在“破”的方面,著力進行結構性去產能、系統性優產能。穩妥處置僵尸企業,重點行業供求關系發生明顯變化。

——在“立”的方面,全力推動創新轉型。去年,全國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達到2.18%,達到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的平均水平。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同比分別增長11.7%、8.9%,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6%。工業增加值去年突破30萬億元,制造強國建設持續推進。

——在“降”的方面,大力實施減稅、清費、降負,降成本的額度持續擴大。過去一年,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約1.3萬億元。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自1981年來多次訪華,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極為熟悉,今年是他第16次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他說,過去20年,中國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有近8億人實現了脫貧,邁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在某些領域已成為世界的引領者。但他也坦言,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還只是最發達國家的五分之一,這意味著在技術、知識、人力資本等方面還需追趕,同時需要應對收入分配不平等和環保等方面的問題。

斯蒂格利茨表示,中國需要高質量增長,從供給和需求兩側入手,實現供需平衡。“錯誤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削弱需求,并阻礙增長,還可能會加劇不平等,并產生其他問題。正確的供給側改革可以提振需求、平衡眼下和未來,并實現其他目標。”斯蒂格利茨說,美國1980年開始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很多重要的經驗和教訓值得借鑒,要避免減稅和放松監管導致的經濟減速和不平等加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下一步方向和重點在哪里?寧吉喆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的手段,在貫徹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上狠下功夫,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鞏固“三去一降一補”的成果,持續加大“破、立、降”力度;二是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充分發揮企業和企業家主動性、積極性;三是提升產業鏈水平,大力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四是暢通經濟循環,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斯蒂格利茨建議,要考慮增加研究、教育、醫療方面的投資,以及增加學前教育和農村的投入,為婦女和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機會。

“就業很重要,在中國人口結構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需要更好地利用勞動力市場,讓更多女性和老年人有機會繼續工作。”斯蒂格利茨表示,房地產雖是重要產業,但它帶來的經濟增長是比較單一的。中國應該盡量減少房地產業的投資,更多關注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