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治理的引領主體。鄉村社會利益格局多元化對基層黨組織的治理實踐提出了新的挑戰,農村基層黨組織當前需要積極探索其引領著力點。要以政治強化引領,以自治、德治和法治推進引領,以服務塑造引領,推動鄉村治理的現代化轉型,從而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能力。
【關鍵詞】基層黨組織 鄉村治理 引領著力點 【中圖分類號】D267.2 【文獻標識碼】A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體系中居于中心地位,既是凝聚黨員、服務群眾的領導核心,又是黨發展農村經濟、化解矛盾的核心力量。在新時代,由于經濟狀況、社會條件正在發生深刻改變,鄉村社會逐漸出現治理機制僵化、多元主體利益沖突等諸多問題,而破解上述治理難題,基層黨組織必須積極探索引領鄉村治理的著力點,這對于構建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實現鄉村善治意義重大。
黨建領航:以政治強化引領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基層黨組織要在貫徹落實中發揮領導作用,強化政治引領,發揮黨的群眾工作優勢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領基層各類組織自覺貫徹黨的主張,確保基層治理正確方向。這進一步明確了基層黨組織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中,必須要強化政治引領的作用。
政治功能是基層黨組織的第一位功能,而提升組織力是突出政治功能的內在要求。當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出現了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要解決薄弱環節,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就要強化政治意識和看齊意識,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從而真正發揮黨的政治優勢,推動中國航船向著民族復興的目標破浪前行。
強化政治意識,成為教育管理黨員的“指南針”。所謂政治意識,就是政治立場要明確,從講政治的高度去認識把握問題。鄉村基層工作紛繁復雜,要堅持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自覺把黨的領導貫穿于鄉村治理的過程中,確保鄉村的各項工作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開拓前進。一方面,必須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積極搭建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平臺,引導黨員在思想和行動上踐行“四講四有”,爭做合格黨員。另一方面,要注重黨章黨規黨紀的學習,武裝黨員干部的頭腦,增強政治定力,推動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積極開展組織生活會,增強基層黨員的黨性,提高自我凈化的能力。
強化看齊意識,成為凝聚引領群眾的“吸鐵石”。所謂看齊意識,就是既要向黨中央、黨紀國法、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看齊,還要向人民群眾的意愿看齊。鄉村基層工作必須保持與黨、國家、廣大鄉村群眾的步調一致。九層之臺,起于累土。鄉村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有著天然優勢,他們生活、工作在群眾當中,與群眾聯系最多,這就決定了基層黨組織工作必須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積極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切實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通過政策引導、化解矛盾,發揮好基層黨組織凝聚群眾的“磁石”作用,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形成“眾星捧月”的基層治理合力。
“三治”同行:以善治推進引領
鄉村治,百姓安,則國家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鄉村有效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治、自治與德治“三治合一”的鄉村治理體系,為鄉村善治指明了路徑,推動鄉村由“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升級。健全“三治合一”的鄉村治理體系,離不開基層黨組織力量的支撐,要以善治推進引領,將法治、自治與德治有機結合,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
筑牢基層依法治理“壓艙石”。法治是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的重要保證?;鶎狱h組織需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鄉村社會問題。首先,營造濃厚法治氛圍。以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為契機,采用強有力措施,加強法律宣傳工作;針對鄉村干部、群眾不同的認知特點,開展專題法治教育培訓,引導其自覺守法用法。其次,提升基層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充分發揮骨干力量的示范帶頭作用,對普通基層黨員進行結對幫帶,分享豐富的依法行政經驗。最后,還要強化對基層干部的法律約束,依法依規處理鄉村各類事務。
種好基層群眾自治“責任田”?;鶎尤罕娮灾沃贫仁菍ψ灾蔚姆e極探索,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制度保證。由于鄉村治理內容復雜,治理主體多元,并具有鮮明的地方特征,必須要建立符合鄉村群眾思想觀念的鄉村治理機制,賦予鄉村治理以充分的自主性,順應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鶎狱h組織要堅持和完善鄉村群眾自治制度,鼓勵和支持村民廣泛參與自治,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同時,要將頂層設計與地方創造有機統一,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疏通村民自治的渠道,發揮好村民自我管理的作用。
用好基層以德治理“潤滑劑”。道德是一切良治善治的基石。相較于法治的硬約束,以德治理在鄉村治理中主要起到“潤滑劑”作用,與自治、法治相互補充。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廣大鄉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但也存在不敬不孝、鋪張浪費等道德滑坡的現象。提升鄉村德治水平,要結合時代要求創新鄉村所蘊含的道德規范,重視新鄉賢的挖掘,廣泛開展道德評選表彰活動,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弘揚正能量,引導村民孝老愛親、勤儉持家,培育良好的鄉村社會風氣。
服務為本:以服務塑造引領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鶎狱h組織是黨的“末梢神經”,是黨服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當前鄉村社會治理面臨主體多元化、手段多樣化的挑戰,要讓村民獲得幸福感、安全感,基層黨組織必須要直面這些挑戰,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做到增強服務意識、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手段,切實發揮好服務引領作用。
增強服務意識。意識指導行為,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必須以強化服務意識為前提。一是樹立為廣大村民服務的理念,基層黨員干部要強化宗旨意識,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將群眾服務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進而改變服務方式,通過服務引導群眾、贏得群眾。二是以強化服務功能為導向,增強各治理主體認同度,激發鄉村社會活力,形成協同共治的局面。
豐富服務內容?;鶎狱h組織提升服務引領能力,關鍵在于了解村民需求,針對性地提供既符合村民需求的服務,又符合鄉村經濟、文化發展需要的服務。在豐富服務內容方面,把握新時代的經濟發展形式,助推經濟發展。鄉村經濟當前面臨著勞動力外流、整體素質偏低等問題,處于鄉村工作第一線的基層黨組織,要準確把握當地農業發展方向,積極探索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制定符合實際的經濟發展戰略,為鄉村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此外,還要把握基層文化動態,促進鄉村文化振興。基層黨組織的引領既要體現在經濟服務方面,增加村民收入,更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打造基層文化陣地,引領村民實現精神“脫貧”。
創新服務手段。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還應與時俱進,做到符合主客觀環境的變化,讓基層服務工作形式更具創造性和靈活性。要完善服務聯系群眾工作機制,建立接待群眾來訪制度,充分運用“互聯網+”以及新媒體為溝通手段,傾聽村民建議和意見,打通鄉村社會治理的線上和線下的“雙向道”,匯聚鄉村治理方式創新的源頭活水。要形成完善的鄉村治理的組織框架,構建規范化的利益保護、利益訴求化解機制,切實維護好廣大村民的根本利益,努力實現基層黨組織引領下的鄉村治理現代化。
(作者為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①王同昌:《如何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黨課參考》,2018年第15期。
②劉柳、李毅弘:《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引領著力點探析》,《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7年第3期。
責編/陳楠 美編/史航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